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志芳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云南大理 671000
膿毒癥是一種兒科常見的危重癥, 有關資料顯示[1],膿毒癥近年來呈日益上升發展趨勢。 膿毒癥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且病情進展快, 所以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病死率高、住院時間長、治療費用高[2]。 現階段來看,診斷治療膿毒癥具有一定挑戰,需要相關專家和學者高度重視,繼而深入研究。 該文主要對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93 例膿毒癥患兒近期預后的相關因素以及臨床特點,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93 例膿毒癥患兒。93 例膿毒癥患兒中有71 例男患兒、22 例女患兒;年齡在30 d~13 歲,平均年齡為(6.52±5.58)歲。
由專人負責收集93 例膿毒癥患兒一般資料,調查93例膿毒癥患兒的基礎情況(主要有年齡、性別、住院時間、實驗室檢查項目、出院情況以及主要搶救措施等),將治愈或者明顯好轉的膿毒癥患兒作為近期預后良好組,將未治愈或者病情未有所好轉的膿毒癥患兒作為近期預后不良組。
分析影響膿毒癥患兒近期預后的相關因素以及臨床特點。
資料分析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Student’s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精確概率法。 所有統計檢驗均為雙側概率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獨立性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
93 例膿毒癥患兒中有59 例近期預后良好、34 例近期預后不良,3 歲以下膿毒癥患兒有78 例,3 歲以上膿毒癥患兒有15 例。
影響膿毒癥患兒近期預后的相關因素有: ①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②機械通氣;③白細胞計數;④血小板計數;⑤膿毒性休克;⑥降鈣素原;⑦D-2 聚體;⑧電解質紊亂;⑨住院時間,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膿毒癥患兒近期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of children with sepsis
膿毒癥預后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機械通氣、電解質紊亂、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呈正相關,與膿毒性休克呈負相關,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logistic 回歸分析膿毒癥預后相關多因素Table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related to prognosis of sepsis
93 例膿毒癥患兒最為常見的感染部位是:①肺部(50例);②皮膚組織(32 例);③顱內(11 例),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為常見的原發感染灶為:①肺部(45 例);②皮膚組織(29 例);③消化系統(19 例),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該文研究結果顯示93 例膿毒癥患兒中有59 例近期預后良好、34 例近期預后不良,3 歲以下膿毒癥患兒有78例,3 歲以上膿毒癥患兒有15 例。 影響膿毒癥患兒近期預后的相關因素有: ①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②機械通氣;③白細胞計數;④血小板計數;⑤膿毒性休克;⑥降鈣素原;⑦D-2 聚體;⑧電解質紊亂;⑨住院時間,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膿毒癥預后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機械通氣、電解質紊亂、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呈正相關,與膿毒性休克呈負相關,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主要指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臟器組織受累, 隨著臟器組織受累數量的增加,死亡率將顯著提高。 有學者[3]在資料中研究指出,兩個臟器組織受損,死亡率高達55%;3 個以及3 個以上臟器組織受損,病死率高達95%。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是導致膿毒癥患兒死亡的最為主要因素[4]。 機械通氣不是初期嚴重膿毒癥患兒的主要治療手段, 國外研究資料顯示,膿毒癥進行機械通氣者占14.4%,但是一旦膿毒癥患兒病情出現惡化時,需立即予以機械通氣治療[5]。 該文研究發現機械通氣是影響膿毒癥患兒預后效果的因素之一,究其原因在于膿毒癥患兒的病情出現惡化傾向,需要進行機械通氣, 但是機械通氣不可避免會發生器官插管感染和呼吸機相關肺炎等并發癥, 從而降低了膿毒癥患兒的預后效果。 血小板計數的激活程度與器官功能損害有著密切相關性, 血小板計數減少被認為是炎癥反應出現的主要標志, 血小板計數的減少程度是膿毒癥患兒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有資料顯示[6],血小板計數下降超過50%時病死率高達60%。 從住院天數來看,膿毒癥患兒發生后6 d 內是不良預防發生的重要時期,降低膿毒癥患兒病死率的關鍵在于早日采取及時且有效的治療措施,對高危人群進行強化管理。 