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強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人民醫院內科二區 五華514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1]。慢阻肺臨床特征主要為氣流受限不僅持續還不完全可逆,且多呈進行性發展[2]。大部分慢阻肺患者的發病原因與有害氣體和顆粒被吸入肺部后引起炎癥反應有關,患者多有咳嗽咳痰、胸悶氣短、喘息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3]。穩定期慢阻肺臨床多采用支氣管擴張劑治療,但對癥狀的改善及臨床療效不理想。慢阻肺歸屬于中醫學“肺脹”范疇,臨床辨證多為“肺腎氣虛”。都氣飲有治療腎水不固、咳嗽滑精的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討都氣飲加味輔助治療慢阻肺(肺腎氣虛證)穩定期患者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肺腎氣虛證穩定期慢阻肺患者46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45~70 歲;符合穩定期肺慢阻肺腎氣虛證診斷標準;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存在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按簡單隨機化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3 例。對照組男12例,女 11 例;平均年齡(58.71±6.34)歲;平均病程(22.64±7.53)個月。觀察組男 13 例,女 10 例;平均年齡(59.28±5.93)歲;平均病程(21.76±7.2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單純噻托溴銨(國藥準字H20140933)吸入治療,1 次 1 吸,每天 1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都氣飲加味治療。都氣飲組方:熟地黃24 g,干山藥、山萸肉各12 g,五味子6 g,茯苓(去皮)、牡丹皮、澤瀉各9 g。水煎服,每天1劑,每劑煎至 300 ml,100 ml/次,3 次 /d。頭暈耳鳴加鉤藤、菊花,心悸失眠加龍齒、夜交藤、酸棗仁。兩組均連續治療12 周,且每周對患者進行隨訪。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中醫證候評分明顯減少;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中醫證候評分較前減少;無效,中醫證候評分減少不明顯,臨床癥狀較前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慢阻肺評估測試呼吸問卷(CAT)評分。CAT 評分分別從睡眠、咳嗽、胸悶、情緒、咳痰、精力和活動能力7個方面共8 個問題評估慢阻肺對患者的影響,分值0~4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嚴重。(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的情況,包括夜尿頻多、自汗、乏力及喘促氣短,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4)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情況,包括FEV1(第1 秒用力呼氣末容積);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 秒用力呼氣末容積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CAT 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CAT 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CAT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AT 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AT 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23 23 t P 15.14±3.21 15.60±2.42 0.549>0.05 12.25±2.76 10.43±2.48 2.352 0.023
2.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分,±s)
喘促氣短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夜尿頻多治療前 治療后自汗治療前 治療后23 23 t P 1.65±0.54 1.61±0.52 0.256 0.799 1.52±0.49 0.78±0.21 6.657<0.05 2.02±0.67 1.97±0.64 0.259 0.797乏力治療前 治療后1.93±0.63 1.29±0.41 4.083<0.05 1.82±0.59 1.79±0.58 0.174 0.863 1.06±0.35 0.77±0.25 3.234 0.002 2.07±0.68 2.13±0.69 0.297 0.768 1.47±0.46 0.94±0.31 4.582<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肺功能較治療前均提高(P<0.05),但兩組間肺功能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FVC(L)治療前 治療后23 23 t P 2.24±0.56 2.23±0.52 0.063>0.05 2.68±0.14 2.72±0.11 1.077>0.05 FEV1(L)治療前 治療后1.41±0.23 1.45±0.19 0.643>0.05 1.75±0.14 1.81±0.13 1.506>0.05 62.95±6.12 65.02±6.07 1.152>0.05 65.29±7.92 66.54±8.71 0.509>0.05
慢阻肺歸屬于中醫學“肺脹、喘證、咳嗽”等范疇[4]。本病主要為肺、脾、腎三臟受損引起機體痰凝血瘀,而外感六淫是主要的誘發因素[5]。慢阻肺發病日久必定會使肺氣耗傷,從而引起肺氣虧虛,加之患者多為年老體弱者,若長期患病會使腎氣虧虛,使攝納功能受損,最終致機體內肺失宣肅,而腎失攝納,肺與腎均虛,使氣無法歸原,易受外邪侵入。因此慢阻肺主要損傷肺腎兩大臟器,臨床也多表現為肺腎氣虛證。
都氣飲對氣喘、咳嗽、口舌干燥等肺腎陰虛證的治療效果佳,可滋腎納氣,治療肺腎氣虛證。方中熟地黃有益精填髓、補腎養血的功效,山萸肉有澀精而補養肝腎的功效,干山藥可脾腎雙補,此三藥合用為三補,共奏“三陰并補”之功;澤瀉有利濕泄濁的功效,牡丹皮有清熱瀉火的功效,茯苓有淡滲利濕的功效,此三藥合用為三瀉。前有三補三瀉相互作用,使藥物滋而不膩且補而不滯,后用五味子納氣斂肺,收斂固攝,且五味子還有鎮咳祛痰的功效[6]。
慢阻肺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對肺功能造成一定影響,FVC、FEV1及 FEV1/FVC 為臨床常用的評估肺功能的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肺功能均提高,觀察組肺功能雖高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席瑞等[7]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中觀察組對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未見明顯高于對照組,原因可能與樣本量較小相關,雖然兩組治療后比較未見統計學差異,但是可以看出觀察組治療后肺功能有較對照組更好的趨勢,需要進一步大樣本量臨床研究。同時,肺功能檢查的時間選取也對會結果產生影響,都氣飲通過改善患者狀態,從而改善患者癥狀,但是對肺功能檢查結果產生影響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
CAT 為慢阻肺評估測試呼吸問卷,由患者獨立完成,能直接反應患者的臨床癥狀情況;中醫癥狀評分能直接反映出患者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從而反映出治療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CAT 評分及中醫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與單純支氣管擴張劑治療相比,都氣飲輔助治療慢阻肺可有效緩解疾病的發展,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及對其呼吸、睡眠等的影響。分析原因是都氣飲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強了對患者肺、脾及腎的保護,通過熟地黃、山萸肉及干山藥的“三陰并補”之效,促進患者肺氣、腎氣的恢復,且五味子可納氣斂肺、鎮咳祛痰,進一步緩解病情減輕疾病對患者睡眠及精力等的影響。同時丸中澤瀉、牡丹皮及茯苓可有清熱瀉火、利濕泄濁之效,此為三瀉,與前三步相互作用,在達到治療效果的同時使藥物滋而不膩、補而不滯,進而減輕患者夜尿頻多、自汗、乏力及喘促氣短等肺腎氣虛癥狀[6~7]。綜上所述,都氣飲加味輔助治療穩定期慢阻肺(肺腎氣虛證)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