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興梅
春播一粒種,秋收萬擔糧。不負農時不負春,從南到北,在田間地頭,一幅熱火朝天的春耕圖正徐徐展開。
種糧大戶開溝排水、鋤草施肥,為早稻種植作足準備;農業服務公司安排農資配送車,打通農資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農技人員摒棄原本的集中培訓方式,在“線上”提供種田指導……
從江南稻田到華北麥地,從起伏的梯田到肥沃的黑土地,在嚴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新一年的首個農忙季正式開啟。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涌動著的是春潮,播種下的是希望。
農時不等人,春耕正當時。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2月25日,總書記又進一步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戰疫情、搶農時,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穩住“三農”基本盤。
有效防疫,農業生產才能有備無患。在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防疫容不得松懈,春耕備耕亦不能耽擱。客觀上,我國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防控短板。網格化管理和地毯式排查如何展開?田間作業期間如何加強個人防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何發揮作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答好農業生產“大考卷”,需要各地結合防疫進度和“三農”工作實際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當前進行春耕備耕,尤其要避免大規模人群聚集式的工作或者活動,盡量采取分散式、錯峰式的作業方式,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自我防護。
凝心聚力,春耕備耕方能不誤農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生產場所大多在田間野外,一些不合理限制要取消,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越是在全國防疫吃勁的時刻,各地越要盯緊“三農”工作這個硬任務。一方面要及時有效地暢通技術、農資、銷售渠道,如積極安排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在疫情期間分時、分散下田,密切關注苗情長勢,及時處理病蟲害侵襲,認真做好“一噴三防”等工作;及時暢通農資運輸渠道,確保種子、化肥、農藥、機械等春耕物資能及時進村入戶;開辟綠色通道,鼓勵農產品線上銷售,讓“菜籃子”和“米袋子”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另一方面要為農業復產做好全方位保障。2月5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向各地政府和農民釋放出要按時春耕、盡快恢復農業生產的最強信號;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不誤農時切實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并提出了各項保障措施,包括“建立農資點對點保供運輸綠色通道”“今年稻谷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視情可適當提高”“對重點地區損失較大的家禽養殖場戶給予延長還貸期限、放寬貸款擔保”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這些政策保障為疫情肆虐下的農業生產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此外,對返鄉滯留人員,可鼓勵他們就近就地參與農業生產,努力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真正幫助廣大農民紓困解難,全力為農業“復產”做好保障。
“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疫情防控不松勁,春耕備耕不誤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齊心防疫、不誤農時,我們必將春華秋實譜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