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達

2020年已經到來,我們告別了2019年,也告別了一個整整“10”年代。又是一年歲初始,在這樣的節點上,辭舊迎新別有一番意味。
在2019年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披露了一個和養老有關的好消息。財政部部長介紹,2020年要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確保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在“發好”的基礎上,還要用好、管好,并且實現增值,這也給老百姓關心的養老金發放問題吃了顆“定心丸”。
相關部門表示,2020年還要穩步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全面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加快推進全國統籌。繼續加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力度,確保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另外,據介紹,2020年還要基本完成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逐步擴大養老基金委托投資規模,持續提升社保基金投資運營水平,在確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不斷做大做強戰略儲備基金。
“老有所養”關乎民生福祉,“病有所醫”也同樣是民生大事。在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獲得表決通過,將于2020年6月1號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多項“制度”被寫進這部法律。
例如,國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獲得健康教育的權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養;國家實行預防接種制度,加強免疫規劃工作。該法還融入了多項醫改成果。例如,國家推進基本醫療服務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國家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國家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依法舉辦醫療衛生機構。該法還特別強調了要把衛生與健康領域作為一個公益性的事業去對待。
老年群體逐漸在我國形成消費新勢力。根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2014—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從8%增長到33%左右,中國或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每周一吃過早飯后,老張都會去家附近的果蔬超市買一盒12個裝的笨雞蛋。“農村散戶養的笨雞,吃山蟲、野草,蛋黃金燦燦的,攤雞蛋餅最好吃。”哪家的蔬菜新鮮、哪家的肉蛋水產無公害,他能說得頭頭是道。
老張退休4年,兒女在上海生活。隨著社會物質產品不斷豐富,他與老伴兒的消費觀念也有轉變,舍得為自己花錢,最大的兩項支出是餐飲和旅游,占收入的30%。
“吃東西既要綠色、養生、健康,還要口味好。”老張說。一盒笨雞蛋價格要比同樣數量的普通雞蛋貴出10元,但他覺得這樣的價格差能夠接受,因為營養價值更高、吃著放心。
幾乎每個周末,老張都會和老伴兒開車到家附近的一家會員店買進口食品。德國的香腸、厄瓜多爾的白蝦、新西蘭的羊排、美國進口的黑鱈魚……每次買得不多,偶爾在家常菜中添上一道美味。“上歲數牙口不好、味蕾退化,稍稍多花些錢就能買到更好的美食,能給我幸福感。”
旅游則是老張老兩口另一大開銷,平均每年2萬元。老張的老伴兒最大的愛好就是“走走逛逛”,用老伴的話說就是“趁著能走就多走,等走不動時就來不及了”。
初夏開車去山東威海吃黃蜆子,秋天去日本看楓葉,冬天去阿爾山泡溫泉。幾十年的時間里,老張老兩口去過日本、韓國、泰國、德國、荷蘭、意大利、澳大利亞等10余個國家。如今,交通、住宿便利,兩人退休后更是坐高鐵境內游,女兒則幫著報團去風景區游玩。
“小時候想吃肉沒有肉票買不到,一條肉,瘦肉省著炒菜、肥肉煉葷油、油梭子拌飯吃。下館子吃得最多的是面條。如今,新鮮事物多,可消費的領域也多。每個月除了固定儲蓄外,拿出一點給老年生活添個彩也不錯。”老張說,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他對翻天覆地的變化有著深刻體會,“適度”“多元”成了他的消費關鍵詞。
追求高品質的晚年生活,老劉和老章并非特例。環顧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老有所學”,在不少城市,老年大學人氣火熱甚至“一座難求”;更多老人活躍于各大網購平臺,開啟“雙11”第二波購物高峰;不僅消費需求強,賺錢也有一套,很多老人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儲蓄,而是念起了“理財經”,提高即期生活質量……凡此種種,都刷新了人們對于以往老年消費“在支出上選擇節儉,在價格上追求低廉”的固有認知。
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認為,由于財富積累、受教育程度更高、社會環境更優越、產品供給更豐富,老年人有著更強的消費意愿和品質要求,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消費正進入快速增長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