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徐偉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骨科,江蘇新沂 221400
半月板是指鑲嵌在股骨髁間、脛骨平臺的半月形纖維軟骨盤,其主要作用在于確保膝關節穩定與正常活動[1-2]。半月板損傷屬于一種常見的膝關節損傷, 以往臨床通常會選擇保守療法、半月板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但臨床療效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半月板切除術起效快,但長期隨訪結果顯示術后具有較高骨性關節炎等退變性疾病發生率[3-4]。 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不斷深入,人們加深了對半月板生理功能的認識與了解, 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5]。 為了探究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的有效性, 該研究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治療中應用了該手術方式, 并以保守療法進行對照。 選取該院2018 年8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132 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從該院治療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中選取132例,納入標準:①知情同意;②不存在手術與藥物應用禁忌證;③經關節鏡檢查或者MRI 檢查確診為半月板損傷;④入院前未行特殊處理;⑤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心等器質性疾病;②合并嚴重骨關節退變;③嚴重內外側副韌帶損傷;④嚴重關節軟骨損傷;⑤存在手術禁忌證。 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年齡32~65 歲,平均年齡(45.28±3.12)歲,共66 例,男性32 例,女性34 例;左膝、右膝關節損傷患者分別有31 例、29 例;O′anor FLF 分型為復合裂、瓣狀撕裂、放射狀撕裂、桶柄狀撕裂、水平撕裂的患者分別有7 例、18 例、15 例、12例、14 例。 對照組患者年齡33~64 歲, 平均年齡 (45.19±3.17)歲,共66 例,男性30 例,女性36 例;左膝、右膝關節損傷患者分別有30 例、30 例;O′anor FLF 分型為復合裂、瓣狀撕裂、放射狀撕裂、桶柄狀撕裂、水平撕裂的患者分別有6 例、19 例、16 例、13 例、12 例。 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顯著。
觀察組患者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治療: 麻醉方式選擇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麻, 同時在患者大腿近端放置止血帶,選擇髕下前內側與前外側入路方式,穿刺進入到關節腔之后,將關節鏡放置好,將0.9%氯化鈉注射液注入, 采用探鉤進行輔助, 按照順序對腔內各結構進行檢查,對半月板損傷部位、程度以及形態進行判斷,進而決定半月板損傷的具體類型,破損邊緣采用藍鉗咬除,殘端采用刨削器進行修整,保留游離緣7 mm 左右,同時注意對關節囊連接部纖維環進行保護,防止其受損,對殘余半月板進行修剪,促使前角、后角以及體部形成,對其進行修剪時,要盡可能將半月板組織保留下來,完成之后對關節腔進行沖洗,將腔內積液與碎屑組織清理干凈,將引流管常規放置好,同時行加壓包扎處理。
對照組患者行保守治療, 即給予患者注射關節粘彈劑,同時采用止痛藥物進行治療。
療效評定標準:以IKeuchi 評價標準為依據,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若關節活動范圍正常,沒有疼痛感與任何體征,則為優;若關節活動不受限,活動時有輕微疼痛感出現,未出現體征,則為良;若關節活動不受限,活動時會出現輕度到中度疼痛感,關節交鎖或者有彈響,則為可;若關節交鎖或者有彈響,則為差[6-7]。
IKDC(膝關節主觀功能)評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KDC 評分,總分在0~100 分之間,得分>94 分、>84~94分、65~84 分、<65 分分別表示優秀、良好、尚可、差[8]。
膝關節Lysholm 評分:評價內容包括下蹲受限、上樓困難、腫脹、不穩定、支持、疼痛、交鎖、跛行,總分在0~100分之間,膝關節功能與得分成正比[9]。
數據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 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優良率為95.4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6.0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對比兩組治療前IKDC 評分、 膝關節Lysholm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后1 個月的IKDC 評分、 膝關節Lysholm 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IKDC 評分與膝關節Lysholm 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IKDC score and Lysholm score of knee join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points]

表2 兩組患者IKDC 評分與膝關節Lysholm 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IKDC score and Lysholm score of knee join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points]
組別IKDC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1 個月膝關節Lysholm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1 個月對照組(n=66)觀察組(n=66)t 值P 值55.12±3.28 55.19±3.26 0.123 0.902 72.12±5.18 85.12±5.69 13.725 0.000 61.02±3.15 61.09±3.12 0.013 0.997 78.12±4.25 89.99±4.88 22.326 0.000
半月板為膝關節中重要組織之一, 同時半月板作為一種關節內填充物,能將脛骨、股骨間接觸面積增大,發揮減輕震蕩、傳導壓力負荷、穩定膝關節等諸多作用,確保各種活動狀態下,關節面均處于相對穩定狀態[10-11]。半月板損傷時,會有關節活動受限、疼痛以及彈響等癥狀出現,查體時主要表現為關節伸屈角度變小、 關節間隙壓痛[12]。以往臨床通常會采用半月板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但過多或者不恰當切除半月板之后, 會明顯減少脛骨與股骨間接觸面積,導致負荷傳導系統紊亂、力線不穩,久而久之會引發骨折、骨性關節炎、股骨髁扁平以及關節間隙變窄等各種并發癥[13]。傳統保守療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但臨床療效明顯不理想,這就要求臨床積極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
該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優良率為95.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6.06%(P<0.05);觀察組治療后1 個月的IKDC 評分、膝關節Lysholm 評分分別為(85.12±5.69)分、(89.99±4.88)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 利于改善膝關節功能狀態。 周嵬等[14]學者的研究也顯示,觀察組治療優良率為85.42%,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9.57%(P<0.05);觀察組治療后1 個月的IKDC 評分、膝關節Lysholm評分分別為(83.34±7.28)分、(88.39±8.23)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該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證明了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的有效性。 究其原因,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不僅能將異常破損部分清除,修剪、重建殘端,有效緩解短期癥狀, 同時還能最大程度上將正常半月板組織保留, 特別是周圍游離緣, 利于有效維持膝關節長期穩定,避免后期出現退行性病變。
綜上所述,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可將其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