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首先對多媒介融合的相關內容作了簡單的介紹,然后詳細分析了當前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狀況。最后立足于這兩點提出了一些關于如何基于多媒介融合優化傳統天氣預報節目這一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 多媒介融合;傳統天氣預報;優化思考
1多媒介融合相關內容簡介
顧名思義,所謂多媒介融合其實就是指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介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趨于一致,從而導致媒介在所有權、 策略、結構、信息采集和新聞表達等方面的融合。具體到天氣預報就是指互聯網、手機網絡等互相聯合,構成了一種新興的媒介形態——“天氣通”。在這種情況之下,由于新媒體受眾的加入,傳統天氣預報節目提供給觀眾的產品也開始逐漸發生變化,在形態、 內容和敘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改變。從當前的現狀來看,這些改變中既為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帶來了新的生機和發展點,但是同時也使得傳統天氣預報節目染上了新媒體的諸多惡習,出現了庸俗化、過度娛樂化等不好的傾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這種改變固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多媒介融合這一因素作用的結果,但也不應當忽略互聯網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以及這種發展所帶來的傳播方式、受眾群體等各方面的變化對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沖擊[1]。
2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現狀簡析
如前所述,當前因為各種各樣環境因素的變化,我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出現了許多或好,或不好的變化。而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由于其一直以來已經形成的強大慣性,在當前我國的天氣預報市場上還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2.1 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優點
傳統天氣預報節目主要依托于電視這一媒體形態,相應地,當前其在我國的受眾主要就是電視媒體的受眾——中老年人。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各種電視節目收視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仍然有著相對較高且比較穩定的收視率,造成這一現狀的作用因素是多方面的??偟膩碚f,可以分為收視慣性、傳統天氣預報節目自身特殊性和當前電視媒體在我國傳統渠道中仍然占主體地位這三方面的因素。
其一,在我國政府大力促進了有線電視“村村通”這一工程的落實后,當前在我國,電視可以說是覆蓋面積范圍最廣的媒體形態。不僅僅在廣大城鎮有著較高的覆蓋率,也覆蓋到了我國的各個自然村落。與此相應地,雖然當前在各種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在城鎮中的收視率有所下滑,但是在各個自然村落,電視仍然是獲取天氣信息的首選方式、主要方式。而且相較于城鎮受眾,由于職業等方面因素的作用,自然村落受眾在傳統天氣節目這一方面有著更強的收視慣性。
其二,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天氣預報節目的準確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背后所依托的勢力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形形色色的新媒體天氣預報節目的準確率就很難得到保證。而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在這一方面無疑具有較大的優勢,不但有著較高的準確率,在內容的表現方面,也顯得更加權威可信。并且由于一直以來的良好形象,加之總體來說比較嚴謹細致的主持人群體,在天氣預報節目受眾心中也有著極高的可信度。
其三,另外當前受流量、表現形式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新媒體、報紙等其他天氣傳播形式相比,傳統天氣預報節目依托于電視媒體,在表現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既有文字圖表類等比較傳統的表現形式,也有聲音、視頻等更為受眾樂意接受的表現形式。通過聲音、圖畫,傳統天氣預報節目能夠給予人聽覺、視覺的雙重刺激,在這種情況下,受眾就更加容易接受、了解節目中所要傳達的天氣信息。
2.2 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缺點
現階段,傳統天氣預報節目所表現出的缺點是多方面的,其形成原因也比較復雜。一方面,傳統天氣預報節目自20世紀形成至今,已有數十年歷史,其內部也開始逐漸出現了一些積累已久的弊病。另一方面,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使得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相較于各種新出現的天氣預報節目顯現了一些缺點,同時我國部分傳統預報節目在各種沖擊下,也自亂陣腳。
其一,當前我國部分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囿于習見,所制作節目的內容和形式相對來說都比較單一,在各種新媒體天氣預報節目表現形式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就顯得太過乏味、實用性不足。另外,當前我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還存在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與受眾缺乏足夠的互動性,這樣一來就不能較好地掌握、了解受眾的需要。
