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我們正處于移動互聯時代發展的新環境下,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強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是企業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000多年前,一陣駝鈴從長安帶出繁華,一條連接東西方的古道“絲綢之路”從此誕生。2000多年后,“絲綢王國”萬事利以其精湛的技藝,再次成就了讓世界驚嘆的故事。但讓萬事利本身引以為豪的,卻是自己的數字化。
10月22日,“深商品牌外貿電商之旅”之走進中國民企500強企業萬事利集團活動舉行,左右家私董事長黃華坤、佳峰投資董事長李洲、北科生物副總裁陳劍波、深圳博領控股集團董事長許灌燊、首腦美容董事長高穎、深商會執行會長林慧等百位深商,與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董事長李建華交流座談,探索歷史經典產業發展“秘籍”,感受數字賦能下萬事利絲綢創新變革的品牌力量。
從雙面印花絲巾、絲綢智能筆記本、醉杭州系列文創禮盒,到4D立體影廳、龍袍、緙絲技藝……一件件精美的展品,盡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的陪同下,深商細致地參觀了萬事利絲綢文化博物館,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絲綢文化。
萬事利集團成立于1975年,作為中國絲綢第一品牌,追逐改革開放浪潮而成長起來的萬事利集團代表著新型民族企業的振興。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首先對遠道而來的深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她說,深圳是座了不起的城市,深商更是了不起的群體,是造就深圳改革開放奇跡不可或缺的力量。她希望深商、杭商能在這個契機下深度交流,充分融合雙方的創新經驗,為新時代注入更多發展動能。
深商會執行會長林慧表示,萬事利是中華民族最優秀、最傳統的絲綢文化走向國際的代表性企業,它打造了全球知名的絲綢品牌,讓中國絲綢站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如今甚至可以比肩迪奧、阿瑪尼等世界品牌。如果每個傳統企業尤其是深圳老字號企業能向萬事利學習,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們的文化自信,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站上國際舞臺,中國的未來無可限量。
從天蠶的破繭成蝶,到龍袍的帝王大氣,華美的絲織品的背后,無不包含著不為人知的艱辛努力,可謂“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家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是如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尋找到了新的轉型點,成為中國絲綢時尚產業發展的風向標?為了讓深商對這家傳統而又迸發無限活力的企業有更深的了解,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以《傳統制造企業轉型與升級》為題做了主題分享。
臨危受命,“兼職”口罩生意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在分享中說到,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萬事利的原有計劃。作為杭州的名片,中國的民族品牌,萬事利第一時間展現出一家優秀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應變能力,臨危受命,兼職起了口罩的生產線。最終,萬事利成為杭州口罩產量最大的企業,每天生產100萬個。最高的時候每天達到了150萬?200萬,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萬事利生產了4000萬個。
“大家都說疫情給企業帶來了危機,但我看到的是危機背后的商機。”李建華表示,“中國道家文化陰陽方面,有陰一定會有陽,有陽的背后一定會有陰。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是中國文化的魅力。”
“企業45年走過的歷程告訴我們一定要做善事,做好事,要做積德的事,所以我覺得陰與陽、好與壞,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天都會發生,我們要用這樣思維邏輯來做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
傳統企業如何煥發新活力?
李建華提出:“當前,我們正處于移動互聯時代發展的新環境下,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強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是企業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而作為深刻踐行脫貧攻堅的實踐者,李建華提出的“栽桑養蠶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絲綢文創就是脫貧攻堅”、“發展好絲綢文創產業就是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最佳實踐”三個觀點也讓在場的企業家們熱烈共鳴。
萬事利絲綢自主研發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雙面數碼印花核心技術。如今萬事利絲綢以高姿態向世界反向輸出新技術、新品牌,這是中國絲綢時尚產業崛起的一個標志性開局,不但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要轉變,中國技術和產品更是再一次站在了引領時代的最前沿位置。因此,世界奢侈品集團屢次來到萬事利,最終達成重要合作伙伴關系,涌起了世界來中國學習絲綢技術的熱潮。
李建華還表示:“快速反應將成為未來企業的關鍵能力,萬事利也將繼續在該領域繼續深耕發展。”
一寸緙絲一寸金,寸金難買寸緙絲。萬事利成功的源頭是一份對于絲綢行業、絲綢文化的執著,這也是萬事利能成功轉型的縮影。此次“深商品牌外貿電商之旅”,旨在學習浙商領先企業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促進浙商與深商的互動交流與深度合作。萬事利絲綢在品質提升與品牌建設和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分享,不僅為深圳老字號企業轉型發展做了重要示范,更為傳統企業解決當前困境與質量升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