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軍
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骨科,湖北武漢 430400
在骨科臨床中,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屬于十分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該病好發于老年人中,發病原因與骨質疏松密切關聯, 是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質量與影響其身體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老年群體身體機能減退,基礎疾病多,發生OVCF 后往往會選擇保守治療,但療效不盡人意[1]。 因此,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顯得極為重要。 PVP 作為骨科臨床常用術式,具有微創特點,在局麻的狀態下即可開展手術,可獲得不錯的療效[2]。 為分析PVP 治療OVCF 的近期效果,該文納入2016 年5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患者,現報道如下。
將納入的100 例OVCF 患者分為A 組 (n=50)、B 組(n=50)。 A 組女23 例、 男27 例; 年齡62~78 歲, 平均(68.50±5.50)歲;病程1~3 個月,平均(2.20±0.50)個月。 B組女24 例、男26 例;年齡61~80 歲,平均(68.55±6.00)歲;病程:27 d~3 個月,平均(2.25±0.45)個月。 該次研究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或)其家人知情同意,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通過MRI 或者CT 檢查確診,患者自愿接受手術治療。 兩組患者中剔除合并嚴重心臟疾病、肝腎疾病以及精神異常者,剔除中途退出該次研究的患者等,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A 組:行保守治療,保持臥床休息,并根據患者疼痛情況采取適量強痛定(國藥準字H23020088)或嗎啡(國藥準字H20063220)口服鎮痛,并協助患者佩戴脊柱后伸型支具,期間可由醫務人員指導展開一些恢復性的活動,治療后3 個月拆除支具。
B 組:取患者的俯臥位,經X 線機定位術區,消毒后以適量的利多卡因局麻。 于椎弓根穿刺并抵達椎體前1/3處,注入5 mL 的非離子碘造影劑,并觀察其在患者椎體的彌散情況,以便選擇最佳的進針方向及深度,按照0.5 mL/g 的標準混合骨水泥粉劑與液劑, 均勻攪拌至稀牙膏狀即可注射,骨水泥彌散超過患者椎體中線時停止注射,并觀察骨水泥向椎體外滲漏,常規抗感染。
治療期間, 兩組患者均給予阿侖磷酸鈉 (國藥準字H20093091)、骨化三醇(國藥準字H20143141)、鈣爾奇(國藥準字H10950029)治療,劑量依次是70 mg/周、0.25~0.50 μg/d、600~1 200 mg/d,同時配合適量的功能性訓練。
①對兩組患者實施為期3 個月的隨訪, 觀察其近期療效;②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參照VAS(視覺模擬量疼痛評分量表) ,分值大小與疼痛程度呈正比關系;③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情況:參照QOL(生活質量調查量表),分值大小與生活質量的高低呈正比關系;④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腰椎功能情況:參照ODI(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指數越低提示功能恢復情況越佳;⑤治療后3 個月時,通過X 線檢查并評價椎椎體高度改善情況[3-4]。
治療后3 個月, 經X 線檢查表明患者的骨折完全愈合,且無疼痛或者輕微疼痛,視作治療有效;治療后3 個月,經X 線檢查表明患者的骨折基本上愈合,但依舊存在明顯的疼痛,視作治療好轉;治療后3 個月,經X 線檢查表明患者的骨折未愈合或者愈合不佳,且疼痛嚴重,出現并發癥等,視作治療無效[5]。
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OVCF 患者治療前的VAS 評分、QOL 評分及ODI 指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經不同手術治療后,B 組患者的VAS 評分、ODI 指數、 均較A 組低,QOL 評分較A 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后A 組椎體的前緣高、中央高度、后緣高度依次是(18.98±3.80)、(13.25±3.38)、(22.00±2.58)h/mm,與B 組的(22.50±4.88)、(16.10±3.78)、(25.00±3.12)h/mm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024、3.974、5.240,P=0.001、0.000、0.000<0.05)。
A 組有效、顯效及無效18 例、20 例、12 例,有效率是76.00%;B 組有效、顯效及無效30 例、17 例、3 例,有效率是9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53,P=0.012 <0.05)。
老年人是OVCF 的主要發病群體,這與老年人骨質疏松有密切關聯, 骨折后疼痛劇烈, 且影響患者的椎體功能,嚴重者甚至喪失自理能力[6]。 對于OVCF 患者而言,保守治療的效果往往不盡人意, 且疼痛程度亦無法徹底減輕,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7]。
該次研究中,A 組的治療有效率是76.00%,低于B 組的94.00%(P<0.05),不僅如此,A 組治療后椎體的前緣高、中央高度、 后緣高度依次是 (18.98±3.80)、(13.25±3.38)、(22.00±2.58)h/mm, 均低于B 組的 (22.50±4.88)、(16.10±3.78)、(25.00±3.12)h/mm(P<0.05)。 與許飛[8]的研究大體一致, 即實驗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是93.9%, 較對照組的78.7%高(P<0.05);實驗組治療后椎體的前緣高、中央高度、后緣高度依次是(22.4±4.9)、(16.1±3.8)、(24.9±3.1)h/mm,均依次高于對照組的(19.6±3.7)、(13.2±3.4)、(22.2±2.7)h/mm(P<0.05)。 進一步說明了PVP 可顯著改善OVCF椎體高度,有助于促進椎體功能盡量恢復,從而獲得較高的近期療效。 此外,治療后B 組VAS 評分、ODI 指數、QOL評分優于A 組(P<0.05)。 說明PVP 在降低OVCF 疼痛程度、改善椎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這3 個方面的效果優于保守治療,究其因,可能是因為保守治療雖能獲得一定療效,但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修養,這有可能導致骨量加速流失,加重椎體畸形的程度,不利于功能恢復,不僅如此,稍有不慎甚至會并發壓瘡、感染等并發癥,從而影響治療效果[9-10]。而PVP 手術在治療OVCF 方面則效果突出,更有研究人員表示[11],嚴重的骨質疏松以及高齡患者正是PVP手術的主要指征。 術后患者椎體高度恢復正常的速度快,術中通過注入骨水泥可增強脊柱穩定性和強度, 預防椎體塌陷的同時還能緩解疼痛,避免頻繁使用藥物鎮痛,為椎體功能的康復奠定牢固基礎, 從而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1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VAS 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QOL 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ODI 指數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A 組(n=50)B 組(n=50)t 值P 值8.84±1.33 8.85±1.31 0.038 0.970 3.50±1.11 2.40±0.55 6.279 0.000 68.85±4.50 68.80±4.56 0.055 0.956 82.54±5.66 91.05±5.42 7.679 0.000 28.68±6.52 28.85±6.45 0.131 0.896 20.26±6.68 6.75±4.00 12.269 0.000
綜上所述,PVP 用于OVCF 治療中,可減緩疼痛、改善椎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獲得不錯的近期療效,臨床價值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