其二,隨著手機的逐漸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通過手機來接受各種需要的信息,這同時也是受越來越快的社會生活節奏影響。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趨勢不僅在年輕人、中年人中愈發明顯,也逐漸波及老年人這一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主要受眾群體。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受眾不僅出現了老齡化傾向,在人數上也逐漸下降。另外,我國部分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出于提高收視率、擴大受眾群體等方面的考慮,逐漸走偏,不但趨向娛樂化,更有甚者,變得庸俗起來。 例如,我國部分傳統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就逐漸拋棄了原有那種嚴謹細致的形象,在外形、用語等方面都開始力求突破,結果一不小心發力過猛。不但毀掉了在原本受眾群體中的良好形象,也沒有吸引到新受眾。
其三,與各種新興的天氣預報節目相比,當前我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給予受眾的活動性更小。具體來說,通常情況下,我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時長為兩分鐘到三分鐘,且播放時間比較固定。這樣一來,在接受天氣信息這件事上,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受眾就顯得比較被動。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天氣預報節目的需求愈發多元化,而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受播放時間和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就很難去滿足這些個性化的要求[2]。
3基于多媒介融合的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優化
如前所述,在各種外界環境因素變化的狀況中、各種新興天氣預報節目的沖擊下,當前我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仍然具有一定不可替代的優點,但是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點。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要想實現未來的長遠健康發展,就需要優化自身。而從外界、內部的種種具體情況來看,多媒介融合是當前優化傳統天氣預報節目的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3.1 打好優化基礎,強化原有優勢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當前我國部分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在各種沖擊變動下,逐漸出現了不好的傾向。吸取這些節目的教訓,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在優化自身的時候,就要打好優化基礎,將原有的優勢和特點堅持、強化下去。具體來說,當前受技術、經濟等方面條件的限制,我國各種新興媒體天氣預報節目內容多是建立在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內容之上的。針對于此,傳統媒天氣預報節目一方面就要通過技術研發、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來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一方面就要進一步開發研究新產品,豐富優化產品結構,同時與其他如新聞之類的電視節目進行融合,清除原有的過多的商業廣告,以提升節目的可看性、實用性和覆蓋范圍。同時也要進一步提高節目的播出頻率,以滿足不同時間段人們對于天氣信息的需求。更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來提高互動性、受眾的參與度,從而實現提高受眾收視慣性、忠誠度的目的。另外,考慮到主持人對節目的重要性,主持人也需要進行一定的優化。具體來說,主持人應當在保持自身原有良好形象的基礎之上,適當迎合新受眾群體,在用語、外形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改變,同時也要積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專業素質。
3.2 主動出擊,構建多樣傳播平臺
在打好了優化的基礎之后,傳統天氣預報節目還需要主動出擊,積極應對當前自身的缺陷不足,構建多樣傳播平臺,奪得主動權。具體來說,就要做到以下兩點。其一,首先針對前述的受眾過分被動、內容形式比較單一等問題,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就要做好天氣預報信息融合傳播的資源共享工作。其中不但要實現對節目資源的共享,并依托于此制作成各種不同的形式,利用不同的媒體平臺將其傳播給不同的受眾群體。同時也要實現天氣信息的可檢索和開放,依托數字技術等各種新發展的技術,構建專業的天氣信息數據庫和相應的天氣信息開放平臺。其二,過往,我國的傳統媒體多是各自為政,互相之間缺乏足夠的互動和交流,同時傳統天氣預報節目與電視網站、受眾等之間也存在互動不足的問題。針對于此,傳統天氣預報節目就要豐富互動關系、創新互動方式,不但要提高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更要與電視網站和其他傳統媒體創建互動關系,實現多樣化、深度互動。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互動關系的構建和互動方式的創新,并非簡單地是為了實現互動,而是要通過互動來更好地為受眾提供服務,因此在進行這一工作的時候,就不能只是為了互動而互動,而要注重互動的有效性[3]。
4結束語
外部、內部各種因素變化的情況下,當前我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雖然仍然有很大的優勢,但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對各種沖擊的應付也開始顯得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天氣預報節目有必要做出改變,在多媒介融合的基礎之上,奪取主動權。具體來說,就要在鞏固原有優勢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開拓新領域。
參考文獻
[1] 胡芳.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的網絡化進程[J].西部廣播電視,2017,(13):25-26.
[2] 陳映.媒介融合概念的解析與層次[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1):1-7.
[3] 孔繁玨.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制作技巧[J].視聽,2018,(1):167-168.
作者簡介
江慧敏(1983-),女 ,云南昆明人;學歷: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節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