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丁宏君 范瓊
(上海郵電醫院 上海20004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結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肥胖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中國人口超重比例從1992年的13%上升到2015年的30%,肥胖率從3%上升到12%,預計到2030年,全球的肥胖、超重人群可達到20 億。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肥胖與腎臟損傷、蛋白尿產生密切相關[1]。尿微量白蛋白異常反映了腎功能的早期改變,也是引發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之一[2]。本研究以上海郵政職工為觀察對象,排除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影響,探討微量白蛋白尿與肥胖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來我院健康體檢的上海郵政職工4 289 例,排除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且尿微量白蛋白陽性者536 例為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530 例為對照組。觀察組男296 例,女240 例;平均年齡(39.14±7.81)歲。對照組男 288 例,女242 例;平均年齡(38.78±7.12)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由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對參加研究體檢者的身高、體重、血壓進行測量,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BMI= 體質量(kg)/ 身高(m)2,BMI 18.5~23.9 kg/m2為正常;24.0~26.9 kg/m2為偏胖;≥27.0 kg/m2為肥胖。使用自動血壓儀測量血壓,連續測量三次取平均值。體檢者禁食12 h,晨起后留尿、空腹采靜脈血5 ml 送檢,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標。尿微量白蛋白>20 mg/L 為陽性判定標準。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肥胖率、BMI、收縮壓、舒張壓、血糖進行比較分析;再對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與各指標進行相關分析及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rason 相關分析;回歸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
2.1 兩組體檢指標對比 觀察組肥胖率是21.64%(116/536),高于對照組的 9.63%(51/5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 BMI、收縮壓、舒張壓、血糖等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體檢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體檢指標對比(±s)
組別n微量白蛋白(mg/L)BMI(kg/m2)收縮壓(mm Hg)舒張壓(mm Hg)血糖(mmol/L)肥胖率例[例(%)]對照組觀察組t/χ2 P 530 536 7.95±5.37 93.68±256.11 7.802 0.000 23.34±2.96 24.95±3.90 7.727 0.000 118.95±14.04 127.4±16.39 8.985 0.000 77.50±9.78 83.35±10.59 9.349 0.000 4.81±0.56 5.20±1.32 6.209 0.000 51(9.63%)116(21.64%)29.139 0.000
2.2 尿微量白蛋白異常與肥胖的相關性分析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尿微量白蛋白異常與收縮壓、舒張壓、BMI(身體質量指數≥27)呈正相關(r=0.147、0.154、0.228,P<0.05),與血糖相關性不明顯(r=0.39,P>0.05)。
2.3 尿微量白蛋白異常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尿微量白蛋白是否異常為因變量,將BMI(身體質量指數≥27 kg/m2)、收縮壓、舒張壓作為自變量做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發現BMI(身體質量指數≥27 kg/m2)、收縮壓、舒張壓均是尿微量白蛋白異常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尿微量白蛋白異常影響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尿微量白蛋白是腎臟疾病發生的早期信號和預兆。早在7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了肥胖與蛋白尿之間的關系,肥胖引起的腎臟病被稱作肥胖相關性腎病(ORG)。ORG 的臨床表現是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嚴重者可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終末期腎病[3]。ORG主要病理特點是腎小球肥大和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4]。ORG 的發病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脂肪細胞因子異常、腎臟血流動力學變化、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被激活,與肥胖有關的系統性炎癥反應等[5]。南京腎臟病研究所的調查資料顯示ORG 占所有腎活檢總比例的0.89%,從2002年到2006年中,腎活檢中ORG 的比例增加了0.6 倍[6]。有研究隨訪20年,發現隨著BMI 的增加,新發慢性腎臟病增加[7]。有國內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控制體質量后,確實顯著改善了肥胖導致的腎損傷[8]。Kanasaki 等[9]通過比較減輕體質量前后的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發現早期減輕體質量指數確實能夠改善腎功能,并有效控制ORG 的進展。這些研究結果都說明了BMI、肥胖與尿微量白蛋白異常有明確的相關性。本研究的結果與已有的研究結果一致,排除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影響,上海郵政尿微量白蛋白異常的員工BMI、血壓、血糖均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員工有顯著差異;相關分析顯示BMI、血壓與尿微量白蛋白異常有相關性,且BMI 的相關性要大于血壓,肥胖人群的BMI 與尿微量白蛋白異常的相關性更明顯;回歸分析顯示BMI 是尿微量白蛋白異常的危險因素。尿微量白蛋白異常早期沒有任何可察覺的癥狀,但卻是臨床治療的最佳時期。體質量指數的減少可以使多種腎病蛋白尿患者蛋白尿減少,延緩或阻止腎病進展[10~11]。減輕體質量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適度的運動,藥物治療甚至手術治療達到。因此應在郵政員工中進行肥胖和尿微量白蛋白異常的篩查,盡早對肥胖員工進行干預,以期改善或逆轉尿微量白蛋白的異常,減少員工腎臟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高我院慢性病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