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展正在沖擊全球貿易,來自歐洲和美國等地區的訂單下滑為中國外貿制造業的需求端帶來不小壓力。在26日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外貿司二級巡視員劉長于表示,基于對當前供給和需求形勢變化的研判,中國政府現階段貿易政策的核心是穩住外貿基本盤。
雙邊貿易面臨壓力
“零售商正在取消亞洲訂單,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受到威脅。”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報道稱,歐美服裝品牌暫停或取消大量外貿訂單,在中國正在逐步復工復產之際,需求端傳來的壞消息給外貿工廠帶來壓力。報道稱,受西方消費停滯第一波沖擊的是一些知名“快時尚”品牌在亞洲的代工廠,它們的生產模式高度依賴訂單的延續。服裝品牌H&M在全球有超過1400家工廠,大部分集中在中國和孟加拉國。
商務部外貿司二級巡視員劉長于26日在商務部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各國在人員往來、國際物流運輸等領域采取防控疫情的相關措施,包括歐美、日韓在內的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在國內生產、消費需求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不可避免給中國雙邊貿易的正常開展帶來一定壓力。
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中國1~2月出口同比回落17.2%,進口回落4%。有著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之稱的廣交會因疫情被迫延期,商務部發言人26日表示,若時間確定會第一時間公布。
主要貿易伙伴進入抗疫緊急狀態
受疫情沖擊,中國多個主要的優勢行業出口受阻。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和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今年前2個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1.2萬億元,下降14.9%,占出口總值的58.8%。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1389.5億元,下降26%;手機1003.1億元,下降14.2%。據中國工業汽車協會統計,今年前2個月,中國車企出口汽車11.3萬輛,同比下降19.4%。同期,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298.35億美元,同比下降20.0%。
商務部發布的信息顯示,中國前十大進口來源國中有七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破千。海外停工停產范圍擴大,供應能力減弱。目前,機電、交通運輸設備、能源化工等行業進口受影響較大。
劉長于表示,疫情擴散蔓延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具有階段性:一是影響了國際需求,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先后進入“抗疫”的緊急狀態,短期內外貿企業面臨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的沖擊;二是影響國際貿易合作,中國中間品和原材料進口或受沖擊,進而影響最終產品出口;三是影響國際商貿活動,經貿合作人員往來趨于停滯,各類展會洽談會推遲或取消,企業獲取新訂單面臨傳統方式不靈、傳統渠道不暢等問題。
落實精準幫扶
國家統計局近日表示,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
劉長于介紹,下一步商務部一方面將加強對中國重點貿易伙伴的疫情發展及其對雙邊經貿的形勢研判,加大抗疫國際合作力度,深化雙邊經貿務實合作,盡力減輕外貿發展的外部風險。另一方面,將推動精準幫扶企業的政策措施盡快落地見效,支持地方、行業組織、貿促機構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法律和信息服務,引導企業防范風險,幫助企業保市場、保訂單、保份額。保障重要企業和關鍵產品生產出口,支持企業通過網上洽談、網上參展等方式主動抓訂單。密切跟蹤外貿企業在進口中遇到的難點堵點痛點,積極主動擴大進口,繼續鼓勵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增加國內短缺能源資源品進口,增加農產品食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