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隨著國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國農村經濟出現了農村電商的新型業態,文章就菏澤農村電商經濟發展作為縮影論述了農村電商能夠迅猛激活農村市場,促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推動農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被升為國家戰略,全國掀起了互聯網時代。電商模式的銷售平臺應運而生。說起電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已經緊密貼近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像TT、JJ、WW都是大家經常選擇購買的電商網站,足不出戶就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所買商品如質量有問題還可以享受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的優越。能避免不少從實體店購買退換貨出現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電商的消費方式越來越為大眾所接受。
同樣在農村,利用互聯網也廣為發展起電商產業。2010年和2012年國家政府強調了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在2014年又指出構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加快農產品進城的迫切性。通過電商的現代營銷途徑將農村傳統產業和農村制造業進行深度融合,從而能實現農村經濟自我造血功能。菏澤政府敏銳捕捉到了電商帶來的機遇,讓貧困群眾通過電商快速“富”起來。
一、菏澤市農村電商業概況
截至目前,菏澤市的TT村、鎮數量均在全國名列前茅。全國共發現2100個TT村,其中全省243個TT村,菏澤市就有168個,占全省的2/3,全國的1/12。全國共發現241個TT鎮,其中山東省36個TT鎮,菏澤市就有24個TT鎮,占全省的2/3,全國的1/10。
二、以曹縣大集為代表的TT鎮的發展情況
目前在菏澤市最知名的TT鎮為曹縣的大集、牡丹區的馬連崗鎮。就曹縣大集為縮影調研了菏澤農村電商發展的情況。大集鎮地處曹縣東南部。大集鎮轄32個行政村、86個自然村,人口4萬多人,總面積45平方千米,耕地5萬余畝,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鎮,農民收入主要來自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或者外出打工。然而,蓬勃興起的電子商務改變了魯西南這個位置偏僻、經濟落后鄉鎮的發展軌跡,使其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首批“TT鎮”、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排頭兵。
近年來,大集鎮因電子商務的發展而聲名鵲起。2015~2019年,全鎮先后接待參觀學習TT村1200多批次,2萬余人次。2015年10月2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到大集鎮專程調研電商扶貧工作;2015年10月以來,山東省扶貧工作現場會、山東省電商工作現場會先后在大集鎮召開。許多著名攝影家、導演帶領著他們的攝制團隊到大集鎮拍攝電商發展紀錄片。
大集鎮電子商務的發展,主要源于攝影服飾、布景加工等傳統產業。當時這些產品的銷售都是依靠個人“背包”跑單,到周邊市縣的演出單位上門推銷。這樣不僅費時費力,成交量小也不穩定,因此這部分產業一直處于零散加工、家庭作坊的狀態,資本的積累相當緩慢,對村民們的經濟帶動作用也不明顯。
隨著網絡經濟迅猛發展,特別是網絡銷售模式的出現,給大集鎮的村民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0年3月,大集鎮丁樓村村民周愛華在同學的幫助下,在TT網上注冊了網店。于是,在網上銷售演出服飾能賺錢的消息很快就在村子里傳播開來。在周愛華的帶動下,同村的村民們紛紛學著開起了網店,臨近的村莊一些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村民也學著干起,由此產生裂變效應。于是,大集鎮的村民們大踏步邁入了“網絡銷售”的時代。在大集鎮,隨處都可以看見這樣的標語:“打工東奔西跑,不如創業淘寶”,“足不出戶掌握天下商機,鍵盤輕敲完成四海交易”,“開網店做電商,生活快速奔小康”。網絡銷售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效應很快就在大集鎮掀起了開網店的熱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店數量急劇攀升
截至2013年年底,全鎮網店從2000多個迅速發展到16000余個。首先是本地村民95%以上都擁有了網店,再就是為了增加商品的曝光率、流量或是銷售不同風格類型的演出服飾(不同的關鍵字搜索結果不同),村民們想辦法借親戚的身份證注冊TT店。一戶人家往往擁有幾個甚至十幾個網店。這種模式感染了很多懷有致富夢想的人們,近到山東省內,遠到河南省內的城市居民,攜家帶口進駐大集鎮實現網絡創富。
(二)銷售收入突飛猛進
2013年全年大集鎮全鎮實現網絡銷售額2億元,2017年“六一”前夕,鎮網店銷售額已上升突破了15億元。
(三)產業鏈條迅速拉長
網絡銷售范圍寬泛,環節直接。原來都是通過中間商進行出口,現在通過“速賣通”直接賣到了海外。
(四)第三產業迅速興起
國內著名物流公司如申通、順豐、韻達、圓通等紛紛進駐大集鎮,提供上門服務,駐村服務物流公司從以前的1家發展到后來的18家,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以YY為例,平均每天從大集鎮發出的貨物達到七八個集裝箱。其它圍繞網絡銷售周邊的餐飲、包裝、配件、代運營和培訓等服務業也逐漸開始出現。服飾加工與銷售核心產業的發展輻射帶動了設計、包裝、配件、物流、培訓等服務業快速興起,村里也逐漸出現了適應電商生活規律的夜排檔、24小時營業的超市、TT大酒店、TT夜市等。大集鎮初步形成了由電子商務驅動的地方特色產業新興業態。
(五)就業人口不斷增加
