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偉,宋永平,高殿朋,趙曉東
(凱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無錫 214153)
目前,為滿足國六和非道路國四排放法規要求,大部分廠商選擇DOC+DPF+SCR的尾氣后處理技術路線。SCR系統通過選擇性催化還原反應消除尾氣中的有害氣體NOx。尿素噴嘴作為SCR后處理噴射系統中的關鍵零部件,通過電磁閥的開啟、關閉精確計量噴入排氣管中的尿素溶液,并參數霧化。
國六排放法規對尿素噴射系統的流量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實現對噴射時刻、噴射頻率和噴射脈寬等的靈活控制,滿足噴射流量一致性及穩定性[1],有必要對尿素噴嘴電磁閥的特性進行研究。電磁閥的動態響應特性是評估電磁閥性能優劣的關鍵因素[2-3]。
本文作者基于模擬仿真軟件,計算分析了不同銜鐵氣隙、線圈匝數、電流等對靜態電磁力的影響;并分析了不同電壓、氣隙時電控尿素噴嘴的動態開啟時間。此外,還通過高速攝像機間接測量了噴嘴的開啟時間,對比分析了實測值與計算值,為電控尿素噴嘴電磁閥前期設計定型和性能優化提供指導。
電控尿素噴嘴的結構如圖1所示。線圈通電后,電磁閥內由外磁套、銜鐵、中心磁體、U形塊形成電磁回路,產生電磁力吸附銜鐵,使銜鐵克服彈簧預緊力,球閥打開。尿素溶液經進油口、濾芯、噴嘴內部流道、銜鐵、球閥,最后通過霧化器形成噴霧。電磁閥斷電后,彈簧預緊力和液壓力使球閥關閉,尿素噴嘴停止噴射。
圖1 電控尿素噴嘴結構示意
不考慮線圈通電產生的溫升對線圈磁勢及導磁材料磁阻的影響,忽略導磁材料的磁滯效應,假定材料均勻性且各向同性[4]。采用直流螺線管電磁鐵,根據麥克斯韋電磁力公式計算穩態工作時電磁閥的吸力為
(1)
式中:φ為工作氣隙磁通,Wb;B為工作氣隙磁感應強度,T;S為磁路截面積,m2;μ0為真空磁導率,其值為4π×10-7Wb/A·m。
不考慮漏磁及其他連接部位的氣隙,主氣隙即為銜鐵行程,此時直流電磁鐵的氣隙磁感應強度B為
(2)
式中:N為線圈匝數;I為電流強度,A;U為電源電壓,V;R為繞線電阻,Ω;δ為氣隙長度,m。
將式(2)代入式(1)可得:
(3)
根據式(3)可見,要提高電磁閥線圈的吸力,在電壓或電流不變的情況下,可通過提高線圈匝數或減小銜鐵行程實現。
電磁閥銜鐵運動方程為
(4)
其中:m為銜鐵的質量。
電磁閥特性計算輸入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電磁閥計算輸入參數
文中采用的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線如圖2所示。圖3給出了不同工況下尿素噴嘴銜鐵受到的電磁力。相同銜鐵氣隙時,隨線圈匝數、驅動電流增加,電磁力逐漸增加。以氣隙100 μm、線圈350匝為例,驅動電流由0.5 A增至1.5 A,電磁力由17.2 N增至20.1 N。此外,由圖3可見銜鐵氣隙的大小對電磁力影響較大。線圈350匝、電流1 A時,氣隙由125 μm減小為100 μm,電磁力由10.6 N增至19.1 N,增加了約80%。
所以,在滿足尿素流動特性要求時,應盡量減小銜鐵氣隙以提高電磁力,從而降低噴嘴的開啟時間,通常情況下尿素噴嘴的銜鐵氣隙設計為70~100 μm。
圖2 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線
