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


摘要:隨著國內配電網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建設的探索與發展,采用該商務模式且已竣工投產的項目,亟需開展項目后評價及相關研究,本文基于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構建了一套較為系統的經濟性后評價指標體系及方法,有助于豐富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后評價的理論,提高類似項目的投資決策水平,具有較強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Abstract: With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nergy distribution network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projects, projects that use this business model and have been completed and put into production are in urgent need of post-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lated research.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has constructed a more systematic economic post-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which helps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post-evaluation of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projects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level of similar projects, so it has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關鍵詞:配電網;合同能源管理;AHP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AHP
中圖分類號:F206?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4-0044-02
0? 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簡稱“EPC”)作為一種市場化的節能新機制,得到政府的大力倡導與政策支持。自2008年以來,國內電網企業積極采用EPC模式開展配電網節能,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推動社會經濟綠色發展。
目前,有關EPC項目評價研究主要是風險評價及績效評價,相關系統全面的經濟性后評價研究尚未形成氣候;有關配電網EPC項目后評價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指標體系及方法,研究集中在電網企業采用EPC模式的可行性方面。
通過借鑒工程經濟評價與項目后評價,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配電網EPC項目經濟性后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并進行實例驗證,為項目的投資決策、管理實施及績效審核提供指導與參考。
1? 配電網EPC項目指標體系構建
分析配電網EPC項目建設的驅動因素,梳理項目經濟性后評價指標,基于AHP法構建項目指標體系。
1.1 項目建設驅動因素
項目建設驅動因素是項目建設必要性的深層次原因,項目建設成效最終滿足各驅動因素的需要。分析配電網EPC項目建設的驅動因素,有助于明確項目建設的目的,為經濟性后評價指標的選取提供依據。從項目“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節能公司關注財務及經濟效益,用能單位關注生產運行經濟性效益,電力用戶關注供電安全可靠性效益,社會層面更關注生態環境與社會效益。
1.2 構建指標體系
指標篩選遵循系統性、全面性、科學性等原則,篩選出綜合代表性、可計量性、可對比性、綜合引導性均較強,可替代性較弱的指標。基于AHP的配電網EPC項目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1.3 構造判斷矩陣計算權重
運用判斷矩陣法計算指標權重,對判斷矩陣進行了一致性檢驗及修正。方案層各項指標對目標層的排序權重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分析,權重排在前三名的指標分別為:年節能電量收益、財務內部收益率及年節電量,配電網EPC項目更注重財務效益及節能減排效果。指標權重綜合反映了此類項目的顯著特點,辯證說明最終權重是可靠的、符合實際的。
2? 實例驗證
以某配電網EPC項目為例,對照指標體系方案層指標進行量化分析,結合權重計算得出綜合后評價得分,從而科學判斷該項目的優勢與不足。
2.1 項目特點及建設內容
某配電網EPC項目由節能公司全額出資,進行該項目的設計、融資、改造、運營管理,用能單位負責合同期滿后的資產接收工作。該項目合同期為7年,合同期內節能公司分享95%的收益,用能單位分享5%的收益。某地區配電網用電受限、耗能偏高,更換能耗高、重載的S9及以下老舊配變,改造“卡脖子”的中低壓線路,調整重過載的輸配電線路負荷,加裝無功補償裝置,同時建設一套綜合能效管理平臺,實現能效監測、能效分析評估、節能設備管理等功能。
2.2 項目指標量化分析
根據某配電網EPC項目經濟性后評價各指標實際值,對照前期可行性研究評估的結果和預期目標,找出差別,得出量化評分,如2.3節的表2所示。
某配電網EPC項目的優勢顯著。一是項目財務及經濟效益明顯,項目投產后年節能電量收益與預期目標值持平,財務凈現值、償債備付率超越預期目標;二是項目生產運行經濟性效益整體上達到用能單位要求,項目年節電量、綜合線損率等指標完成得非常好,均超出預期目標;三是項目供電安全可靠性效益較好,用戶平均停電時間降低率、節能設備非計劃停運率達到了預期目標,未發生節能設備一類障礙等;四是項目生態環境與社會效益明顯,年節約標煤量、S9及以下高損耗配電變壓器比例等指標完成得非常好,達到預期目標值,產生了良好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該項目發展的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項目收益單一,帶來較大的投資收益風險,未來可以考慮年增供電量收益,并提升年分享節能收益。
2.3 經濟性后評價得分
結合經濟性后評價指標最終權重,采用線性加權法計算得到本項目的綜合后評價分值為92.77分,項目建設成功,如表2所示。
3? 結語
本文基于AHP法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配電網EPC項目經濟性后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是評價類似項目投產運營效果、效益的有效方法。針對某配電網EPC項目進行經濟性后評價,驗證了本文提出的指標體系及方法的適用性。下一步應加強指標體系的更新與完善研究。
參考文獻:
[1]馬少超,詹偉.基于ANP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風險評價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5,29(3):116-120.
[2]諸大建,曹莉萍.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績效的新評價指標體系[J].城市問題,2012,12:85-89.
[3]雷鳴.合同能源管理在電網企業開展節能服務中的實踐應用[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8,10(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