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鄒佳華


摘 要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對打車軟件運營優勢、劣勢、機會及挑戰進行綜合分析探討,構建出打車軟件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結果表明:打車軟件擁有用戶基數大,管理結構合理等多方面的優勢,同時存在危機處理能力不足,資金消耗大的劣勢,雖然有政府支持的機遇,但仍存在市場環境變化較大的挑戰。根據上述各個因素,合理分析并提出提高打車軟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打車軟件;競爭力;SWOT分析法
引言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用戶數量增速迅猛,高效利用網絡成為人們普遍思路。但在交通出行方面,乘客與出租車司機之間信息不銜接,時常出現出租車空載、司機拒載等問題。促使以手機軟件為載體的互聯網技術與市面打車服務相結合,打車軟件便應運而生。
對于乘客,打車軟件可以高效滿足自身出行需求。對于出租車司機,打車軟件可更為便捷的搜尋乘客,打車軟件企業返利能夠增加個人收益。打車軟件的出現不僅優化旅客出行方式,更打破了出租車傳統的業務形式,提高交通運輸整體利用率。但打車軟件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出租車司機與乘客間的糾紛與安全隱患,不同出行群體間乘坐公平性問題,極大阻礙打車軟件行業快速發展。因此打車軟件企業需要利用科學方案合理評估自身情況,分析企業整體競爭力[1],穩步推進企業實力。
1 打車軟件企業SWOT分析
1.1 優勢
(1)緊抓旅客出行痛點問題。國內公共交通存在較大問題,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升緩慢,無法滿足旅客日益增長的高質量出行服務需求[2]。打車軟件利用信息的互通性,快速高效提供旅客出行服務。軟件本身存在問題契合性,得到市場肯定。
(2)用戶基數大。出租車作為傳統的交通出行方式,具有大量用戶基數。打車軟件正是利用這點,順利增設其他業務如專車服務、快車服務、代駕等,再次拓展用戶群體。
(3)合理性的管理結構。大部分打車軟件下屬產品部門獨立運作,形成獨立化的事業部,采取扁平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使得各個機構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便于技術資源以及平臺間的互利共享,具備較強的業務產品線復制能力。
1.2 劣勢
(1)軟件存在技術缺陷。打車軟件技術含量較高但也存在技術上的缺陷。比如手機軟件只能讓司機選擇旅客,不能雙向選擇,并且出租車司機的刷單會導致企業資金流失,利用軟件的通訊再轉為線下交易,導致打車軟件企業無法收取運營資金。
(2)部分企業危機處理能力不足。部分打車軟件企業在競爭激烈下,僅僅追求旅客流量和企業盈利,缺乏對業務產品邏輯的思考,不能較好的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對于危機的處理能力欠缺,公關部門不能及時實施良好公關策略,十分影響企業的形象
(3)資金消耗過大。資金的大量投入是打車軟件行業領域獨有的快速開拓市場方式,在每一個新城市的運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后期業務補貼結束,會給司機和乘客帶來不好的體驗,使得服務質量降低。
1.3 機會
(1)政府的支持。打車軟件業務在交通資源優化上發揮重要作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打車軟件的模式符合和“互聯網+”,在國家層面明確提出“互聯網+”戰略,這表明依托于“互聯網+”結構下的打車軟件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2)移動互聯技術顯著發展。近兩年移動互聯技術遇到發展的黃金階段,智能終端設備迅速普及,另外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技術發展為打車軟件平臺的平穩運行提供技術上的保障。
1.4 挑戰
(1)市場環境變化莫測。目前我國整體市場環境變化較大,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之下,以互聯網為框架的打車軟件行業面臨的情況更為尖銳[3]。推銷宣傳和補貼已經過時,旅客服務質量將成為新興行業驅動力。
(2)存在政策風險。打車軟件服務推出時間較短,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在完善的過程中[4],之前空姐滴滴遇害時間加速了這一進程,但法律法規的不確定性給旅客帶來了一部分風險,給平臺造成一定的困擾。
根據打車軟件平臺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依次兩兩結合,提出應對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滴滴專車平臺SWOT分析
內部能力
外部因素 優勢 劣勢
①緊抓旅客出行痛點問題
②用戶基數大
③合理性管理結構 ①軟件存在技術缺陷
②部分企業危機處理能力不足
③資金消耗過大
機會? ? ? ? ? SO WO
①政府支持
②移動互聯技術顯著發展 ①抓住移動互聯網發展機遇,大力拓展出行服務
②積極引進投資,開展大數據及智能出行研究 ①完善平臺管理,加強司機素質審核
②權衡補貼與盈利間的關系
挑戰 ST WT
①市場環境變化較大
②存在政策風險 ①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完善法制建設
②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規避對手帶來的威脅 ①完善客服體系,成立政府對接工作
②針對性投資,避免資金大量損失
2 結束語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對打車軟件企業整體分析,提出各影響因素,并給出提高打車軟件企業競爭力的建議。任何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對于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打車軟件企業來說更是如此。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般具有動態變化性,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企業應合理分析挖掘自身實際情況和內外環境來構建適合企業發展措施,發揚優勢,彌補不足,從而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上更好地謀求發展。
參考文獻
[1] 鄒超,王欣亮.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文獻綜述[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10-115.
[2] 尼爾森.中國移動互聯網出行市場研究報告[R].上海:Nielsen, 2016.
[3] 詹藝.基于出租車管制背景下的專車市場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5
[4] 彭岳.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問題—以互聯網專車為例[J].行政法學研究,2016,(1):11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