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市政管理處,河南 周口 466000)
伴隨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工廠和車輛產生的熱量日益增多,同時,居民的生活用能也隨之增加,進一步加重了城市“熱島效應”。基于城市文明建設需求,原本裸露的自然土壤被人工混凝土路面硬化,阻礙了雨水下滲,甚至導致城市積水問題嚴重,當每年雨季來臨之時,時常聽到“城市看?!钡男旅~。透水性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能夠快速消除道路、廣場積水問題。將透水瀝青混凝土鋪筑于城市道路,可起到以下作用。
1)雨水滲透作用。通過透水性路面可保證自然下落的雨水直接下滲到地表,緩解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
2)減小熱島效應。水的比熱容相對較大,在蒸發過程中,水將會吸收大量熱量,同時,也會將部分路面表層的熱量帶走。夏季高溫時節,相比傳統瀝青混凝土路面,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溫度更低。
3)降低路面徑流污染。一般情況下,透水路面都會與海綿生態植草溝等一起設置,當徑流水從其流過時,很大程度上將大幅降低路面徑流污染,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
某市政道路原路面采用不透水鋪裝,即水泥混凝土路面,為雙向6車道,在通車運營多年之后,路面出現了嚴重的破損現象,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理論,為滿足路面排水及降噪需求,決定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一層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形式為4 cmOGFC透水瀝青混凝土+0.2 cmSBS改性瀝青防水層+8 cmAC-25瀝青混凝土+1 cm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原水泥混凝土路面。
瀝青結合料:透水瀝青混凝土內粗集料較多,PAC強度多通過結合料粘結作用形成,因此,此部位路面承載力較差。為此,在選擇瀝青材料時,可采用高黏度改性瀝青,從而提高瀝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
粗集料:當集料粒徑在2.36 mm以上時,便可稱為粗集料。在PAC內粗集料含量較高,基本超過80%,通過粗集料之間的相互嵌擠,可構成混合料骨架—空隙結構。根據工程需要,可采用玄武巖作為粗集料,并選擇2種不同規格,即5~10 mm,10~15 mm,保證材料堅硬、潔凈、無雜質,且各項技術指標滿足規范要求。
細集料:細集料是指粒徑在0.075~2.36 mm的集料,在PAC內承受荷載的主骨架為粗集料,因此,細集料用量較少,可采用天然砂、機制砂或石屑等作為細集料。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本文采用0~5 mm的石灰巖,且保證材料堅硬、潔凈、無雜質。
礦粉:瀝青混合料內,礦粉主要充當集料和瀝青材料的粘結劑,保證瀝青能夠吸附在集料表面,從而形成瀝青結合料,并達到粘附粗細集料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可采用磨細后的石灰石粉、水泥、消石灰等作為PAC內的礦粉,且保證其各項性能指標均能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根據現行規范制度要求,結合以往工程實踐經驗,本工程采用OGFC-13級配,級配設計如表1所示,并通過馬歇爾試驗,獲取5.0%為最佳瀝青用量。

表1 OGFC-13級配設計
3.3.1 拌和
拌和施工前,先根據選定的級配和最佳瀝青用量進行試拌,待確定各項指標均能達到設計要求之后,便可進行正式拌和施工,要求拌和過程中,各檔集料的用量偏差必須控制在0.3%以內。此外,在整個拌和施工中,還要做好拌和溫度和拌和時間的控制,根據施工具體情況,瀝青加熱溫度可控制在170 ℃~180 ℃,集料加熱溫度可控制在165 ℃~185 ℃。拌和時,采用“干+濕”拌法,干拌時間為20 s左右,濕拌時間為45s左右,整體拌和時間約65 s,待混合料拌和后,應防止出現花白、離析等問題。
3.3.2 運輸
根據施工要求,可采用自卸汽車運送瀝青混合料,應根據攤鋪能力、運輸距離等條件合理確定運輸車數量。為避免材料和車廂粘黏,可將一層隔離劑均勻涂抹到車廂底板和側板上面。此外,還需按照“前-后-中”的順序完成裝料,從而防止瀝青混合料離析。為保證運輸過程中混合料溫度滿足設計要求,減少熱量損失,可覆蓋篷布進行保溫、防污染。
