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妹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450052)
妊娠合并糖尿病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在孕前已確診患有糖尿病,稱為糖尿病合并妊娠(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一種是孕前糖代謝正常或耐糖量潛在減退,在妊娠期后確診的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合并糖尿病極易造成供血不足,繼而引起感染、妊高征、羊水過多、巨大兒等各種并發癥,不利于母嬰健康[1]。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死亡發生率約30%,新生兒死亡率約為40%[2~3]。本研究選取110 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優質護理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產科 2016年 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 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血糖測定、糖耐量試驗等檢查確診;符合《加拿大婦產科學會妊娠合并糖尿病臨床指南》[4]PDGM 或GDM 診斷標準;患者自愿參加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合并感染、妊娠合并癥、陰道分娩禁忌,先天胎兒畸形,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按護理方案不同將11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 例。觀察組年齡23~39 歲,平均(30.21±5.63)歲;孕周 36~41 周,平均(39.02±1.13)周;初產婦 30 例,經產婦 25 例。對照組年齡 21~38 歲,平均(32.05±4.68)歲;孕周37~41 周,平均(39.10±0.95)周;初產婦 33 例,經產婦2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嚴格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若病情異常,立即告知醫師;遵醫囑行藥物干預;每日監測血糖,控制血糖,遵醫囑注射胰島素,指導胰島素正確用法;指導患者飲食,說明飲食禁忌。觀察組行優質護理:(1)健康宣教。入院1 周后,護士組織健康講座,為患者介紹妊娠合并糖尿病知識,如發病原因、治療與護理、預防措施等,說明糖尿病危害性,講解分娩技巧、新生兒護理知識,講座每周1 次。(2)心理指導。護士了解患者心理狀態,予以支持、理解及疏導,列舉母嬰良好結局案例,協同家屬給予患者足夠關心、支持,或指導患者情緒轉移,建議聽聽音樂、看書讀報等。(3)藥物干預。指導患者、家屬胰島素正確用法,如時間、劑量、部位;告知患者、家屬出現低血糖現象應立即服用糖水或進食,告知患者孕期避免口服降糖藥物,以免影響胎兒。(4)飲食指導。食物建議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少食多餐,少鹽、少油、少糖,睡前適量加餐,以防低血糖。(5)運動指導。護士評估患者病情,擬定運動計劃,鼓勵家屬陪同鍛煉。以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每周 3~5 次,20~30 min/次。(6)血糖、胎兒監測。護士每日餐前30 min、餐后2 h、晚上10 點測定患者血糖,并指導患者、家屬使用血糖測量儀。護士指導患者自行計數胎動,若異常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胎心每4 小時測定1 次,胎心監護每周2 次,每1~2 周B 超檢查。(7)產時護理。護士在臨產前加強患者情緒疏導,規律宮縮后予患者吸氧,指導合理體位及分娩方式;密切監測患者產程中體征,做好相關并發癥的預防處理,娩出胎兒后做好保暖工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護理后(產前3 d)血糖水平、心理狀態評分及不良妊娠事件發生率。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心理狀態依據Zung所制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SAS 分界值50 分,>50 分即表明焦慮狀態嚴重;SDS 分界值53 分,>53 分即表明抑郁狀態嚴重
[5]。不良妊娠事件包括羊水過多、產后出血、妊高征、酮癥酸中毒、產后感染、早產、胎兒窘迫、巨大兒及新生兒窒息。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FBG、2 h PBG、HbAl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s)
組別 n FBG(mmol/L) 2 h PBG(mmol/L) HbAlc(%)觀察組對照組55 55 t P 7.21±1.02 8.04±1.34 3.655 2<0.05 8.43±1.21 10.87±1.24 10.444 5<0.05 6.55±1.01 7.84±1.13 6.312 3<0.05
2.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55 55 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t P 55.32±9.85 54.29±8.45 SA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t P 13.054 9 10.291 7<0.05<0.05 t P 34.32±6.73 40.23±5.59 5.009 8<0.05 54.26±8.46 55.24±9.45 35.09±5.43 45.09±4.32 10.688 0<0.05 14.142 3 7.244 5<0.05<0.05
2.3 兩組不良妊娠事件發生比較 觀察組不良妊娠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妊娠事件發生比較[例(%)]
妊娠期間,孕產婦機體負荷增加、代謝迅速等均易引起糖尿病。同時,隨著胎兒的生長,孕產婦體內孕激素、催乳素等各種激素含量逐漸增多,促使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而孕產婦妊娠后體內需要大量的胰島素以維持機體代謝,故而使得胰島素細胞肥大增生,釋放大量胰島素,一旦胰島素分泌發生失代償,就會引起糖尿病發生[6~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FBG、2 h PBG、HbAlc 水平低于對照組,這與宋雪露[8]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優質護理能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促進血糖穩定。分析原因可能為合理飲食是控制血糖的關鍵,故護士加強患者飲食指導,護士按患者體質量、營養狀態等情況指導飲食,熱量每日攝取<150 kJ/kg,食物攝取比重為碳水化合物45%~55%、蛋白質20%~25%、脂肪20%~30%,告知飲食應少鹽、少油、少糖,建議多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如果蔬、瘦肉、魚、豆制品等,水果以低糖為主,通過食療使血糖得到控制[9]。另外,有效的運動鍛煉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故積極指導患者運動,主要以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如快步走、體操等,定期運動,控制血糖達標[10]。此外,加強患者血糖監測,以防血糖幅度波動較大。觀察組護理后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優質護理能緩解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負面情緒,這是因為護士積極做好患者健康教育,介紹妊娠合并糖尿病知識,告知妊娠期注意事項,講解分娩技巧、新生兒護理知識,可以糾正患者錯誤認知,讓患者正確看待疾病,減少擔憂;同時,護士積極疏導患者心理,給予患者足夠關心、支持,或指導患者情緒轉移,建議聽聽音樂、看書讀報等,改善患者負面情緒[11]。觀察組不良妊娠事件發生率9.09%低于對照組的32.73%,說明優質護理能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減少不良妊娠事件發生。護士應在孕產婦臨產前加強患者情緒疏導,以免影響產程進展,指導合理體位及分娩方式,做好胎兒娩出后保暖工作及并發癥預防,降低新生兒風險;孕期指導患者左側臥休息,能減少下腔靜脈遭受右旋位子宮壓迫,促進胎盤血運,防止胎兒缺氧;產后加強無菌操作,注意患者會陰清潔,避免感染發生[12]。
綜上所述,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能減少患者負面情緒,促進患者血糖穩定,改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