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偉越
(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在距離保護研究中,電力系統振蕩問題始終是關鍵所在,且內容復雜。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短時開放振蕩閉鎖法,但在許多方面存在問題難以滿足現實需求。對此,本文針對繼電器的多種工況進行研究,提出一種不受振蕩影響的繼電器,并將故障判斷元件姆歐繼電器引入其中,有效防止系統振蕩時產生的三相短路保護拒動現象。
為了減少和避免繼電器存在的三相短路故障等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不受系統振蕩干擾的繼電器,將某兩相相間補償電壓與故障前的電壓比相充分體現出來,例如,在BC 相中繼電器K △M 動作的判斷依據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在雙側電源系統中,兩端等效電動勢分別用EM 與EN 來表示,等效阻抗用的計算方式為ZM、ZL與ZN相加之和,其中,ZM代表的的M 端等值阻抗;ZN代表的是N 端等值阻抗;ZL代表的是線路阻抗。為了便于闡述和研究,可以提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假設:
假設一:系統兩段電動勢的幅值一致,相角的差值為a;
假設二:在系統振蕩狀態下,頻率始終處于同一數值;
假設三:系統中任意環節的阻抗角均相同。
在系統振蕩狀態下,保護B 相與C 相間的測量電流與電壓均可計算,此時,繼電器特性可用公式表示為:
式中,[0]代表的是故障40ms 前的數值;a 代表的是測量系統功角;
在電力失步振蕩狀態下,振蕩周期通常較長,超過1s,在刨除振蕩加故障因素的前提下,40ms 前后電動勢兩端功角不會出現較大變化,因此,比相同樣不會產生較大改變,也就是繼電器將不動作。
當系統出現短路故障時,B 相與C 相電流類型均為短路型電流,在故障之前的40ms 電流理性為負荷型,與前者相比電流量較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此時,繼電器的特性可用公式表達為:
式中,[0]代表的是故障40ms 前的數值;IB 代表的是B 相短路電流;IC 代表的是C 相短路電流;
由上式可知,繼電器是以記憶電壓為參考標準的測量元件,具有顯著的方向性特征,在反向故障方面不可誤動。但是,當保護區中出現短路時,能夠確定動作發生區域,且在三相短路時無死區,擁有理想的動作特性。
當系統在振蕩狀態下出現短路情況時,此時,繼電器特性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當系統處于振蕩狀態時,兩端電勢功角在0 ~360°進行變化,也就是a 的數值波動范圍在0 ~360°,在上述公式中G +Hea在阻抗平面中,以矢量G 端點為圓心,以H 為半徑的圓。特性圓心在A 點,也就是矢量值G 的端點,半徑用AB 來表示,矢量OB 代表的是功角a 發生變化后,矢量G+Hea所處的位置;矢量oc 代表的是故障區內Zm與Zset的差值;矢量OD 代表的是故障區域外Zm與Zset的差值。
在正向區域中,當系統處于故障狀態時,繼電器的動作特性與G 和H 相關,當G 的數值超過H 時,圓將落于以O 為垂心,直線CD 的垂線至上,此時,∠COB 范圍為90 ~270°,此時,保護將可靠動作。當G 的數值低于H 時,向量OB 與向量CD處于垂直狀態,繼電器位于臨界動作區內,此時,功角a 的取值范圍為90°+arcsin(G/H),如若功角的數值不斷增加,超過這一數值,則∠COB 的取值范圍將發生改變,處于-90°~90°,保護將拒動。同樣的道理,在區外故障中,如若G 的數值低于H,繼電器同樣有出現誤動的可能。
要想有效防治系統在區域外出現故障,可對電流IBC[0]與電壓UBC[0]進行閉鎖。當功角的數值超過90°+arcsin(G/H)時,電流與電壓均無法滿足動作條件,繼電器處于閉鎖狀態。但是,因故障分量存在的時間較短,振蕩周期延長,在閉鎖結束后,故障前電壓很可能為故障后的量,此時,繼電器將無法與動作條件相符合。由此可見,當系統處于振蕩狀態時,在保護區域內出現短路情況時,繼電器將可能拒動。
在電力系統中,兩端供電系統的電壓均為220kV,線路長為100km。在仿真實驗中,距離Ⅰ段保護范圍覆蓋全線路的80%。該實驗分別在系統振蕩、振蕩+短路兩種狀態下開展,將姆歐繼電器動作特性引入其中,振蕩周期為1.5s,當線路出現短路時,時間為0.75s,在仿真過程中,采用全周傅氏濾波,即周圍為20ms 的數據窗。所研究系統的相關參數如下:兩側的電源阻抗數值相同,均為9.186 +j43.332Ω,ZN的數值為j37.47Ω,ZM的數值為j29.09Ω,線路長度為100km,補償阻抗Zset的數值與Zm 相同。
通過開展上述仿真實驗,可得出以下結果:
(1)當系統處于振蕩狀態時,繼電器不會誤動。
(2)當系統處于振蕩+短路狀態時,繼電器可能出現非選擇性誤動。在正向短路過程中,由于故障前電流、電壓閉鎖,繼電器將不會誤動;但是,在保護區外繼電器同樣不會誤動,因此,需要將故障開放元件應用其中。
(3)當系統處于振蕩+短路狀態時,姆歐繼電器的仿真結果為:在0.75s 時出現短路故障,在0.77s 后繼電器處于動作區中,區內故障可靠動作,區外則相反。由此可見,此種方法可有效解決系統振蕩+短路狀態時,繼電器出現的拒動問題。
為了防止系統在振蕩過程中出現短路故障,應增設判別元件,將帶有浮動門檻的相電流差突變量啟動元件引入其中,其動作可用以下方程體現出來:
式中,△Um代表的是M 端保護處電壓數值;△Im代表的是M 端電流突變量。上述公式適用于正方向,如若在反方向出現三相短路情況,則可利用上述公式對阻抗角度進行計算,數值約為180°~°。當電壓波谷出現故障時,無法利用上述公式對阻抗數值進行計算,可將M 端最小運行方式對應阻抗為準。當電流突變量在開啟150ms 后,對姆歐繼電器進行重新閉鎖,同時,將振蕩故障開放元件應用其中,對元件動作進行判別的依據為-0.03UN~0.08UN,U 代表的是保護處測量電壓有效值。據分析可知,采用上述公式可對某延時內三相故障、振蕩進行判別。當振蕩狀態下又出現短路時,開啟姆歐繼電器,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綜上所述,三相故障距離繼電器可使三相故障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且在系統振蕩狀態下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對此,應充分發揮此種繼電器的作用與優勢,將故障判斷元件引入其中,啟動姆歐繼電器,在確保短路故障狀態下可靠動作的基礎上,還具備理想的動作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