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摘 要:本文選擇益陽地域文獻匯總,從代表、內涵、形象、創新、韻味、立體6個角度,整理與分析益陽地域文化符號,挖掘益陽的“資江十景”、民間藝術與工藝品、文化名人、飲食文化、歷史典故、科技人文等方面的文化元素;討論益陽地域文化視角下的符號形成步驟:通過借代、簡化、抽象、夸張、文字圖案化、典故場景化的設計手法,設計益陽地域文化符號,通過地域文化符號的設計和應用,希望能達到促進益陽城市文化發展、傳承弘揚益陽地域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益陽;地域文化符號;符號化
益陽,這座位于湘中北地區的古城,具有“崇文尚義、通達超越”的城市精神。本文以益陽為例,驗證地域文化符號的應用理論,以期為富有地域文化內涵的城市的形象設計提供思路和參考。
1 益陽地域文化的文獻整理與挖掘
1.1 最有代表性的益陽地域文化符號——新舊“資江十景”
益陽是一座位于湖南中部地區的古城,靠近洞庭湖南岸,位于資水之濱,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益陽城市之得名在于資江。數百年來,益陽有引以為豪的“資江十景”,隨資江自上而下分別是關瀨驚湍、志溪帆落、會龍棲霞、裴亭云樹、白鹿晚鐘、慶州漁唱、西灣春望、碧津曉渡、甘壘夜月、十洲分漲。2012年,《益陽市中心城區資江兩岸城市設計》重新規劃審查,新“資江十景”融匯古景而出:志溪疊翠、古渡歸帆、青洲煙雨、三臺晨曦、斗魁皓月、古城堞影、會龍棲霞、裴亭云樹、白鹿晚鐘、西灣春望。“資江十景”的存在,無疑是益陽地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杰作,如今將其提煉與再創作,是益陽地域文化文獻整理和挖掘中的首要任務。
1.2 十分形象的益陽地域文化符號——民間藝術與工藝品
益陽位處湘中北,丘陵地帶,水產豐富,其民間藝術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具有典型的湖湘文化特征。林木資源以竹居多,由此產生了很多相關民間藝術,如益陽小郁竹藝、明油紙傘、桃江地區的舞鳳山硯臺、安化梅山剪紙等,以竹藝最為聞名。[1]這些民間藝術都有一個特點,與自然生態相關,既有湖湘文化沉穩平和又曠達浪漫的氣質,又有農耕文化的實用美觀、兼收并蓄的功能和勤勞智慧、豐衣足食的愿景。[2]益陽的民間藝術和工藝品成為了益陽地域文化中非常形象的文化符號。
1.3 非常立體的益陽地域文化符號——文化名人
益陽人杰地靈,名人薈萃,這些名人也是這座城市非常耀眼的一張名片。益陽涌現了一批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的璀璨之星:有清代重臣陶澍、湘軍將領胡林翼、革命先烈段德昌等,還有號稱“中國的辛德勒”的國際正義之士——何鳳山,現代文化名人“三周一葉”——周揚、周立波、周谷城和葉紫,表演藝術家雷佳,著名作家莫應豐等。[2]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些文化名人懷才抱德、方正賢良,為時事而歌,迎時代而奉獻,這些特征都烙上了益陽地域的風土氣質,功德兼隆、德才兼備體現在他們的文化藝術作品和為人為官上,成為了益陽地域文化中非常立體的文化符號。
1.4 十分有“韻味”的益陽地域文化符號——飲食文化
益陽地方的飲食文化同樣具有湖湘文化的特征。單單用一個“辣”字,不能囊括全益陽地域文化飲食的特點。益陽南半部是丘陵山區,北半部為洞庭湖淤積平原,一面魚米之鄉,一面福地洞天交相輝映,地理差異區分了“辣”與“臘”在飲食文化上的多元與創新性。除了有鮮辣的貓魚(豆腐乳)、麻辣燙、臭豆腐等小吃,還有回味無窮的臘味——臘魚臘肉,以及擂茶、泡菜等山區民食。益陽地方飲食文化的發展源泉是益陽當地的地域文化,如有歷史淵源的黑茶文化,益陽和安化是中國黑茶發祥地與中心產地。古書中就對黑茶有“渠江薄片”“茶馬古道”等記載,益陽黑茶內含物豐富,神奇的金花、緊壓的紋理就是黑茶獨有的標識。地方飲食文化的發展亦對地域文化有宣傳作用、滲透作用和導向作用,其成為了地域文化中非常有“韻味”的文化符號。
1.5 相當有內涵的益陽地域文化符號——歷史典故