產業生態具備了雛形,吸引的就業人口規模也逐漸擴大。銷售旺季,直接和間接帶動周邊鄉鎮就業人口將近5萬人,目前整個大集鎮從事服飾加工相關行業的人數達到2萬人。產業生態的不斷完善,也吸引了一大批來大集鎮投資的廠商,進一步提高了當地村民們的就業。
(六)思想觀念悄然變化
隨著農村電商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畢業的大學生和外出打工的農民紛紛回家創業,過去賦閑在家無所事事的農民也找到了有事可做,快速掙錢的渠道。整個農村一片繁忙,村中治安良好,村民精神面貌春風得意。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徹底改變了大家外出才能掙錢的觀念。
三、農村電商發展的特點
從大集鎮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就可以看到當地農民發揮著主導作用,實現了生產批發分銷互動、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呈現出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農民主導
農戶自己變身為電商,直接對接市場,直接從事網絡銷售,在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中起到主導作用。這一點,區別于有些地區的電商經紀人驅動模式。農村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農民“觸電”后,掙錢的消息不脛而走。家人、朋友、鄰居、同學、同事、親戚等紛紛效仿,彼此之間互相傳達,形成了裂變式的發展。
(二)產銷互動
大集鎮已經形成了“網店”,“網店+加工廠” 等多種形式,客戶定制和跨境電商正在迅速發展。線下整個加工產業鏈都是圍繞線上的訂單生產。
四、政府和財政在農村電商發展中的作用
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制定了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列出了專項發展資金,從2015年至今菏澤市財政也加大投入了農村電商專項資金,獎勵資金納入了縣區重點經濟工作考核,為菏澤市農村電商的發展做好后盾支持。堅持培訓開路,2015年3月,在AATT大學舉辦了全國第一期定制式縣區長培訓班,提高了各級政府引領電子商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而后大規模的培訓活動接踵而至,近3年來先后培訓各類學員30萬人以上。堅持借力發展,與AA集團簽訂了第一個市級層面的戰略協議,六個合作項目已全部落實到位,全國第一個縣級TT大學落地鄆城,菏澤市成為全國首個“LL物流+”試點城市。
堅持強力推動,搶抓發展先機,市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對電子商務重視到位、措施到位、行動到位,通過在培訓、典型、園區等方面的狠抓落實,大大促進了菏澤市電子商務領先發展。
五、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多方益處
(一)改變了群眾的生產生活
一部手機、一個連接,連通的是整個世界。電商的普及,拉近了農民群眾與世界的距離,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同時改變了農民群眾傳統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促進了社會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
(二)助推了創業創新
電子商務為創業創新提供了載體和平臺,吸引大量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就業。2016年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8.1萬戶,同比增長21.8%,其中返鄉創業人員領辦創辦企業2.5萬家、個體工商戶2.8萬家。初步統計,僅曹縣大集鎮就有500多名大學生、5600多名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
(三)助推了脫貧攻堅
通過送技術、送設備、送服務,扶持貧困戶從事電商,促進農副產品上行,拓展貧困群眾創業就業空間,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全市18.2萬人直接、間接通過電商實現脫貧,占新脫貧人口的40.7%。9個省級貧困村發展成為“TT村”,實現了整村脫貧。2017年又帶動581個貧困村、1.7萬戶貧困戶,走向電商脫貧之路。
(四)促進了鄉村振興
電子商務的興起,激活了農村經濟,吸引大批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就業,破解了農村“三留守”問題,改善了鄉村治理狀況,讓廣大農村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菏澤市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和帶來的巨大變化,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肯定。2016年4月,全省農村電子商務現場交流會在菏澤市召開,曹縣、鄆城、牡丹區、定陶區四個縣區先后被評為山東省電子商務示范縣,菏澤市獲批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2017年12月6日~8日菏澤市舉辦第五屆中國TT村高峰論壇,進一步擴大菏澤市的對外影響。
菏澤市農村電商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各縣區、市直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離不開包括在座的廣大村小二、T幫手、TT店主的辛勤付出,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別是AA集團及有關專家、學者的支持。作為財政部門也會繼續努力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支持,為農村電商助興農村經濟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菏澤市財政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