電控尿素噴嘴的開啟電磁力一般要大于3倍的彈簧預緊力,以確保噴嘴球閥能夠快速開啟。文中彈簧預緊力為4.5 N,所以電磁力應大于13.5 N。從圖3可見,如果噴嘴的氣隙設計為125 μm時,驅動電流需大于1.5 A才能滿足要求。但較大的電流會使線圈產生大量的熱量,影響噴嘴的工作特性,因此需對磁路進行優化設計。可通過增加線圈匝數、提高磁通截面、更換磁性材料、減小磁路漏磁等手段實現。
圖3 銜鐵受到的電磁力
電磁閥的磁感應強度B分布如圖4所示,可直觀地觀測整個磁路中的漏磁現象,以便進行磁路優化。
圖4 磁感應強度分布
尿素噴嘴的動態響應分析,具體參數為:線圈電阻為12 Ω,驅動電壓9~32 V,銜鐵氣隙100、150 μm,其他條件同第2.1節。圖5為不同驅動壓力下噴嘴的開啟時間,可見隨著驅動電壓增加,噴嘴開啟時間逐漸降低。通常尿素噴嘴要求開啟時間小于1.5 ms,以滿足噴嘴動態小流量一致性要求。對于24 V系統而言,驅動電壓一般為18~32 V,噴嘴可滿足開啟響應要求。驅動電壓為32 V、氣隙100 μm時,噴嘴開啟時間僅為0.81 ms。
圖5 噴嘴開啟時間
對于12 V系統,驅動電壓一般為13.8 V,開啟時間分別為1.62和1.81 ms,不能滿足要求,需要對磁路進行優化。以氣隙100 μm為例,要使開啟時間小于1.5 ms,驅動電壓需大于15 V,對應的電流為1.25 A,所以12 V系統推薦采用Peak-Hold驅動方式,Peak電流1.5 A,Hold電流0.5 A,可滿足使用要求。
圖6為氣隙100 μm、驅動電壓16 V時的銜鐵運動曲線??梢姡寒旘寗泳€圈開始通電時,內部電流逐漸增加,存在一定的開啟延時,延遲時間約為1 ms。這個延遲由線圈的電阻和電感的磁滯引起,與文獻[1]中得到的結論一致。1 ms后銜鐵開始運動,完全開啟時間為1.42 ms。
圖6 銜鐵運動曲線
圖7為線圈電感和電磁力曲線,同樣電磁力存在一定的延遲,時間約為0.5 ms。
圖7 電感和電磁力
本文作者采用了兩種方法測量了噴嘴開啟響應時間,分別為高速攝像測量和電流曲線測量。
方法一:通過高速攝像機同步NI驅動板卡間接測試噴嘴開啟時間。由于銜鐵氣隙較小,假設噴嘴完全打開時噴嘴開始噴射。圖8為不同時刻噴霧圖像,t=0 ms時噴嘴通電,此時噴嘴關閉;t=1.5 ms時噴嘴開始噴射,認為此時噴嘴已全部打開;t=2 ms時噴霧還未完全形成;t=3 ms時噴霧形成完整的霧化形態。
圖8 不同時刻噴霧圖像
測試了10支噴嘴的開啟時間,噴射壓力550 kPa,采用Peak-Hold電流驅動,電流值分別為1.5、0.5 A。測試結果如圖9所示,開啟時間范圍為1.39~1.52 ms,均值1.48 ms,滿足使用要求。
圖9 噴嘴開啟時間
方法二:通過示波器測量噴嘴驅動電流可間接測量噴嘴的開啟時間。圖10為采用電流鉗測得的電壓波形,噴嘴開啟時間為1.4 ms,與方法一相近。
本文作者基于商業仿真軟件,計算分析了線圈匝數、驅動電流、銜鐵氣隙對靜態電磁力的影響;線圈匝數、驅動電流增加,電磁力增加;銜鐵氣隙對電磁力影響較大,氣隙由100 μm增至125 μm,電磁力降低了80%;隨著驅動電壓增加,噴嘴動態開啟時間逐漸降低。驅動電壓為32 V、氣隙100 μm時,噴嘴開啟時間僅為0.81 ms。此外,還通過高速攝像機接和示波器測試噴嘴開啟時間,測試結果與計算值基本相同,滿足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