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全
臨沂市中醫醫院泌尿外科,山東臨沂 276002
良性前列腺增生,為泌尿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男性群體[1-2]。 但對于大體積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患者來說, 傳統的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難以取得理想的療效。鑒于此,該課題將該院在2018 年1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80 例大體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評價經尿道前列腺剜除電切術治療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該次一共納入大體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經前列腺超聲、尿動力學檢查以及直腸指診等確診,且均知情簽署相關手術治療同意書,均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此外所有患者均滿足各項手術指征條件。 平均分成兩組,觀察組40 例中,年齡分布在56~78 歲,年齡均值為(68.4±1.2)歲;病程為2~14 年,平均病程為(6.7±0.2)年;前列腺重量為80~96 g,平均重量為(88.4±0.2)g。 對照組40 例中,年齡分布在55~76 歲,年齡均值為(68.5±1.1)歲;病程為2~14 年,平均病程為(6.8±0.3)年;前列腺重量為81~95 g,平均重量為(88.3±0.1)g。在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代表后續數據有可比的意義。
1.2.1 觀察組 該次納入研究的觀察組患者采取經尿道前列腺剜除電切術治療,具體手術操作方法如下。
①選用的等離子切割系統由英國Gyrus 公司生產,采取等滲沖洗液對尿道進行沖洗,于尿道置入電切鏡之后,對相關解剖指標加以明確,包括輸尿管口、精阜、尿道外括約肌以及膀胱頸部等, 進而對患者膀胱內部情況進行詳細掌握。
②在膀胱頸口6 點位置到精阜近端作一個電切標志,將前列腺外科包膜顯露出來,然后利用電切鏡鞘向近端對增生腺體進行逆推處理,并對外科包膜、增生前列腺中葉進行左右擺動游離處理,游離到膀胱頸部位置;進一步對前列腺中葉和雙側葉進行分離處理, 并將游離的中葉進行剜除處理, 并朝外科包膜持續朝前對雙側葉及膀胱頸進行分離處理; 在12 點位置作一縱行標準溝到包膜,以1 點位置逆時針對前列腺左側葉進行剜除處理,以11 點位置順時針對前列腺右側葉進行剜除處理。
③基于剝離期間,針對前列腺包膜位置的出血癥狀,需及時采取止血處理;針對腺體間纖維條索和包膜,需采取切斷處理措施;針對已剝離的腺體,在切碎之后,采取沖洗器進行沖出處理,并對包膜進行止血處理[3-4]。
④此外,倘若出現部分腺體無法剝離,在粘連嚴重的情況下,需及時暫停剜除術,對已剝離的腺體組織采取電切法進行切除處理,把包膜視為切除平面,然后對沒有剝離的前列腺組織進行切除處理,直到腺體完全切除,術畢。
1.2.2 對照組 該次納入研究的對照組患者采取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 選用的STORZ 26Fr 電切鏡為德國生產,將電凝功率設置為40 W,將電切功率設置為120 W,進一步所采取的進境方法和暴露前列腺外科包膜的步驟、操作方法與觀察組相同,首先對前列腺中葉進行切除處理,進一步采取腔內分割切除法對左右側葉進行切除處理,并對精阜周圍腺體進行處理, 對切除后的前列腺組織碎塊采取沖洗器進行沖出處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手術過程中,需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包括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以及呼吸頻率等,術后常規留置導尿管。
(1)比較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情況,包括:①手術時間;②術中出血量;③住院時間;④切除腺體重量。
(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細胞比容(HCT)變化情況;同時,使用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法(IPSS),對患者治療前的前列腺癥狀變化情況進行評價,評分越低,代表前列腺癥狀改善越明顯;根據Karnofsky 功能狀態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評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 觀察組切除腺體重量明顯重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手術治療前,兩組在HCT、IPSS 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治療后,觀察組HCT 明顯高于對照組,IPS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1·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組別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術中出血量(mL)切除腺體重量(g)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62.81±2.50 84.63±2.49 10.283<0.05 13.80±1.00 20.87±1.43 7.293<0.05 45.80±5.06 138.65±6.00 12.348<0.05 38.60±5.40 26.80±5.10 10.356<0.05
表2 兩組手術治療前后HCT、IPSS 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CT, IPSS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兩組手術治療前后HCT、IPSS 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CT, IPSS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組別43.08±1.24 43.06±1.20 1.293>0.05 38.64±2.15 33.90±2.13 5.782<0.05 25.80±2.13 25.69±2.11 1.293>0.05 6.40±1.00 15.68±1.32 9.276<0.05 62.80±2.12 62.78±2.13 1.289>0.05 90.65±1.35 76.80±1.40 11.289<0.05 HCT(%)手前 術后IPSS 評分(分)手前 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分)手前 術后
良性前列腺增生, 為中老年男性常見的一種泌尿外科疾病。 對于大體積良性前列腺增生來說,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因此需采取有效治療方法。
臨床以往采取的傳統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綜合療效不佳,易出現清除不充分、手術時間長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等缺陷。 而對于該次重點提到的經尿道前列腺剜除電切術來說,作為一種新型的術式,手術視野清晰,切割精準,凝固層更薄,可有效對增生組織進行剜除,且可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此外,該術式微創、術后恢復速度快,因此被患者廣泛接納[5-6]。
在該次研究過程中, 觀察組采取經尿道前列腺剜除電切術,結果顯示手術時間為(62.81±2.50)min,和采取傳統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的對照組的(84.63±2.49)min 比較明顯更短;同時,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45.80±5.06)mL,和對照組的(138.65±6.00)mL 比較明顯更少;而在術后前列腺癥狀評分,即IPSS 評分方面,觀察組的(6.40±1.00)分明顯要比對照組的(15.68±1.32)分低;從中可知經尿道前列腺剜除電切術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這與相關學者[4]的研究成果較為相似。
近年來,國內有學者表示,采取經尿道前列腺剜除電切術的手術時間在1 h 左右,這和該次觀察組的手術時間的(62.81±2.50)min 相接近[7-8];同時該學者表示,經尿道前列腺剜除電切術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在10%以下, 該次觀察組無嚴重并發癥發生[9-10];從中可知,經尿道前列腺剜除電切術具備實施的科學性及有效性。
在臨床中,針對大體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經尿道前列腺剜除電切術治療具備顯著的療效, 可改善前列腺癥狀,降低手術并發癥,安全高效,因此,值得在臨床手術治療中采納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