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東 盧曉龍

2019年12月29日,銅梁區少云鎮高碑村。
村黨支部書記唐忠富忙得像只陀螺,他要協調村民盡快完成400畝艾草種根的種植。
在農機助力下,一天的功夫,原本有些荒蕪的田地上種滿了艾草種根。唐忠富坐下來喝了口水,盤算著來年的好收成,心里樂開了花。
“多虧了陳平,這些種根都是前幾天他從河南南陽聯系拉過來的。”唐忠富說。
唐忠富話里的陳平,是帶領村民種“致富草”的帶頭人,這個增收致富的故事,還要從幾年前說起。
陳平出生于銅梁區少云鎮石廟村。在父母的期望里,孩子能考上大學,進城工作安家,是最為理想的出路。
陳平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大學畢業后,他從事起室內設計工作,經過多年發展,在重慶主城開了公司并安了家。
想著父母辛勞了半輩子,作為家中獨子的陳平提出把父母接到身邊享福,但提了好多次,老兩口都不愿意到主城生活。
拗不過父母,陳平選擇自己往返兩地。
看著父母年歲越來越大,看著老家不少田地荒廢,陳平萌生了回農村發展產業的想法。
發展什么產業,讓陳平犯了難。為此,他四處考察,開養豬場、種植刺梨、種植無花果……但這些產業對勞動力需求大、技術要求也高,只能放棄。
2015年,一次網上閑逛,陳平發現了艾草種植項目,這讓他眼前一亮,望著艾草,陳平的思緒回到了童年。
小時候每到端午節,母親都會把房前屋后的艾草割下來掛在墻上;
被蚊子叮咬后,母親會扯幾根陳艾煮水擦洗叮咬處,止癢效果出奇的好;
生病咳嗽時,外婆會端著艾草水為他治病;
……
濃郁的艾草味道,彌漫著陳平的整個童年。
河南南陽、湖北黃岡……有艾草種植加工項目的地方,大多留下了陳平的足跡。經過一番研判,艾草產業巨大的市場前景讓陳平下定了決心,一個產業計劃逐漸成形。
“你在外邊干得好好的,回來做什么?你了解農業嗎?不行!”陳平的計劃,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
這一次,陳平沒有向父母妥協。
此時,恰逢銅梁區大力推行引進人才、培訓人才政策,陳平立即報名參加了新型農民培訓,而新學到的種植技術,則讓他愈發有了底氣。
一番軟磨硬泡之后,父母答應陳平試種。這一年,陳平種下30畝艾草,由父母幫助管護。
充沛的降水,獨特的地理條件讓試種的30畝艾草長勢喜人。陳平在網上發布了新鮮艾草銷售信息,被一家地產公司看到后,不僅全部收購了陳平的艾草,還訂下了第二年的收購合同。
有了豐厚的回報,父母不再反對,陳平信心大增,準備大干一場。
陳平深知,只有形成規模效應,種植才有希望。由此,他決定帶著村民一起種艾草。
“你個年輕娃,經驗又不足,種那么大面積,失敗怎么辦?”這一次,陳平的想法遭到了村民的質疑。
陳平相信,艾草種植項目大有可為,但村民的擔憂他也理解。
一籌莫展之際,陳平找到了少云鎮黨政領導,希望得到支持和幫助。
彼時,少云鎮也一直在尋找增收產業,但苦于沒有找到好項目。
2017年夏天,毛遂自薦的陳平帶著艾草規模種植計劃書找到鎮政府,這讓鎮上的干部一下就來了興趣。
“那年夏天,我帶著鎮上的干部,跑遍了少云鎮的每個角落,每天想的都是哪里的田地適合種植。”回憶過往,這段經歷令陳平記憶頗深。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銅梁區召開了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大會并出臺了相關政策。
借著政策的東風,少云鎮和陳平的重慶真艾農業有限公司達成艾草種植合作協議,拿出6個村子1000多畝土地,采取“公司+集體+基地+農戶”模式進行示范種植。
當年年底,少云全鎮打響墾荒大戰,幾個月后,1000余畝艾草種植全部完成。
海棠村便是這6個村子之一。最初,海棠村種了200多畝艾草,以這些艾草為開端,短短兩年時間,海棠村換了模樣——昔日無人問津的窮山村,如今每到端午時節,田間地頭到處是收割艾草的農戶和外地趕來的游客,一時間熱鬧非凡。
村子人氣足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村民彭白術將自家4畝坡地交給村集體后,收入2800元,再加上管護務工收入7000多元,僅依靠艾草產業,就賺了近1萬元。
與此同時,村集體也獲得了幾萬元的分紅,海棠村不僅甩掉了“空殼村”的帽子,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村民返鄉種植艾草。
如今,銅梁區艾草種植面積達到了1萬余畝,并且以每年1萬畝的速度在增加,預計到2020年底,可實現艾草產業綜合收入超5億元。
“這么大的種植面積,鮮艾草很難全部賣完,如果能延伸產業鏈,做艾草加工產品,便能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將艾草項目真正做成產業。”陳平產生了升級產業的想法。
說干就干。陳平組織村民將艾草烘干,切成小段,放進袋子里做成香包和足浴包,在實體店、網上銷售。雖說有時候一天能賣幾千個,可陳平并不滿足。
2018年底,陳平投入資金,興建了2000平方米加工廠,引進機器設備,進行艾草制品加工。
“艾條、足浴包、艾精油……這些都是我們廠加工出來的,初步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在銅梁安居古鎮的實體店里,陳平一一向記者介紹各式各樣的艾草制品,話語間滿是興奮和自信。
這份興奮和自信,也來自于銅梁區級層面給予的大力支持。
2019年初,銅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消除“空殼村”要求,鼓勵將艾草這一資源優勢作為特色產業打造,出臺了《銅梁區“原鄉小艾”品牌建設工作方案》,成立了“原鄉小艾”品牌建設工作專柜專區推介活動工作領導小組。
下一步,銅梁還將依托艾草資源,打造集艾草種植、產品研發、艾文化體驗、養生保健、農旅融合的艾草產業集群。同時,將建立艾草產業發展培訓班,鼓勵更多農戶、業主規模化種植,并讓更多的加工企業入駐銅梁高新區,研發生產更多的艾草產品。
“我們已經在重慶高新區選址準備興建一座精深加工廠,用來生產更加高級的艾草產品——比艾精油還要高級的產品。”陳平介紹,“在政策幫助下,我們正和相關單位合作進行艾灸理療師的培訓,計劃開展艾灸服務項目,估計再過不久,你們在重慶主城都能看到我們的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