膿毒性休克是膿毒癥發生的最為嚴重時期, 主要是由于機體內釋放了大量的炎性介質, 從而導致循環功能出現障礙, 全身重要器官組織(如心臟和大腦等)出現缺氧缺血情況,繼而產生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繼而增加膿毒癥患兒病死率。 白細胞計數是機體免疫系統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白細胞計數水平的上升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細菌感染的炎癥反應程度,繼而影響到膿毒癥患兒的近期預后效果[7]。 降鈣素原增高水平能夠更為敏感地反應出細菌感染所致的膿毒癥嚴重程度, 連續監測降鈣素原水平可積極反應出病情的進一步發展狀態, 從而更為精確地監測病情發展以及近期治療效果。 D2 聚體增加是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主要標志,會導致微循環障礙和器官功能障礙,最終顯著提高病死率。
該文研究結果顯示93 例膿毒癥患兒最為常見的感染部位是:①肺部;②皮膚組織;③顱內,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為常見的原發感染灶為:①肺部、②皮膚組織; ③消化系統, 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膿毒癥患兒最容易感染的部位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肺部感染、血流感染、腹腔內感染、扁桃腺隱窩膿腫、肛周膿腫、胃腸道感染、中樞感染、尿路感染、軟組織蜂窩組織炎等。 部分兒童不僅僅一個部位出現感染而是多個部位均出現感染。 肺部是膿毒癥患兒最為常見的感染部位。 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對于本身合并腫瘤的患兒而言,最為常見的感染部位是肺部感染,其次為留置動靜脈導管感染,然后是皮膚軟組織感染。 膿毒癥患兒在發病初期時臨床主要表現為呼吸加快、發熱等。 發病初期膿毒癥患兒的臨床癥狀不典型,因此無法被明確診斷,導致最佳治療時機被耽誤。 膿毒癥患兒最為常見的病原是細菌。大多數膿毒癥患兒被感染之后, 其血常規會發生一定變化,對于嚴重膿毒癥患兒而言,會發生以下情況:電解質紊亂、膿毒性休克、器官衰竭等。 電解質是機體內的一種重要環境組成成分, 電解質紊亂將預示著細胞所賴以生存的環境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繼而影響膿毒癥患兒的預后效果。 總而言之,膿毒癥是兒科危重癥最為常見的一種,也是目前需要急需攻克的重難點內容之一,深入了解膿毒癥患兒的臨床特點以及影響近期預后因素, 能夠幫助術者早期識別和診斷疾病程度, 從而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進一步改善膿毒癥患兒的預后效果, 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 從該文探究中可以發現:①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67.8%∶100.0%);②機械通氣(33.9%∶73.5%)、③白細胞計數[(22.3±11.8)×109∶(30.0±18.8)]×109/L;④血小板計數[(333.2±24.1)×1012∶(86.2±15.4)×1012/L];⑤膿毒性休克(1.7%∶55.9%);⑥降鈣素原[(1.7±0.5)ng/mL、(27.4±3.1)ng/mL];⑦D-2 聚體[(725.4±25.5)μg/L∶(1801.2±341.4)μg/L];⑧電解質紊亂(52.5%∶100.0%);⑨住院時間[(15.4±6.2)d∶(5.9±4.1)d]均為影響膿毒癥患兒近期預后的因素,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膿毒癥預后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機械通氣、電解質紊亂、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呈正相關,與膿毒性休克呈負相關,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張鴻清等人[7]研究血栓彈力圖檢測兒童膿毒癥凝血紊亂的臨床研究中, 可以得出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機械通氣、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膿毒性休克、降鈣素原、D-2 聚體、電解質紊亂、住院時間均分別為[(65.2%∶98.9%),(30.2%∶75.2%),(22.8±12.1)×109/L:(29.8±16.7)×109/L,(335.3±25.2)×1012/L∶(86.9±14.5)×1012/L,(1.4% ∶50.4% ), (732.8 ±27.3)μg/L ∶(1 799.5 ±342.8)μg/L;(51.4%∶99.2%),(18.3±6.7)d∶(6.0±4.6)d], 膿毒癥預后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機械通氣、電解質紊亂、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呈正相關,與膿毒性休克呈負相關,數據比較差 異 有 統 計 學 意 義 (P=0.005、0.042、0.725、0.632、0.566、0.000),與該文觀點保持高度一致。
綜上所述, 影響兒童膿毒癥近期預后的相關因素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機械通氣、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膿毒性休克、降鈣素原、D-2 聚體、電解質紊亂以及住院時間等;膿毒癥患兒最為常見的感染部位是肺部、皮膚組織、顱內;最為常見的原發感染灶為肺部、皮膚組織、消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