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雯
近日,廣東首宗濱海濕地與海岸帶保護環境公益訴訟案歷時三年,終于迎來了審判。廣東世紀青山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紀青山”)、廣東廣青金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青科技”)、陽江翌川金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江翌川”)三家鎳合金生產企業,因在陽江市陽江港的環境違法行為污染了當地生態環境,2016年底,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和廣東省環境保護基金會兩家環保組織聯合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歷經受理、駁回、上級法院撤銷裁定指令再審、二度開庭后,終于在2019年12月28日,茂名市中級人民法院下達了民事判決書。
案情回顧
位于海陵灣中部東岸的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工業園區,與國家海洋公園、國家級紅樹林濕地公園的海陵島隔海相望,屬近岸海域二類環境功能區,臨港工業園東、南、西側面臨海,東、南部沿岸為灘涂與濕地,在灘涂和濕地中分布有大量的紅樹林。
在未依法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之時,世紀青山于2013年11月擅自開始填海造陸工程建設、廣青科技于2010年9月擅自開工建設、陽江翌川于2015年3月擅自開工建設并分別投入生產。在未做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三家企業將生產過程中大量的工業固體廢物堆填、傾倒在廠區周邊及臨海岸線邊的灘涂濕地及紅樹林分布區內。工業固體廢渣中含有鎳、鉻、鉛、砷、鋅、鎘等重金屬,導致大量的紅樹林被覆壓、污染而死亡。僅三鴨涌入海口西側的紅樹林即被毀損達上百畝。而無防護的工業固體廢渣,在海潮的侵蝕和沖刷下,又造成大面積的海岸灘涂、濕地及近海海域被嚴重污染。
三被告均具有“未批先建,違法堆填、傾倒”的環境違法行為,對此案所涉的環境生態均實施了加害行為,具有共同侵權結果的同一性,在明知項目未通過環評不得開工建設、且未做任何防護的填埋傾倒會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情況下,仍一意孤行、肆意實施,主觀上存在明顯的惡意過錯,性質惡劣。針對三被告共同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已造成上百畝紅樹林遭到損毀及生態環境受到損害的結果,且仍具有潛在的、持久的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的危險,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和廣東省環境保護基金會兩家環保組織聯合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一審期間,該案原告向茂名中院提出了包括停止環境違法行為,清除污染物,修復周邊生態環境使其恢復損害發生前的功能和狀態,賠償受損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損失、紅樹林毀損的全部損失,在國家級媒體公開道歉等8項訴訟請求。但茂名中院以此案系海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兩原告不具有作為該案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為由,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因不服一審判決,原告上訴至廣東省高院。2019年4月11日,廣東省高院作出終審裁定,認為三被告的行為,并不單純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同樣也破壞了陸地生態環境,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兩原告不具有作為本案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的認定有誤。最終,廣東省高院撤銷了茂名中院民事裁定,指令其重新審理。2019年10月16日,茂名中院第二次開庭審理了此案。
案件審判結果
此案在二審過程中仍有不少爭議焦點。其中,被告世紀青山提供的證據中指出,“項日建設將占用一定的灘涂資源及紅樹林,占用面積與項目用海面積一致,為2.6328公頃,該部分紅樹林將受到損失。”茂名中院依職權調查取證,結合現場勘查所見情形,判定待證事實“被告有傾倒、堆填灘涂、濕地和紅樹林的行為”具有高度可能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第一項規定,認定該待證事實存在。
依據被告世紀青山提供的《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報告》,該公司將暫存于廠內配套建設的渣斗內的工業固體廢物轉移至廠外堆存,而該工業固體廢物中鉻、鎳、鋅等重金屬超標,判定被告堆存工業固體廢物的行為必然污染環境。
三被告共同實施污染行為對環境造成損害,作為污染者均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三被告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三、五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原告請求被告停止非法傾倒、堆填工業固體廢物的侵權行為,清除非法傾倒地的污染物、消除危險,修復非法傾倒地及周邊地區紅樹林的生態環境,使其恢復到損害發生之前的狀態和功能,均應予支持。
原告請求被告賠償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恢復原狀期間服務功能損失,因堆填、傾倒造成紅樹林毀損的全部損失,但確定該二項損失具體數額須以恢復原狀時間確定為前提條件,就現有證據、目前事實而言,未能確定恢復原狀時間,無法確定該二項損失具體數額,故對該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由于被告污染環境侵權行為沒有直接損害特定主體的人格權,原告請求被告在國家級的媒體上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茂名中院同樣不予支持。
最終,茂名中院做了相關判決:世紀青山、陽江翌川、廣青科技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停止非法傾倒、堆填工業固體廢物。被告在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一年[或者雖超過一年但合理時間(由被告舉證證明,由有相應鑒定資格的機構依法確定,鑒定費用由被告負擔)]內清除非法傾倒的工業固體廢物,消除危險,將生態環境修復到損害發生之前的狀態和功能。
相關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五)恢復原狀。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第六十五條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兩個以上污染者共同實施污染行為造成損害,被侵權人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八條規定請求污染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被侵權人的訴訟請求以及具體案情,合理判定污染者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規定:“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已經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的行為,原告可以請求被告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原告請求恢復原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被告將生態環境修復到損害發生之前的狀態和功能。無法完全修復的,可以準許采用替代性修復方式。人民法院可以在判決被告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確定被告不履行修復義務時應承擔的生態環境修復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