3.3.3 攤鋪
攤鋪前,需提前30~60 min預熱攤鋪機,并加熱到100 ℃以上,可采用2臺攤鋪機同時攤鋪,保持安全間距,避免碰撞。此外,要保證攤鋪連續施工,并做好攤鋪速度控制,即2.5~3.5 m/min,保持勻速、緩慢前行,當攤鋪距離達到15 m左右時,可對混凝土厚度、高程、橫坡等指標進行詳細檢查,待保證質量合格后,便可繼續進行攤鋪施工。為避免攤鋪過程中溫度消散過快,導致后期碾壓施工困難,必須在165 ℃~175 ℃控制攤鋪。除此之外,需要做好透水管路的保護工作,避免透水管眼被瀝青混凝土堵塞。
3.3.4 壓實
為保證壓實效果,可采用靜壓法進行碾壓施工,壓路機應緊隨攤鋪機進行施工,初壓時,將碾壓速度控制在2.0 ~2.5 km/h,碾壓溫度則控制在140 ℃~165 ℃;復壓時,碾壓速度可控制在3.0~3.5 km/h,溫度可控制在110 ℃~125 ℃;終壓時,碾壓速度控制在2.0~3.0 km/h,溫度控制在70 ℃以上。為避免瀝青混合料在碾壓過程中粘附車輪,可事先將一層稀釋液均勻涂抹到車輪上,從而保證碾壓施工質量。
為檢驗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本文采用OGFC瀝青路面和普通瀝青路面(AC-13路面)對比分析的方式,利用各項試驗如滲水試驗、抗滑試驗、噪音測試等對路面的排水、抗滑、降噪效果進行了評價與分析。
按照施工現行標準規范,測點選擇10個,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滲水試驗檢測結果
由此可見,相比普通瀝青路面,OGFC瀝青路面的透水性能更好,通過10個測點檢測的數據可知,OGFC瀝青路面的滲水系數平均值可達到1 202.5 ml/s,在設計值1 000 ml/s以上。而普通瀝青路面的滲水系數卻很低,平均值僅為70.7 ml/s。此外,在路面孔隙率方面,OGFC路面明顯高于普通瀝青路面,本工程試驗所采用的試件,OGFC路面的孔隙率為21.6%,普通瀝青路面的孔隙率為4.5%,相比之下,高孔隙率更有助于路面排水。
一般情況下,需在干燥、潮濕及潤濕的環境下,測定試驗段的摩擦系數,按相關測試規程規定,干燥條件下溫度為20 ℃,路面潮濕環境下,有0.03 m水膜,潤濕環境下,路面有0.5 mm水膜。檢測結果表明:OGFC排水路面在3種不同路面條件下的摩擦系數測試結果為:路面干燥(20 ℃):97.6;路面潮濕(0.03 mm):80.1;潤濕(0.5 mm):78.9。AC-13路面在3種不同路面條件下的摩擦系數測試結果為路面干燥(20 ℃):75.6;路面潮濕(0.03 mm):68.1;潤濕(0.5 mm):64.5。
由此可見,在3種不同路面條件下,OGFC排水路面的摩擦系數更優于普通瀝青路面。特別是在路面有水的情況下,OGFC排水路面能夠更快地排除積水,保證路面和輪胎充分接觸,增強其抗滑能力。
同時,當路面條件從潮濕(0.03 mm)轉化為潤濕(0.5 mm)時,對比2種路面摩擦系數降幅,OGFC排水路面降幅較小,僅為1.5%,但是普通瀝青路面的降幅卻相對較大,可達到5.3%。其主要原因在于OGFC瀝青混合料屬于相互連通孔隙的開級配,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在車輛荷載作用下,路面積水將迅速從多孔結構排除,且不會產生或不易產生水漂、水霧等情況,因此,對摩擦系數影響不大。
為檢測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能力,本測試采用了DT28852 型噪音計設備,在車速40 km/h、60 km/h、80 km/h的3種形式下進行最大噪音測試,并對比普通瀝青路面的噪音情況,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最大噪音檢測結果
通過表3可知,在3種不同車速條件下,OGFC路面的最大噪音值均低于普通瀝青路面,伴隨車速的不斷增加,OGFC路面的降噪效果越好。其主要原因在于OGFC路面的孔隙結構發達,可達到多孔吸聲材料的效果。此外,因為輪胎底部的空氣壓縮后釋放產生的“氣爆”音通過連通孔隙能夠使壓縮空氣逐步減弱或消散,從而有效抑制“氣爆”音的產生。由此可見,OGFC路面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作為一種功能性路面,透水性路面是一種內部存在空隙的混凝土路面,當雨水自然下落時,通過透水性路面雨水可迅速滲入土壤,并在水的蒸發作用下,快速吸收路面表層熱量,一定程度上可達到降低路表溫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為此,推廣及應用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可改善城市道路狀況,提高路面抗滑、降噪、排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