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陜西法士特集團原董事長 李大開
自從疫情開始,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在國際市場出現嚴重萎縮,出口量明顯下降。2020年1-7月,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為329.3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降幅為16%。美國政府宣布從2019年5月起,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稅率從先前的10%提高至25%,其中針對出口至美國的汽車零部件的稅率直接提高到25%,大大削弱了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的競爭力。此外,由于海外疫情的影響,原本出口較多的歐盟等地區的汽車零部件出口額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預計全年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額將會下降20%左右,創近20年來的新低。
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基地,但是仍有大量的汽車核心零部件、精密元器件、新型材料和高端裝備需要從國外進口。眾所周知,美國用一塊芯片就能遏制中國智造。小到手機,大到數控機床的控制器,其中的關鍵半導體多半來自美國,而且美國通過《瓦森那協定》聯合其他國家對我們進行封鎖,并且嚴禁中國企業收購美國半導體企業。同樣,美國對于部分汽車總成系統部件所需的高精密進口元器件,也極有可能斷供,會給我們正常制造關鍵汽車總成部件帶來極大困難。
除了各類設備以及產品關鍵技術上可能被封鎖以外,我國應用基礎類工具軟件也嚴重缺乏自主研發成果,也幾乎全被國外軟件企業所壟斷。當前,我國汽車研發企業仍然依賴國外設計研發類的基礎軟件,年年升級付費。付出巨大資金代價不說,也存在面臨戰爭或爭端加劇時,類似GPS 切斷造成銀河號貨輪困境一樣,終斷這些基礎軟件使用權以及升級改進的機會,零部件領域的產品開發也必然遭遇扼頸。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很多汽車企業包括零部件總成企業,在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過程中,很多過分依賴西方的專業研發中心或機構,一旦西方國家跟隨美國對中國進一步封鎖或制裁,我們的研發將會受到嚴重制約或停頓不前。
上述等等因素,造成目前汽車零部件行業所面臨的巨大困難,這是不爭的現實。希望能夠引起各方面的重視。
我們要正視目前的巨大困難,但也要看到巨大的歷史機遇。因為一枚硬幣,一定會有它的兩面,危機也是由“危險”和“機遇”組成的,我們只有樹立信心和勇氣,戰勝危險、抓住機遇,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近些年中國經濟雖然發展趨勢有所放緩,但在全球仍是一枝獨秀。2019年中國GDP 保持世界第二,達到14.36萬億美元,相距美國的21.42萬億美元,有7萬多億美元的差距。這7萬億美元的差距就是發達國家已經做了,中國應該做但還沒做的事情。要看到我國廣大的中西部仍然需要開發,要建設更多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醫院、教育、礦山、工廠等等,我們的發展空間巨大、市場巨大,這是我們中國的獨特優勢,是西方發達國家所不具備的,這里蘊藏著巨大的追趕潛能。
從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上來講,2000年的時候中國GNI 只有940 美元,屬于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2010年,GNI 達到4340 美元,第一次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標準;2019年,突破1萬美元。從GNI 940 美元到突破1萬美元,僅用了20年,可見,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保持著持續高速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完全有條件也有可能實現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大循環,我們仍然需要大量的車輛,包括個人消費的乘用車和建設需要的各種商用車,這個增長空間是巨大的。
2020年7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國一汽時指出,國際上汽車制造業競爭很激烈,信息化、智能化等趨勢不斷發展,對我們來講有危有機,危中有機。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要立這個志向,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經過30 多年的合資合作與自主研發,我國的自主品牌汽車已經完全擁有了與國際品牌同臺競技的實力。隨著國家大力推動民族汽車向高質量發展,我國在精密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汽車智能化控制系統和芯片等關鍵元器件都將取得突破,最終實現完全的自主配套能力。因此,未來十年一定是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大展拳腳的好機會。
我們中國人聰明好學,吃苦耐勞,有拼搏精神。過去有所依賴,我們的緊迫感危機感不夠強,但一旦要努力去做,就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就像北斗導航系統,就像原子彈、氫彈、核潛艇等,都是我們自立更生,自主研發的成功典范。我們愿意與跟隨中國市場一起發展的跨國公司分享紅利,但有些跨國公司短視而離開中國所留下的市場,將會由自主品牌汽車產品頂替,而我們汽車零部件行業正好可以給自主品牌汽車配套,這是擴大市場的良好機遇。