益陽歷史源遠流長,在這塊土地上產生的文化和歷史典故豐富多彩。益陽的很多地名就和這些歷史典故有關,如益陽的“三國文化”:相傳益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很多三國的典故都與益陽有關,如著名的“關公單刀赴會”“關公坳”“諸葛井”“魯肅堤”等。[1]宋朝,在沅江黃茅洲鎮相傳南宋農民起義時在此放養戰馬,故稱放馬洲,后諧音成黃茅洲;領袖楊幺在鎮子上曬戰袍,古稱曬袍嘴,后諧音演變成塞波嘴。“佛教文化”:會龍山上的棲霞寺是東晉古剎,相傳是明代建文帝避難的地方;資江白鹿寺擁有“白鹿銜花報恩”的神話典故,白鹿跑過的那片百里敞坪,因此取了個“過鹿坪”的雅稱;桃花江畔清幽靜美的鳳凰山的天問臺,是屈原流放時寫作《天問》的地方。“梅山文化”:相傳蚩尤曾戰敗逃離安化思游鄉,蚩尤之地演變成“思游”。“碼頭文化”:鴉片戰爭后的道光年間,益陽的資江探查到了一條通往長江的航道,于是迎來了運輸的黃金時期,益陽開始了一段光輝的“大碼頭”時光。[2]“碼頭文化”使益陽的地域文化多了包容和豁達的特性。種種文化、歷史典故的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質,也驗證了益陽“崇文尚義,通達超越”精神的內涵,成為地域文化中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符號。
1.6 標志創新的益陽地域文化符號——科技人文
地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延續。益陽這座古城在新時代下走出自己可持續發展的腳步,古城新貌大多融匯了科技與時代發展的痕跡。如城市中標新立異的地標建筑——秀峰公園、奧林匹克公園、海洋城、“一園兩中心”等,在城市的建筑中可以找尋我們日常生活里的歸屬感;前瞻生態的城市規劃——沿江風光帶、碧云峰、紫薇村”等,在生態宜居的理念中可以穩固我們的幸福感;和而不同的發展理念——智慧城市、智慧農村等,在科技與互聯網的構建中能提升我們生活的便捷度。這些建筑、人文景觀、科技手段等構成了益陽地域文化中創新性的文化符號。
2 益陽地域文化視角下符號形成的路徑與步驟
益陽地域文化符號是益陽地域文化特征的形象化、具體化,同時還具有指代性、交流性和記載性。首先,符號是有指引、表示、象征的作品,能夠使觀眾獲得一些“不言而喻”的信息,如符號所代表和象征的地域歷史、來源、文化、類別、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等。其次,符號要方便外地人對益陽地域文化的解讀,通過圖形或符號,進而達到文化交流與體驗的目的,這樣,符號就是一種文化載體。再次,地域文化符號是地域文化的載體,是文字之外的另一種記錄形式,具有記載時代特征的功能,是一種對當地當時的精神、文化和地域特性的再現,甚至可以彌補時代消逝的遺憾等。最后,地域文化符號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符號與所指的文化,是在同時代背景下人們共同的認知,是長期由群體的感知形成的相關集合,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習俗。[3]對于益陽地域文化符號的形成及設計路徑,本文提出以下幾個步驟:
2.1 明確核心的關鍵詞
對核心文化的選擇都應慎重,應更具體地映襯益陽的城市精神“崇文尚義,通達超越”。在對眾多的素材進行全方位的權衡、考慮后,要突出“最”的地位:最具代表性、最核心、最全面、最文化、最地方等領域,形成益陽地域的核心文化,核心文化的選擇有助于地域文化符號可視化風格的定位和特色的彰顯。
2.2 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煉
將提取的地域文化元素符號化,是很重要也是比較難的一部分。文化符號的采集和設計要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因此其要具備普遍性并通俗化,這樣才能被大眾接受。[3]文化資源在符號之間的轉換上,形式可以多樣。信息可視化和圖像化就是非常可取的設計手法之一。
(1)元素可視化。第一,考慮地方的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不動產”。如地標建筑、歷史景點、自然景觀等,這些建筑外觀和輪廓具有固有形態,能為設計符號提供直接的“形”。益陽地域文化中代表性的建筑有斗魁塔、裴公亭、白鹿寺、棲霞寺、資江古城墻、秀峰公園、奧林匹克公園、海洋城、西流灣大橋等;自然景致有桃江竹海、安化茶馬古道、碧云峰巒、資江碧波、洞庭湖魚米之鄉等。第二,采用具有地方社會文化屬性的詩詞、書法、文字、圖案、紋理等。如描繪洞庭美景的詩句、歸納地方特性的一些名人名言等,益陽地域文化中有“楠竹之鄉”“魚米之鄉”的美稱,紋理圖案如梅山文化、安化黑茶緊壓茶的紋理,竹編編織紋理等,都是可視化設計的元素。第三,采用自然屬性的植物花卉來提煉元素。益陽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有楠竹、蘆葦、茶葉、稻禾等。第四,從時代主題中挖掘新的元素。益陽地域具有的新時代標簽如智慧城市、互聯網農業、美麗新農村等,通過具有智慧、網絡科技、和諧等意義指征的符號來表達新的文化內涵。
