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慶
摘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國經濟的發展和外界因素之間形成了緊密的關系。國際貿易開放可以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但是同時也給本國經濟運行帶來了風險。文章對經濟法發展方式和貿易開放的涵義進行了闡述,分析了貿易開放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開展國際貿易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國際貿易;貿易開放度;經濟增長;實證檢驗
經濟發展方式的不同,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同的影響。貿易開放程度的差異性,是經濟發展方式差異中重要的內容。貿易開放度在我國經濟增長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一、經濟發展方式和貿易開放度的內涵
(一)經濟發展方式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兩個概念表面意思非常相近,但是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內涵上具有本質上的區別。經濟增長主要是在于量的增長,是產業投入而出現的產出數量的變化,投資擴大可以提高產品的生產數量,前期投入給后期產品生產數量帶來了數量上的變化。經濟發展注重質量,對經濟系統內部的質量提出了高要求。經濟發展方式包括國內公民財產總量的變化和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內涵包括了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等內容。經濟發展方式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實現生產要素在經濟發展中的價值。經濟發展方式是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也是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的一種方式。
(二)國際貿易開放度
隨著全球網絡化生產模式的發展,各國都加大經濟貿易開放的程度,更好的融入到世界經濟發展中。貿易開放度是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商品服務進出口的地優化程度,貿易開放度高,那么與國際市場的聯系就更緊密,如果世界經濟發生了變化,那么也會給本國的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貿易開放度高,那么經濟發展受到的影響程度也就大。在國際貿易經濟分析中,國際貿易開放度是地區或者國家在對外經濟貿易開放程度的重要體現,可以通過構建指標體系來對貿易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系統的分析。在貿易開放度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指標體系中,對貿易開放度的指標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
二、國際貿易開放度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及影響
(一)國際貿易開放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在經濟的增長過程中,國際貿易在短期或者長期內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短期效應是進口貿易可以滿足國內的基本需要,出口貿易可以帶動國內生產,拉動國內經濟增長。通過國際間的技術交流,可以獲取世界前端的技術,進而促進了經濟的增長,貿易開放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在全球化企業生產中,垂直專業化分工是實現經濟發展規模化的關鍵因素,也是提高生產效率的經濟手段。垂直化分工可以讓參與國自由的選擇工序,這樣有利于國家對生產要素進行優化,提高生產專業化程度,發揮真正的優勢。細致的分工可以提高專業化程度,讓企業獲取更大的利潤。國際貿易效應的存在,提高了本國在國家市場中的競爭力,推動了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貿易開放推動了經濟產業結構的發展,實現了國家經濟的穩步增長。在垂直專業化分工下,生產過程設計到整個產品的產業鏈,在原有優勢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入的改革,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貿易開放度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
(二)國際貿易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區域貿易開放可以提供先進的技術,對國內的經濟結構進行優化調整。貿易開放度最佳是指國內GDP可以通過國際市場的發展實現的程度較高,開放不經可以抵消經濟發展中的損失,而且可以給經濟增長帶來很多的好處。實現在開放條件下,經濟增長達到最適度的點。區域開放度的適當標準是,國家貿易可以為經濟增長起到促進作用,并實現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可以把全球先進的資源和技術引進到國內,降低國內生產成本,并發揮生產力的優勢作用。國際貿易開放度對經濟增長起到的正面影響作用,可以協調國內的再生產,利用我國的優勢,從全球獲取優秀的技術和設備等資源。保證國內企業的穩定發展,發揮市場競爭的優勢。可以留住國內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保證國內人才的質量。如果貿易開放度超過了本國財政承受的限值,那么就會阻礙本國經濟的發展。盲目的引進進口資源也會給本國的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貿易逆差的增加,會造成國內資源外流,降低國內經濟效益。
三、利用國際貿易開放度促進經濟增長的對策分析
(一)對貿易結構進行優化,制定合理的貿易開放度
優化商品貿易的發展結構,促進我國貿易強國的發展。我國商品貿易雖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我國服務貿易與其它國家相比還比較滯后,在貿易結構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改變服務貿易的逆差是貿易結構優化的重要問題。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產業結構都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我國的中間品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在全球新經濟形勢下,對我國服務貿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貿易開放中應該重視服務貿易的發展。政府要采取政策性的多種措施,促進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積極推進我國貿易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全球的服務業結構都發生了改變,新興服務業中主要是人力資本的密集型服務業,這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做好貿易結構優化調整,對貿易開放度的程度進行合理的制定,保證我國經濟健康穩定增長。
(二)建立完善的市場體制,促進貿易開放度發展
提高貿易開放度,可以有效促進經濟增長。政府要采用相應的政策,比如減少進出口的關稅,減少配額等非關稅貿易,這樣可以提供自由的貿易環境。建立有效的市場機制,提供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促進貿易發展。提高和完善對外貿易的質量,有效抵擋住國際風險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優化配置產業結構,這樣可以減小國際經濟環境波動而給國內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對我國的貿易政策適當調整,適當的增加貿易進口,進而更好的促進國內經濟的增長,讓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獲取更大的利益。對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的進口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對本地區緊缺的技術和資源實施進口,通過西部開發政策的扶持,對有貿易潛力的產業加大投入。發揮貿易開放對經濟產業結構的積極調整作業,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保證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轉變貿易發展模式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我國對外開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對外開放并不是過度重視國際市場的發展,而忽視了國內市場的經濟發展,應該是在國內市場的需求基礎上來發展國際市場。我國的國內市場的消費潛力是巨大的,如果潛力得到了有效的發揮,那么將會促進國內經濟的良好發展。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環境要進行完善,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規制度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建立穩定的國內經濟發展環境,可以抵擋住國際經濟對國內環境造成的沖擊,減少國內經濟的波動。我國貿易開放轉型,要提高我國的市場綜合競爭力,改變我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從國外進口消費轉向國內消費。支持國內自主企業的發展,對國內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加快國內企業自主研發和生產進程,做好貿易發展模式的轉型,保證經濟可持續增長。
四、總結
在全球化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開放度影響著全球經濟發展差異性。制定科學合理的貿易開放政策,可以促進我國的經濟穩定增長,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力。發揮貿易開放度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促進作用,有利于保證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邱愛蓮,崔日明,徐曉龍.生產性服務貿易對中國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影響:機理及實證研究——基于價值鏈規模經濟效應角度[J].國際貿易問題,2014(06).
[2]陳福中,陳誠.貿易開放水平、區位差異與中國經濟增長——基于1994~2011年中國省級數據的實證考察[J].國際貿易問題,2013(11).
[3]楊丹萍,張冀.經濟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基于浙江省1992~2009年數據的實證檢驗[J].國際貿易問題,2011(06).
[4]楊玲.中國與發達國家生產者服務業產業內貿易比較研究——基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視角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2(09).
[5]賈中華,梁柱.貿易開放與經濟增長——基于不同模型設定和工具變量策略的考察[J].國際貿易問題,2014(04).
(作者單位:赤峰農牧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