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作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赴湖北一線抗疫的醫務人員,我決心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奮不顧身,不勝不歸……”
2020年2月2日,湖北省孝感市東南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40歲的劉煜亮鄭重地寫下《入黨申請書》。
945公里、75公里,分別是東南醫院距離重慶和武漢的距離。作為堅守抗疫前線“逆行者”中的一員,兩地有劉煜亮惦記的兒子豆豆和妻子徐瑜。
劉煜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主任醫師,小他2歲的徐瑜是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呼吸內科專家、副主任醫師。
雖然都身處湖北,但劉煜亮和徐瑜分別支援孝感市東南醫院和武漢火神山醫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夫妻倆主動向各自所在的單位請戰,要求前往湖北一線抗疫。如今,出征前的一幕,仍清晰烙印在劉煜亮的腦海。
1月24日上午,徐瑜接到當天下午5點30分從醫院出發到武漢的電話通知。
當時,劉煜亮正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門診忙碌著,顧不上接聽妻子的電話。
直到中午1點30分,兩人才聯系上。劉煜亮掛掉電話,回家幫妻子收拾行李。隨后,他在全家的微信群里發了一條信息:“徐瑜今天就出發,我也會隨時出發……豆豆還在睡覺,我一會兒送到奶奶那里去。”
劉煜亮將妻子準時送到集合地點。除夕夜,陸軍軍醫大學抽組的150人醫療隊連夜從重慶飛赴武漢。徐瑜作為其中一員,進駐到金銀潭醫院。
兩天后,劉煜亮也出發了。重慶組建了一支由130余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支援湖北。945公里的長途奔波后,他來到了距離妻子75公里的孝感市東南醫院。
后因工作需要,徐瑜轉至火神山醫院重癥監護室繼續奮戰。33天時間,夫妻倆只是通過手機視頻短暫地“見”過兩次。
“主要還是激素使用不規范”“建議采用短頻快的激素治療”……兩人平時的溝通更多是用微信,除了叮囑做好防護、注意安全外,基本都在交流工作心得和分享臨床救治經驗。
通過微信,劉煜亮不僅經常和妻子一起分析病情,找準病因用藥,還時不時傳去一些參考文獻。
劉煜亮主要是負責輕癥患者的救治,徐瑜則是側重于救治危重癥患者。
在劉煜亮看來,夫妻倆相當于在新冠肺炎的診治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很多實戰經驗可以相互借鑒,“一起戰斗,會成為我們寶貴的人生經歷”。
不僅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劉煜亮還有包括重慶市首批援鄂醫療隊輕癥專家技術組組長、重慶援孝感市東南醫院醫療隊隊長等在內的多重身份。
在東南醫院,劉煜亮主要負責輕癥1組、4組共30人的團隊。如何管理好一支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隊伍?從出發前接到任務開始,劉煜亮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最終他得出“凝聚人心,發揮每個人最大能動性”的答案。
“在困難面前,黨員先上、干部先上、男士先上、高年資先上。”到達駐地僅10個小時,劉煜亮就率先在隊內明確了“四先”制度。
緊接著,劉煜亮又擬定《隊員工作紀律》方案,詳細列舉了工作、生活、院感、宣傳四個方面的紀律要求,包括各個崗位換防一定要按照標準流程操作交接、護理崗位的工作量確定、物資必須專人統一管理分配、任何人不得無故離開營地等內容。
“用軍事化的科學管理方法,將醫療隊工作進行細致梳理和嚴格管控。”部隊出身的劉煜亮,血液里流淌著軍人保家衛國的天職使命。
除此之外,劉煜亮還展現出一個醫療隊隊長應有的擔當。到達駐地后第三天,在防護物資不齊全的情況下,為保障醫療隊隊員能安全開展工作,他帶頭率先進入隔離病房查房,用實際行動履行“四先”制度。
孝感,是除武漢外湖北疫情最嚴重的城市。
“區縣醫院對輕癥患者救治原則把控不到位,這對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存在很大隱患。”在巡診過程中,劉煜亮發現,因區縣醫療水平不夠,導致很多輕癥患者沒有得到有效的干預和治療,朝著重癥甚至危重癥的方向發展。
對此,劉煜亮帶頭對近期開展診治的342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解除隔離標準流程及后續防控措施進行分析梳理,總結出了一套“重醫方案”,包括如何準確判斷新冠肺炎“治愈或解除隔離”的標準,以及隨后應采取怎樣的防控措施。
深入孝感疫情最嚴重的的漢川、大悟、孝昌、云夢、應城等區縣,會診患者,培訓基層醫務人員,是劉煜亮的工作常態。
疫情就是命令,劉煜亮必須馬不停蹄。每到一家醫院,他就在當地開展培訓,毫無保留地傳授“重醫經驗”:對指南的靈活掌握和運用;在“四抗兩平衡”的基礎上,對患者的個性化治療;對患者基礎疾病、并發癥的及時處理;中西醫結合治療。
由于基層醫院醫生的理論認識結構較為落后,對理論如何運用于實踐更是覺得棘手,在培訓結束后,劉煜亮穿上防護服,深入病房查房,帶著基層醫院的醫生們逐個對病人進行分析。
劉煜亮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在區縣醫院查房,遇到一名60多歲的女性患者,因恐慌一直輾轉反側,心率最快時達到170次/分鐘,當地醫生判斷病情嚴重,想將患者立即轉到上級醫院。
“路途遙遠,車輛條件差,患者轉運風險極大。”劉煜亮通過心電圖、心肌酶、生化指標、胸部CT等檢查后,分析是因為室上速導致心跳過速,給予相應治療后,患者病情逐漸趨于穩定。
截至2月26日,劉煜亮所在的東南醫院共收治817名疑似及輕型新冠肺炎患者,因核酸檢測雙陰或核酸檢測后確診轉運出635名患者,無一例死亡。
劉煜亮和徐瑜于陸軍軍醫大學攻讀博士時相識相愛。兩人畢業后都成為呼吸內科醫生,徐瑜留在了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劉煜亮進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兩人的愛情結晶豆豆如今7歲了。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兩人都馳援千里之外,豆豆自然成了他們心中的牽掛。談及兒子,作為母親,徐瑜的話語里滿是愧疚,“想他時,我就撥通婆婆的手機視頻”。
因為工作原因,劉煜亮和徐瑜加班是家常便飯,兒子已習慣了沒有父母在身邊的生活。這次支援湖北,他們也沒有給兒子明說。“直至4天后兒子問起‘爸爸媽媽去哪兒了,婆婆才告訴他是去湖北打病毒怪獸去了,兒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但讓夫妻倆倍感欣慰的是,兒子乖巧懂事。通過手機視頻,徐瑜發現兒子在奶奶的指導下,學習了做飯、干家務,“表現得像個小男子漢一樣,從電視上看到我們的身影后,還大聲為我們加油”。
“爸爸說‘疫情不退,我們不退,我感覺爸爸好帥。長大后,我也要當一名醫生,像爸爸媽媽一樣治病救人。”少了父母的陪伴,不能當面和爸爸媽媽對話,豆豆就把思念寫進日記里。兒子寫的每一篇日記,劉煜亮都存進了手機。
劉煜亮和徐瑜說,會堅守到湖北恢復往日熱鬧的那一天,然后回家把兒子舉得高高的:“爸爸媽媽成功打敗了怪獸,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