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立飛 李豆 雷蕾
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四心”論內涵豐富,深刻理解其實踐價值,有利于提高黨員干部在應急治理狀態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應對本領。
政治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政治建設有了新的現實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心”正是對現階段政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越是困難時期,越是考驗廣大黨員干部的關鍵時期。因此,要不斷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切實把特殊時期下黨的政治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艱巨的政治任務,把準政治方向,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服從中央統籌調配。
在這次疫情大考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不講大局,對于中央的部署陽奉陰違、落實不到位。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建設突不突出、到不到位一目了然。疫情防控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黨員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增強“四心”,強化“一盤棋”意識,以政治建設推動疫情防控工作扎實到位,及時發現和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迫切難題,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英勇奮斗、積極作為,帶領群眾一起共克時艱,為疫情防控注入強大正能量。
越是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越需要增強“四心”,強化政治引領。在這種應急治理狀態下,黨員干部如何增強“四心”,有著堅實的現實依據。必勝之心是應急治理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體現。講政治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具體的實踐,體現在對防控工作的信心上。責任之心是應急治理下對黨紀黨規的遵守。黨員干部必須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才能不負初心和使命。仁愛之心是應急治理下對黨的宗旨的貫徹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謹慎之心是應急治理下對科學和真理的追求。從中央政府到專家團隊、各級部門,從堅決打好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到分區分級復工復產、穩定就業、保障民生等,無一不體現我們在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的能力和水平。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部分黨員干部仍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存在盲目樂觀、推諉扯皮、管理混亂的問題,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謹慎之心。
理論強黨,思想建黨。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理論建設又是思想建設的重要保障。在這次疫情大考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應急管理體系還存在著短板和不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四心”,正是思想建設的重要新內涵。
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要位置,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的重要經驗。把“四心”結合到思想建設當中去,使其成為應急狀態工作下的一個新內涵,是現階段黨建工作的重要發力點。提高應對突發風險的應急處理能力,有效處理重大突發事件,確保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等都需要黨員干部增強“四心”。
面對復雜和艱巨的抗疫工作,廣大黨員領導干部都肩負著艱巨繁重的任務和使命,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堅定的理論意識,才能更好地戰勝疫情斗爭中的風險挑戰。要把增強“四心”作為理論強黨、思想建黨的新內涵,聚焦思想建設問題,鞏固全國人民團結抗疫的共同思想基礎,更好地把思想力量轉化為防控疫情的強大力量。
“四心”論是我們黨的執政宗旨、理念、原則和方法在應急狀態下的具體體現。必勝之心是我們黨保持戰略定力的信心基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工作離不開必勝信念,也檢驗著我國制度優勢的信心基礎,是政治定力的綜合體現。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責任之心是我們黨保持本質屬性的必備前提。先進性和純潔性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它不是抽象的,而是貫穿于黨的綱領、性質、宗旨以及路線、方針、政策等具體工作中,通過各級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表現出來。仁愛之心是我們黨保持宗旨意識的實踐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歷史的實踐證明,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彰顯了對人的價值、生命的尊重。謹慎之心是我們黨保持扎實作風的工作理念。在應急狀態下,科學應對、精準施策就是實事求是的具體體現,需要黨員干部謹慎施策。同時也還要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這樣才能將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進行到底。堅定不移地增強“四心”,就能將我們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到應急治理實踐當中,才能修煉好應急狀態下的“心學”。
承平日久,我們會比較關注常態治理下的思想建設。然而,在應急治理狀態下,黨員干部的思想狀態決定應對緊急狀態的信心、干勁、方法和策略。因此,思想建設不僅在常態治理中要加強,在應急治理中也要加強。國家治理現代化要鞏固和完善,應急治理狀態下的思想建設是不可回避的課題和方向。
黨員干部思想狀態在應急治理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思想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在常規狀態下,黨員干部的思想狀態就尤為重要,在應急狀態下,黨員干部的思想狀態更是重中之重,能起到穩定人心、增強信心的基礎性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黨員干部的應對心理帶來巨大的壓力。在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現象,為應急治理狀態下如何開展思想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們在應急治理中,不僅要針對資源調配、防控感染等“治事”環節發力,還需要做好干部精神狀態、思想意識等“治心”環節的工作,保持干部隊伍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過硬的判斷處理能力,將風險降至最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黨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增強“四心”本身就是思想建設在應急治理狀態下的體現。除此之外,還需要其他幾個方面的建設以增強“四心”為突出導向同向發力,黨的建設才能實現在常規狀態和應急狀態下全面過硬。
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疫情防控關鍵期,要以“四心”為突出導向切實抓好干部隊伍建設。在干部選任中,優先把那些責任心強、肯干事、靠得住的優秀黨員選拔到抗疫一線的領導崗位,切實強化黨員干部的“四心”意識和擔當精神。
紀律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涉及面廣,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能出半點馬虎和紕漏。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以“四心”作為檢驗黨員干部紀律是否嚴明、作風是否優良的試金石,始終把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挺在前面。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要以“四心”為突出導向,在抗疫斗爭中以嚴明的紀律懲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堅決對類似行為予以糾正和問責,抗疫斗爭才有紀律保障。
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建設全過程。在應急狀態下增強“四心”,對應急治理有效,同樣也能為常態治理積累思想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度建設上發力,將應急狀態下的成功經驗通過制度的形式鞏固下來,并不斷總結教訓,才能避免思想建設走過場、喊口號、做虛功。要突出“四心”導向,在制度建設上發力,以期早日取得抗疫斗爭的最后勝利。
(作者殷立飛系《南方》雜志主筆、南方黨建研究院研究員,李豆、雷蕾系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