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
(河南省滎陽市中醫院 滎陽450100)
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是不孕癥中較為常見的類型,是因多種因素導致排卵功能障礙而引起的不孕癥,該病治療難度較大,對家庭和社會發展造成較大影響,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需積極促進患者恢復正常排卵,改善預后。目前,臨床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以西藥治療為主,常規雌激素治療效果良好,但長期運用可能導致子宮內膜、乳腺等部位發生癌變,用藥安全性不高;實施其他誘發排卵藥物治療時雖具有一定療效,但對妊娠狀況改善不佳,且長期運用不良反應較多,可能導致卵巢早衰,影響治療效果[1]。中藥治療因毒副作用小的特點逐漸受到人們重視,中醫認為,排卵障礙性不孕癥與腎虛相關,為明確育陰靈加減方對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對60 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實施了育陰靈加減方輔助治療,療效顯著?,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 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分為西藥組和干預組,各60 例。西藥組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0.4±7.2)歲;不孕史 1~7年,平均病史(3.5±2.3)年;體質量 48.4~76.7 kg,平均體質量(60.4±9.3)kg。干預組年齡 21~40 歲,平均年齡(30.5±7.1)歲;不孕史 1~7年,平均病史(3.6±2.3)年;體質量 48.2~76.8 kg,平均體質量(60.3±9.5)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課題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西醫診斷根據《婦產科學》相關標準確診為排卵障礙性不孕癥者(患者有性生活,但2年未避孕仍未懷孕,實施B 超檢查無排卵狀況或無成熟卵泡,連續監測3 個月以上基礎體溫為單相,月經前子宮內膜無典型分泌期變化);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相關標準確診為腎虛型患者[2];一般資料完整者;患者及家屬了解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意識清晰、可進行正常用藥者。(2)排除標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孕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患有其他嚴重組織、器官和系統病變者;患有其他婦科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有使用禁忌者;有精神障礙者;用藥配合度較差者。
1.3 治療方法
1.3.1 西藥組 采用克羅米芬治療。在患者月經來潮第5 天開始口服克羅米芬(國藥準字H31021107),50 mg/次,1 次 /d,持續治療 5 d,期間監測卵泡發育狀況;如果未出現卵泡,則逐漸增加劑量,在下1 個月經周期劑量調整為100 mg/次,1 次/d,治療5 d;監測卵泡發育狀況,如果仍未排卵則下1 個周期繼續治療,進行3 個周期治療,當優勢卵泡直徑≥18 mm 時,實施肌內注射 5 000~10 000 U 注射用絨促性素(國藥準字H44020672)治療,并根據排卵狀況擇時受孕。
1.3.2 干預組 在西藥組的基礎上采用育陰靈加減方治療。在月經第5~10 天及第13~15 天,口服育陰靈加減方,藥劑組方為:山藥、熟地黃各20 g,芍藥、菟絲子、當歸、杜仲各15 g,紫河車、香附、丹參、懷牛膝、龜甲各10 g,柴胡6 g。痰濕嚴重者加陳皮、石菖蒲各10 g;血瘀嚴重者加川芎、五靈脂、當歸各10 g。加水煎煮2 次,1 劑/d,早晚分服,持續治療3 個月經周期。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的療效。療效判定標準:以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恢復正常排卵或妊娠為治愈;以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減輕,且超聲檢查存在排卵,并持續2 個月經周期以上為有效;以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無排卵或偶有排卵為無效[3]。(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排卵期卵泡大小及子宮內膜厚度狀況。(3)比較兩組妊娠狀況。隨訪6 個月,了解兩組妊娠狀況。(4)比較不良反應(乳房脹痛、惡心、腹脹)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后,干預組總有效率高于西藥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排卵期卵泡大小及子宮內膜厚度狀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排卵期卵泡直徑、子宮內膜厚度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排卵期卵泡直徑、子宮內膜厚度均高于同組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干預組排卵期卵泡直徑、子宮內膜厚度均高于西藥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排卵期卵泡大小及子宮內膜厚度狀況比較(mm,±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排卵期卵泡大小及子宮內膜厚度狀況比較(mm,±s)
注:與治療前相比較,*P<0.05。
子宮內膜厚度治療前 治療后西藥組干預組組別 n 卵泡直徑治療前 治療后60 60 t P 10.2±2.5 10.3±2.8 0.206 0.837 17.5±2.6*19.5±2.3*4.463 0.003 8.6±1.2 8.7±1.5 0.403 0.688 9.8±1.3*11.5±1.4*6.893 0.000
2.3 兩組妊娠狀況比較 隨訪6 個月,干預組中妊娠28 例,西藥組中妊娠12 例。干預組妊娠率為46.7%,高于西藥組的20.0%,差異顯著,χ2=7.064,P=0.008。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組中出現腹脹1 例,乳房脹痛1 例;西藥組中出現乳房脹痛2例,惡心1 例,腹脹1 例;干預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與西藥組的6.7%相比較,無明顯差異,χ2=0.702,P=0.402。
排卵障礙性不孕癥在不孕癥中發生率較高,該病的發生主要與下丘腦-垂體卵-卵巢功能紊亂相關,性激素分泌異常會影響卵泡成熟,并影響卵細胞排出過程,導致排卵障礙,且體質量、飲食、月經周期異常等也會影響排卵狀況,引起不孕癥。目前,臨床主要采取西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以促卵泡成熟、促進排卵、改善受精卵著床環境為主要治療方案。克羅米芬是臨床常用的促排卵藥物,能促進促卵泡生成激素等相關激素的分泌,促進卵泡生長、成熟及排出,為抗性激素類藥,使用克羅米芬治療雖可促進卵泡發育,但也具有抗雌激素作用,會直接影響子宮黏液狀況及血流供應狀況,導致卵泡排出受影響,卵泡發育質量不佳,影響受孕狀況[4~5]。
中醫將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歸為“不孕”范疇,認為該病的發生與腎虛存在關聯。腎虛是該病發生的本,血瘀、肝郁、痰濕等為標,腎氣充盈可保證排卵,任沖氣血調和是排卵的重要條件,腎臟與肝臟精血存在相互影響、相互轉化,肝氣郁結將引起氣血失調、氣血瘀阻,從而影響腎氣及胞宮氣血狀況,導致月經失調、不孕癥[6~7]。因此,補腎是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重要方案。本研究使用的育陰靈加減方中,山藥、熟地黃、芍藥可滋陰補血、補腎固精;菟絲子、杜仲可滋補肝腎、固精;當歸可活血補血、調經止痛;紫河車可補氣養血、益精;香附可疏肝解郁、調經止痛;丹參可通經止痛、活血化瘀;懷牛膝可補肝益腎;龜甲可滋陰潛陽、補心養血;柴胡可和解表里。全方具有調經止痛、補肝益腎功效。且現代藥理學發現,丹參、紫河車、菟絲子等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可促進促性腺激素釋放,促進卵泡發育及成熟[8]。本研究中,干預組總有效率為90.0%,高于西藥組的70.0%;治療后,干預組排卵期卵泡直徑、子宮內膜厚度高于西藥組;隨訪6 個月,干預組妊娠率為46.7%,高于西藥組的20.0%,說明實施聯合治療可發揮協同效果,不僅可通過中藥改善病因病機,還可減輕克羅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保證促排卵效果,改善卵泡質量及著床環境,促進妊娠。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實施聯合治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排卵障礙性不孕癥實施育陰靈加減方輔助治療可改善患者卵泡發育狀況,提升妊娠率,且用藥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