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思銀?魏寶武 佟維妍 劉昱鑫 韓旭威
摘 要 立足現代社會服務需求,融入“互聯網+”技術,利用智能設備,搭建居家老人、子女、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四位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平臺,致力打造公益性和會員制并行,線上、線下一站式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關鍵詞 居家養老;互聯網+;養老服務體系
引言
隨著醫療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口老齡化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如何養老成為我們必須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很多養老措施目前都是在逐步摸索狀態,例如房產養老、美式的CCRC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等,很多方式都是在逐步完善中,但是以目前運營情況來看,一定要采取適合本地域實際的養老方式才能真正意義上解決問題。
1“互聯網+居家養老”的基本理念
1.1 以養老服務需求為出發點
關心老人、關愛老年生活是以人為本的最終體現,因此新的養老模式就是要精準把握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提升老人的物質、文化生活品質,實現時間與空間的自由,構建子女關懷、居家服務、社區中心管理、醫療服務機構協助四位一體的智慧養老平臺。
1.2 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
養老服務品質的提升一定要依托于科技的發展,而當代社會各個領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因此居家養老服務一定是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服務項目的產生以需求為依托。從整個養老服務體系來看,從數據采集、數據分析、預判,到結果反饋,互聯網技術貫穿了養老服務項目的全過程。
1.3 創新發展是養老服務的新動能
在這個萬眾創新的時代,創新是各個領域發展的新動能。居家養老服務產業也必須圍繞創新發展來展開新的篇章。主要體現在機制創新上,沒有行之有效的機制就沒有發展的動力。必須明確各參與主體的責任和權利,進行參與主體的優勢互補,完成功能鏈有效對接。政府部門通過政策積極引領投資主體與服務主體進入市場,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創新融合養老資源和服務資源,構建滿足各方需求的管理平臺,實現地理位置上分散(居家),時間上自由、空間上獨立、管理上統一的新型綜合性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引領養老產業服務社會[1]。
2“互聯網+居家養老”的基本模式
2.1 利用線上平臺技術實現養老服務主客體實時互聯互通
“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通過手機、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手段實現居家老人與子女、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信息交互。老人在家就可以挑選、享受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服務項目涉及生活幫助、康復護理、緊急救助、日間照料、人文關懷、娛樂活動、法律援助等多方面。
針對老年人的特點,“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系統界面友好、簡潔易操作,具有語音和文字雙提示功能,同時為了提升管理水平和優化功能,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共享大數據,使辦理業務流程最大程度簡化。
2.2 社區養老服務站+養老信息化平臺+第三方養老服務企業
突破以往以第三方服務企業為主體的模式,運營模式仍以社區養老服務站為主體,第三方養老服務企業通過居家養老服務平臺采集的數據與社區養老服務站進行有效鏈接,社區養老服務站根據線上采集數據需求進行審核評價,根據需求選擇客體滿意的第三方機構為老人服務。這種運營方案的服務功能主要匯聚在針對性的醫療保障、常規的老年病康復護理和心理輔導服務、應急預案、法律咨詢服務等方面。
2.3 公益性和會員制并行引領模式創新
在政府政策支撐下,采用“公益性和會員制”相結合的方式,這種運營模式的關鍵在于兩個方面,資金保障和人力資源。資金取決于兩個方面,政府政策支持和第三方企業的投入,以目前形勢來看,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各地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適應養老市場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而目前的市場需求也會刺激第三方的投資。對于人力資源,社區作為政府基層單位,人力的不足是很明顯的,所以采取會員制以彌補人力的不足。這里所說的會員制不是需要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注冊的客體,而是以義工形式注冊的人力提供者,類似新加坡采取的義工制,為這個體系義務工作累計時間來換取未來養老服務優惠[2]。
3“互聯網+居家養老”的現實問題
3.1 標準化與制度化水平不高
目前在我國居家養老的機制還不太完善,智慧養老的行業標準缺失,多地政府只是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支持文件,實質性的幫扶措施很少,缺少監管環節,導致出現了服務質量不能保證,管理混亂等現象,將嚴重影響養老行業的良性發展。
3.2 費用過高
由于“互聯網+”線上平臺初期的籌備、搭建、經營以及維護的成本較高,如果把“互聯網+”服務平臺覆蓋到每一戶有需求的老人家庭,高額成本就會加重每一戶老人家庭的負擔。因此,系統平臺的投入還是一個長線的課題,并且由于老人的消費觀較保守,對偏高價格的智能終端監測產品的接受能力較弱,這就隱含了一定的經濟風險[3]。
3.3 線下資源比較缺乏
目前在護理和康復領域,專業人力資源緊缺;滿足不同養老人群的個性化需求的智能產品較少;可提供的養老服務項目較傳統,不適應服務需求的發展。
4結束語
只有充分發揮人文關懷,深度融合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和豐富養老服務項目,優化配置現有的養老資源,積極的探索利用現有社會養老資源的基礎上的市場化、社會化的運營方式,構筑“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才能滿足目前社會迫切需求的養老狀況。
參考文獻
[1] 安夢成.成都市社區養老服務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西部發展評論,2015,(1):56.
[2] 馬俊娟,陳雪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36):119-121.
[3] 廖健文.社區居家養老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廣州越秀T社區為例[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8.
作者簡介
屠思銀(1998-),貴州遵義人;現就讀學校:沈陽工業大學,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本科在讀。
通訊作者:魏寶武(1981-),吉林長春人;講師,現就職單位:沈陽工業大學,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