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亮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打響疫情防控戰,廢棄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廢物也大量產生,不少人擔心,醫療廢物能否有效處置、避免二次感染?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積極部署、督導全省醫療廢物處置工作,規范各地市有序處置醫療廢物。本文將帶你走進廣東醫療廢物處理的全過程。
嚴格管理,防止二次污染
“如果醫院內部在‘新冠醫療廢物包裝分類上就嚴格管理,按照規范做好各項工作,那造成二次污染的風險就會大大減小。”危險廢物處置相關專家認為。
為做好此次疫情的醫療廢物收集運輸處置工作,2月4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和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收集運輸處置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導各地市生態環境局及衛生健康局(委)做好醫療廢物收集、運輸和處置工作,并對工作人員加強衛生防護提出操作指引。
在收集方面,《指引》要求醫療機構對診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發熱門診和病區(房)產生的廢棄物,應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置,含病原體的標本和相關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應當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化學消毒處理后按照感染性廢物收集。
2月7日上午,在東莞市黃江醫院,東莞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以下簡稱“處理中心”)工作人員正將醫院暫存間內的醫療廢物一桶桶搬上運輸車。這些醫療廢物都有有效封口,封口嚴密并粘貼中文標簽,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部門、產生日期、類別,特別標注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或者簡寫為“新冠”字樣。
黃江醫院感染科相關負責人曹軍香介紹,醫療廢物產生后,醫院首先要求各個科室對其進行正確分類,并按照規范進行包裝封袋,然后暫存間工作人員到各個科室回收,并運到暫存間內保存,等待與處理中心交接。
“對于新冠醫療廢物的管理更為嚴格。”曹軍香指著運輸車旁貼有白色標識的桶說,感染病區會對新冠醫療廢物進行預處理,先采取雙層以上密封袋包裝,并在密封袋上均勻噴灑含氯消毒液消毒。目前醫院已設置新冠醫療廢物專區貯存,與其他醫療廢物分開,并對相關垃圾桶采取嚴密的封閉措施。
與普通垃圾不同,新冠醫療廢物收集管理嚴格。暫存間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確保專人專運,并配備口罩、帽子、防護服、水鞋等,每天收集2次,且新冠醫療廢物在暫存間放置不得超過24小時。
醫療廢物運送人員在接收新冠醫療廢物時,除按醫療廢物一般交接規定外,還會從外觀上檢查醫療衛生機構是否使用雙層包裝袋進行包裝,并應對包裝袋表面采用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均勻噴灑消毒。醫療廢物轉移采用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新冠醫療廢物還需嚴格單獨建立臺賬。
專車運送,影響降到最低
在黃江醫院現場,東莞市生態環境部門也在進行每日檢查。“醫療廢物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疫情發生以來,局里快速啟動了應急預案,每天都會派專人檢查醫療廢物收集、轉運是否規范,確保萬無一失。”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環保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黃耀興表示,此外也對全市醫療廢水排放進行監管。
運輸車裝載完醫療廢物后,將回到處理中心完成后續處置流程。處理中心收運部經理何柏林介紹,目前東莞市有2800多家醫療機構,處理中心配備有20多輛醫療專用運輸車,“疫情下,收運壓力有所增大,但處理中心處置能力足夠,可以按時保質完成。”
醫療廢物運輸與普通的“開車上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新冠醫療廢物的運輸要求更加嚴格。相關專家接受采訪時指出,“不僅是對轉運車輛有技術要求,運輸路線、時間,包括運輸人員方面都有一套規范。”
何柏林介紹說,新冠醫療廢物要專人、專車運送,工作人員要按照要求做好標準預防,戴帽子、醫用外科口罩、手套、工作服等,近距離接觸患者還需要佩戴護目鏡。廢物運輸車上都會配備消毒水、洗手液等,確保相關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相關工作人員的防護服會在每次出車前進行更換。
“1輛醫療廢物運輸車上有35個桶,裝滿之后車廂會貼上黑色的膠條用于密封。雖然從黃江醫院到處理中心只有近20分鐘的車程,但是要保證車廂門鎖閉,中途不允許打開醫療廢物包裝。”黃耀興表示,全密閉的車廂會大大減少二次感染的概率。
而如果出現突發交通事故,運輸人員也要熟知應急措施,知道如何應對、及時處理。黃耀興提到,“運送過程中如發生翻車、撞車導致醫療廢物大量溢出、散落時,運送人員應立即向本單位應急事故小組取得聯系,請求當地公安交警、生態環境部門或城市應急聯動中心的支持。”
從安全的角度出發,運送車輛在運輸路線的選擇上避開人口稠密地區,運輸時間上避開上下班高峰期。“最近的收運壓力比較大,目前的隔離點越來越多,在安排上略顯困難,但還是能保障工作完成。”何柏林介紹說,新冠醫療廢物到達處理中心后,現場工作人員就對運輸車進行外消毒,同時地磅對運輸車稱重。“運輸車到醫院收集時,就必須對貯存間的醫療廢物稱重,并上傳數據,到達處理中心后再稱重,檢查運輸途中醫療廢物有無泄露。”廢物運輸車稱重完,如果沒有問題,就會前往卸料大廳進行卸料,交給生產部處理。
高溫焚燒,緊扣“安全”二字
在處理中心卸貨區,剛開車門消毒水氣味就撲鼻而來,工作人員馬上對車外再次消毒;打開車廂門后,再次消毒;將醫療廢物收集桶搬下后又再次對空車廂消毒。在醫療廢物到達上料大廳后,再次噴灑消毒。短短10多分鐘時間內,消毒基本未停過。
據介紹,“醫療廢物桶全程機器開桶,不會用人工,確保人員安全。”在操作室內,料倉監控屏顯示醫療廢物桶正通過機器打開倒入處置設備。同樣的,在汕頭特種廢棄物處理中心,投料處理過程都采用機械化操作。裝有醫療廢物的周轉桶進入進料系統后,由進料系統將周轉桶提升到焚燒爐料倉口,自動密封地將周轉桶內包裝袋翻倒、投入焚燒爐一燃室內。加料機的輥齒相對轉動使得廢物包裝袋破碎,破碎后的廢棄物混同包裝物隨立式爐體均勻灑開,保證焚燒爐內的均勻燃燒。
在汕頭特種廢棄物處理中心,焚燒爐采用先進的熱解氣化原理,通過控制一次風量以確保焚燒所需要的氧氣,入爐廢物經過干燥后進行熱解燃燒,產生混合煙氣進入二燃室經二次風補氧充分燃燒,爐內溫度控制在850~1100℃,燃燒后的高溫煙氣經余熱鍋爐回收能源后,進入焚燒煙氣凈化處理系統處理達標后排入大氣。
“醫療廢物采用焚燒處理,這是目前最安全的處理辦法。”東莞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副總經理陳保山介紹,醫療廢物會經過兩級燃燒,第二次燃燒超過1100℃,能有效消滅病毒。處理過程是受到政府部門在線實時監控的,確保符合標準。全省大部分地方的醫療廢物處理過程與東莞類似。
據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發生以來,通過科學調度全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啟動應急設備等,全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從1月底的315.8噸/日提高到目前的427.7噸/日。
目前,各地各設施各項工作正有序運轉,確保全省醫療廢物日產日清、隨到隨燒,筑牢抗擊疫情防線。1月20日至2月19日,廣東省3.66萬人次參與醫療廢物收運處置工作,累計處置醫療廢物7805.751噸,醫療廢物全部得到及時、有序、安全處理處置,其中涉疫醫療廢物做到日收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