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指導工作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重慶“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沙坪壩區作為重慶主城區,區位重要、資源富集、基礎良好,我們將牢記囑托、不負使命,圍繞“創新、開放、人文、綠色”四篇文章,努力在服從服務重慶發揮“三個作用”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切實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建設“科創智核”,引領重慶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優化創新環境,使創新成為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作為重慶大學城、科學城所在地和高新區的重要板塊,沙坪壩有基礎、有條件、有責任、有信心成為引領重慶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我們將按照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扎實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要搭建創新平臺。栽好梧桐樹、才有鳳凰來。我們將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主動融入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依托重慶大學城,高標準建設重慶科學城,加快青鳳高科產業園建設,全力支持服務高新區升級發展。同時,深化校地合作,支持重慶大學“雙一流”建設,聯動打造“環大學創新生態圈”,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就地轉化。要優化創新生態。創新能力的強弱不但取決于創新資源的投入,還與創新生態的優劣緊密相關。我們將圍繞打造創新“棲息地”,重點完善空間、財稅、金融、人才等創新政策體系,加快交通、生活、生態、人文等配套建設,持續提升城市品質,著力營造“近悅遠來”的創新環境,促進各類創新要素相互依賴、共生演進。要集聚創新要素。沙坪壩創新資源雖然富集,但是內部整合利用、外部引進融入還比較滯后,科技創新的貢獻度、活躍度、開放度還不高。我們將聚焦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在已經引進中電光谷、御芯微智能科技研究院等30余家創新服務平臺的基礎上,積極申報和創建國家創新平臺,加大高端獨立法人研發機構、高新產業項目和創投基金的引進力度,爭取落地一批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和制造業創新中心,完善“沙磁”人才體系,面向海內外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要發展新興產業。當前,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為我們發展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帶來了契機。我們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導汽摩裝備等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培育發展智能產業、互聯網大數據、下一代汽車、醫療裝備等新興產業,構建“芯網器核服”全產業鏈,促進智能產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協同發展。
建設“開放高地”,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重慶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大內陸開放力度,努力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曾經的磁器口碼頭商賈云集,沙坪壩自古以來就是重慶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直轄以來,更是集聚了保稅區、鐵路口岸、自貿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第一條中歐鐵路班列從這里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從這里發端,率先趟出了一條開放發展的特色之路。在全市帶頭開放、帶動開放,我們責無旁貸、大有可為。要建好出海出境立體通道。通道是推動內陸開放的前提基礎,是引導傳統產業走出去、加快新興產業引進來的重要紐帶,我們將以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無縫銜接為“主動脈”,渝滿俄、渝甬等支線為“毛細血管”,深化與四川、廣西等省區合作,聯動空港、果園港、公路港等市內資源,構建“鐵公水空”四式聯運、“東西南北”四向齊發的通道體系。要夯實開發開放平臺功能。平臺是集聚開放要素的關鍵支撐,我們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整車、藥品、肉類、食品等口岸功能,著力降低通關成本,逐步打通國際口岸貿易壁壘,讓更多商品通過沙坪壩走向世界。要集聚外經外貿產業集群。產業是發展開放經濟的內生動力,依托樞紐、通道、保稅等優勢,我們將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內外貿易、供應鏈金融三大產業集群,探索建立大宗商品現貨中心、期貨交易所,爭取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大力招引海內外知名企業的區域和功能性總部,壯大開放的主體。要探索創新創造體制機制。體制機制創新是加快開放的催化劑,我們將以探索陸上貿易規則為重心,推動自貿區體制機制創新,提升審批和關檢效率,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補齊涉外教育、醫療、培訓、商務等功能短板,讓各類市場主體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
建設“文化名城”,傳承巴渝歷史文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要求重慶要運用好紅色資源,弘揚“紅巖精神”。作為“紅巖精神”的重要發祥地、重慶市歷史文脈的重要板塊,文化一直是沙坪壩的響亮名片。如何打好文化牌,提升“文化區”的知名度,是沙區人持之以恒追求的重要目標。要講好巴渝優秀故事,深入挖掘整理沙磁文化的史實資料,豐富“紅巖精神”的外延,引導創作小說、舞臺劇、評書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揚正氣、接地氣,賡續紅色基因,傳承優良傳統。要抓好文物保護利用,健全文物保護利用機制,加強轄區內90余處重點文物景點和60余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修繕、保護力度,推進紅巖聯線景區、磁器口古鎮景區連片升級,優化博物館、展覽館的展陳設計、教育設計、教育傳播途徑,更好發揮其社會教育功能。要抓好文化惠民樂民,推廣“一站式”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幫、帶”,鞏固“戲曲進校園、進鄉村”“全民閱讀”“惠民電影”的惠民效能,鞏固提升“黃葛樹下龍門陣”等品牌文化活動。要做好文旅融合發展,突出規劃引領、項目帶動、連點成線、全域共建,加快推進沙磁文化產業園、重慶文旅城、特鋼文創項目等進程,構建產業事業協同共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全域發展新格局,努力成為重慶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示重慶獨特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建設“美麗都市”,彰顯重慶山水魅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好長江母親河和三峽庫區,事關重慶長遠發展,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并對重慶提出了“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的要求。沙坪壩一江蜿蜒、兩山相擁,是重慶主城區的生態肺葉和重要生態屏障,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要治山理水,嚴格落實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壯大環保產業;持續開展“五大環保行動”,強力推進“散亂污”企業治理,深入實施污水偷排偷放整治專項行動,持續健全縉云山脈、中梁山脈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管控機制,全面加強嘉陵江、梁灘河、清水溪等江河綜合治理,深化環保督查問題整改,牢牢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限。要顯山露水,嚴格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東部城區功能疏解和有機更新,在西部南端高標準建設重慶科學城,北端高水平建設國際物流城。秉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理念,嚴控水岸線、山脊線、天際線和容積率等城市生命線,依托現有山水脈絡,合理布局產業和居住功能,持續完善山水休閑配套,大手筆規劃建設五云公園城市綠心、紅梅林、環山綠道、磁器口碼頭、濱江觀景平臺等山水慢游體系,厚植“山水都市”特色優勢,讓生活在沙區的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作者系中共沙坪壩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