孫茜
?
往年此時,大批求職者早已往返于各大人才市場,尋找適宜的工作,用人單位也在四處奔走,廣納賢才。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也打破了正常的就業節奏,往年的“熱鬧”不復存在。
就業乃民生之本,關系著無數個人、家庭的切身利益,更關系著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如何答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考這張“卷子”,穩就業便是關鍵點。就業穩,則大局穩。
“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
關鍵時刻,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穩就業如何發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了必勝決心。
穩就業,需讓企業“輕裝上陣”。企業不僅是社會財富的主要貢獻者,也是創造社會就業崗位的主力軍和生力軍。激發企業活力,就業質量才有更好的保障。疫情當前,許多企業處境艱難,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幫助企業減負成為上下一致共識。為此,各地區各部門要徹底為企業紓困施放“大招”:減免稅費、緩繳社保、加大信貸投放……只有將這一項項減負措施落到實處,才能讓企業“輕裝上陣”,增強企業穩崗擴崗的能力,減少疫情對企業的沖擊和影響。
穩就業,需為企業“牽線搭橋”。企業招工難、民工荒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一大困擾。疫情來襲,企業缺工問題將更加突出。一方面,外地員工不能及時返工;另一方面,企業人工短缺,急需人手。關鍵時刻,各地政府部門需要拿出更扎實更有力的舉措,在特殊時期作出特別的政策安排,為企業“牽線搭橋”:例如,浙江省打通務工返崗的“最后一公里”,分區分級分工讓農民工分批輸出,包機專列專車讓農民工安全到崗;廈門市建立了面向全市企業的用工調劑平臺,以“共享員工”的方式來幫助企業緩解缺工問題;重慶市建立了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通過本地挖潛、余缺調劑等措施,積極滿足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等。唯有讓這些有效舉措不斷落地,才能對沖疫情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切實解決企業用工難題。
穩就業,需助重點群體就業。這次疫情波及面廣,持續時間長,受影響人口多,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沖擊更為嚴重,如何解決這類群體的就業問題,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各地區各部門要迅速反應,針對重點群體出臺就業“禮包”,為穩就業增添有效砝碼。例如,教育部推出“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為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了80萬個招聘崗位;上海市有針對性地提供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創業指導等公共就業服務;河北省魏縣利用量資入股分紅資金設置疫情防控公益性崗位等。種種舉措皆以問題為導向,隨“疫”應變,實現了重點群體的穩定就業,也支撐著就業形勢穩固發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雖然疫情當前,困難多、壓力大,但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決心不能動搖、干勁不可松懈、腳步不應停歇。只要上下同欲,堅持不懈,就能牢牢把握就業工作的主動權,夯實這一民生之本,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