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飛 鄒松

“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
中等個子、戴著一副黑邊框架眼鏡,2019年12月25日下午,重慶南雁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羅江山就這樣走進我們的視野,他搓著雙手,顯得有些靦腆。
然而,當談論到如今的生活時,這份靦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爽朗的笑聲。
“多虧政策好,我才能回家過上安穩的日子!”談及家鄉,羅江山眼里有光。
羅江山是土生土長的銅梁巴川街道人,兒時家中并不富裕。
“以前住的是土墻房子,父母靠種糧食維持生計。”羅江山回憶道。
為了改變現狀,25歲那年,羅江山決定到廣東地區打工。
“吸引我的有兩點,一是廣東機會多發展前景好,二是工資比較高。”羅江山說。
在廣東的生活是嶄新的,也是忙碌的。
羅江山應聘至一家鋼結構公司,當起了技術檢驗員,“師傅只教了我一個月就離職了,后面全靠自己摸索”。
于是,在廠房里機器的轟鳴聲中,羅江山常常從早上8點忙碌到深夜,“遇到不懂的就向同事請教,后來還當了班長”。
羅江山的成長是迅速的,但與此同時,離家日久的他對父母的思念也在逐漸增長。
“父母都是不善言辭之人,偶爾用家里的座機打來電話,也只是喊我照顧好自己,說得最多的就是讓我不要操心家里的事。”羅江山知道,父母短短數語背后,隱藏著深深的掛念,“所以每年春節回家,是我最開心的時刻”。
彼時,從廣東乘坐火車到重慶,需要花上20多個小時。“有一年春節只搶到站票,無奈之下,我只得在過道上睡了一宿。”羅江山說。
時間飛逝,2012年,羅江山與同樣來自銅梁的同公司員工蘇曉羅結婚了。不久后,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蘇曉羅選擇回老家照顧孩子。
由此,羅江山對家的眷戀又多了一分。
“你好久回來嘛?”2017年年底,電話那頭,蘇曉羅又一次問道。
羅江山沉默了,每次討論到這個問題時,夫妻二人總會滋生出小小的不愉快。
“我在廣東的工作已經穩定,工資也比打工之初翻了一倍,回去還不知道會怎樣。”羅江山有些猶豫。
“爸爸媽媽都很想你,而且娃娃都這么大了,你未必就不管了嗎?”蘇曉羅不死心。
提及家人,羅江山心頭突然一軟,“是啊,平常只能通過手機聽到孩子的聲音,甚至不能抱抱他”。
“好,我先回來看看。”羅江山有些酸楚。
此時的羅江山,已有回家工作的意向,在留心工作崗位的同時,一條關于開展“把老鄉留在老家”專項行動的消息也引起了他的注意。
而正是在專項行動的推動下,羅江山很快找到一份工作,成為南雁實業公司技術部一名普通操作工人。對于新工作,羅江山很是滿意。
政策帶來了雙贏,滿意的不僅僅是羅江山。
通過“把老鄉留在老家”專項行動,南雁實業公司每年年初用工荒的問題也得到妥善解決。
“雖然我們是存量企業,但在春節往往會訂單激增,所以需要大量的務工人員。”南雁實業公司綜合部部長官宇說,以前需要招半年才能招到100人,如今通過專項行動,僅僅用了一個月就招滿了。
回到銅梁后,羅江山把心思放在了工作上。
“在外務工的時候,總感覺沒有根,如今回來了,心也踏實了!”入職后,原技術部部長萬艷群成了羅江山新的師傅,這也讓羅江山在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我們會給職工提供兩個階段的培訓:一是崗前培訓,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崗位;二是崗位培訓,即教授他們相應的工藝、技術。”官宇稱。
羅江山很快在南雁實業公司展現出了自身的能力。
當時,由于工藝不夠先進,公司生產出來的齒輪質量達不到客戶的要求,而要提升產品品質就要到國外進口夾具,一套就要十幾萬元。
客戶需求和價格昂貴,倒逼公司進行技術升級。羅江山得知情況后,主動請纓:“我來設計夾具的草圖吧。”
然而,由于缺少相關資料,羅江山只能摸索嘗試。
此后的一個月,在辦公室加班成了羅江山的家常便飯,“作為技術員需要到現場指導生產,所以我只有利用空余時間來進行設計”。
最終,在萬艷群的協助下,羅江山成功攻克了這一困難。
“我們申報了實用專利,命名為雙頂滾齒夾具,成本在1萬元左右。”羅江山話語間流露著自豪。
憑借著自己的好手藝,大半年后羅江山晉升為技術部部長。
從普通職工到技術部部長,羅江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壓力越大動力越足,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把團隊帶領好!”
如今的羅江山,作息如同鐘表般精準。
“每天早上7點半到公司。”盡管8點才上班,但羅江山總會提前半個小時到崗,“7點40分給大家開個小會,然后到廠里轉一圈”。
作為技術部部長,羅江山堅持“合理分工,團結合作”。在技術部員工的眼中,羅江山并不僅僅是一名管理者,他還是盡心盡力教導大家的師傅。
“這個人長得不帥,身高不高。”談起對羅江山的第一印象,技術員秦正偉曾這樣調侃,但在相處后,羅江山的用心給秦正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師傅很愿意教我們知識,我剛到公司時,對零件還不夠了解,他都是手把手地教我。”
通過一年多的培育,如今,秦正偉已經成長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員,“有時我們還會相互探討”。
在生活里,作為兒子、丈夫、父親,羅江山常利用周末的時間帶著家人到附近游玩。
“基本每周都要留出時間來陪家人,上周還帶他們去了公園。”羅江山笑道,“現在,我不僅能夠照顧家里,工資還比在廣東時還高,一家人都搬到新房子里了!”
“為了留住老鄉,除了為他們尋找合適的企業,還會為他們的子女提供入學服務。”銅梁高新區企業服務中心企業服務專員劉光晶介紹,“在待遇方面,返鄉務工人員通過自主招聘做滿一年,還有額外的2000元。”
如今,在專項行動的持續發力下,銅梁區越來越多的老鄉選擇留在家鄉,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