受疫情影響和中美貿易摩擦因素疊加,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遇到的當前困難有可能還要延續很長一段時間。但最終世界不會永遠兩極對立,終究會回歸世界貿易市場正常化的正常道路。依托中國巨大市場的規模化產量,經過轉型升級歷練的中國零部件企業,將更具競爭力,會更加廣泛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大循環里去,發展將會更迅速更強大。
雖然中國汽車工業做優做強的趨勢已經建立,但不是每個汽車零部件企業都會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而壯大,機會永遠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企業。當前我們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雖然面臨一些困難,但是我們如果能夠牢牢抓住機遇,不斷發展壯大,不僅成為國內主流,而且也會大踏步走向世界市場。就像目前日韓汽車企業一樣,他們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夠做到。在面向未來的競爭中,我們一定要特別重視供應鏈的建設和管理,建立起全球領先和安全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以避免華為、中興困境的再現。
首先,應努力爭取做到供應鏈全部國產化,避免被西方國家斷供制約,造成市場中斷。目前汽車核心零部件,尤其是一些技術壁壘高、涉及整車動力、安全要求高的領域仍是自主零部件廠商的短板,尚處于趕超階段。整體上看,汽車電子、發動機與控制系統、汽車主動安全等技術仍然被博世、德爾福、大陸和電裝等跨國巨頭壟斷。以發動機為例,傳統精加工鑄造類的部件可實現自主供應,但在電氣系統、燃油供給系統、點火系統等高附加值零部件產品均由外資控制。針對這些高附加值領域的產品,加強國內技術研發、產品創新,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是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急需追趕的方面。中國未來發展充滿希望,中國汽車工業也會更加強大,發展前景更加輝煌。
其次,加強供應鏈管理,培養培育和指導引導供應商提升質量體系建設水平。汽車制造型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體系能力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建立高效協同和有競爭優勢的供應商體系是汽車企業最重要的能力保障。抓供應鏈管理不僅關注產品最終質量是否符合要求,而且要重視其原材料來源,制造過程控制,質量體系完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質量意識,環保安全物流順暢等重要影響因素。每一個環節重視不夠,都會嚴重影響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在汽車制造業中,70%的零部件來自供應商,這也意味著高達七成的增值活動來自于供應商。管理好供應商,就是管理這七成的增值活動,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把成本降下來,把生產效率和質量提上去。企業的管理能力是有邊界的,供應商的規模和數量,不能僅有一家,因為容易形成壟斷和存在斷供風險,也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容易降低忠誠度和形成過度價格競爭導致創新不足。因此,供應商的規模和數量應該保證既能讓供應商都有一定采購量的保證,又存在適當的競爭關系,使得供應商把合作的重點放在產品性能和質量的提升上。企業應該將供應鏈管理體系的構建作為一個重要的管理策略予以足夠重視。
最后,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看,要從戰略上和供應商形成緊密聯系。供應鏈管理的實質就是合作,供應鏈合作關系就是供應商與制造商之間,在一定時期內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同獲利的協議關系,也叫戰略合作關系。戰略合作強調的就是合作與信任,意味著新產品/新技術的共同開發、數據和信息的交換、市場機會共享和風險共擔。從產品研發階段,就按整體要求做好同步研發研制,生產線布局、人員配置等充分準備,這樣才能做到供需雙方同步發展不掉隊。合作環境下,不再只考慮價格,更注重選擇在優質服務、技術革新、產品設計等方面進行良好合作的供應商。產品質量很大程度上受到采購政策和與供應商持久關系的影響。雙方合作提倡戰略合作與長遠合作,只有和諧穩定的關系才能發揮最佳效能。優秀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樹立全局觀念,避免過分看重短期的利益和輸贏,才能最終實現供應鏈企業之間合作的雙贏。
供應鏈管理是一門專門的管理科學,有著其獨特性和重要性。在汽車零部件的供應鏈管理上,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特別重視,并積極改善供應鏈管理效率,培養優秀的零部件供應鏈管理人才,注重整個產業鏈的貫通管理,才能真正打造現代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國內的優秀零部件企業已經實現利潤的由負轉正,面向未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市場拉動,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一定能夠克服困難、突出重圍、再創輝煌,很快能夠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優勢和品牌優勢,為我國真正實現汽車強國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