(2)通感的轉移。通感是指由一種感知轉換成另一種感知,如聽覺轉換成視覺。地域文化中聽覺文化元素很有地域特征和文化指代性。比如在地域文化符號中融入語言、聲響、戲曲等元素。[3]方言就是具有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元素之一,其趣味性的視覺體驗和引起情感共鳴的意境營造能加強人們的認同感,也能彰顯文化氣質與性格。方言作為聽覺元素轉換為視覺符號,是一種有趣的設計,也能夠地道地反映地域文化。[3]除了方言元素,還有地方的戲曲,如益陽的地花鼓,是一種非常有地域感的聽覺體系。花鼓戲中的俗語和俚語非常“接地氣”和具有親和力,能為益陽地域文化符號的設計提供大量的素材和資源。
3 益陽地域文化符號的設計研究
將地域文化符號應用到設計中,形式多種多樣,有立體、平面的,靜態、動態的,線上、線下的等。[3]地域文化符號在保護與傳承文化上需要借用設計的一些法則,常用以下幾種設計手法:
3.1 借代
借代是創造符號時常用、直觀的方法,是指采用傳統元素的符號原型,是傳統文化的再現。[3]益陽的古建筑斗魁塔、寺廟等和現代城市地標建筑奧林匹克公園、秀峰公園等,這些自然景觀和建筑輪廓要具有明顯的外觀特點,與其他建筑能直接區分開來。
3.2 簡化
簡化能將具象轉向抽象,將細節簡化,去除多余裝飾和細部結構,使符號更傳神和直接。[3]有些地域精神與地域文化的精髓是“在骨不在皮”,提煉和簡化使符號更具有傳神的特征,已達到傳承文化精髓的目的。如在益陽地域文化符號的飲食文化中,腐乳(益陽方言稱“貓魚”)食品的外觀沒有什么特點,辣椒作為佐料裝飾品,已經看不出形態,而地方食品的味道的靈魂不在那些煩瑣的裝飾物上,而是抽象而簡化的形體,就能引發觀者的共鳴,直達味蕾和靈魂深處。即便是簡化的形體、抽象的輪廓,也能勾起味蕾的感知,是一種只有家鄉人懂的形態和味道。
3.3 夸張
將元素意象夸張放大,能產生具有震撼力的和醒目的效果。夸張是當代藝術中常用的手法。夸張的作用是能使人第一眼就了解作品的“形”,從而達到追求的“意”。在益陽地域文化中傳達湖湘精神的“吃苦霸蠻”“尚義通達”這一些抽象的精神概念時,運用夸張的藝術表現手法,是比較契合語境和精神特質的。
3.4 典故場景化
地域文化視覺符號的設計中,可以實現歷史再現和典故場景化。[3]益陽地域文化中有很多場景不復存在,那些典故也只存在于歷史的只言片語中。能回想起某段時期、某段故事的人越來越少,文化的傳承面臨斷代的險境。如果能夠真實、立體地再現場景,就能發揮符號在地域文化傳承與保護中的指代與認知、傳承與思考的作用。比如益陽許多地名的來歷都伴隨著一兩個動人有趣的故事,能將故事場景化,在視覺畫面中表現出來,既能引起情感共鳴,又能滿足人們對自己鄉土知識的求知需求。具有故事情節的畫面也是視覺設計中最直接的素材,典故場景化能提高地域文化的傳播力,加深人們對地域文化的了解。
3.5 圖案化
中國的漢字就是一種經典的象形符號,在各種視覺類的設計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對漢字進行的圖案化。[3]在益陽地域文化符號中,選用益陽方言中常用的字或俗語進行字體設計,穿插融入語境場景和圖案元素,一方面可以豐富畫面視覺效果,另一方面從畫面中可以為方言符號提供視覺輔助,促進觀者理解方言。
4 結語
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宣傳離不開地域文化符號的應用。[3]要突出益陽的地域文化,除了采用適當的設計手法來表現地域文化,還要有文化創造性的繼承。首先要有對地域文化關鍵詞和精神內核的把握,在精神的傳達上運用恰當的風格,在眾多地域文化的文獻中梳理和挖掘出視覺符號的類別,形成地域文化的標志性符號,并豐富城市文化的宣傳元素,輔助城市形象的塑造,促進城市精神的傳播,從而提升城市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夏能權,李物人.益陽文化旅游發展路徑探析[J].旅游縱覽(下),2018(06):115-116.
[2] 諶金中.益陽城市精神表述用語解讀[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0,31(05):36-38.
[3] 鄭麗芳.地域文化符號在陜西文化旅游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