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

今天,咱們說自由技藝。“自由技藝”有點類似于中國的人文教育,但是以我之見,這是“統治者”和“拒絕被統治者”的學問。
中國的有些文科專業,像金融和會計學,在美國算商科,不算自由技藝。美國大學系統的自由技藝學科,是指歷史、政治、哲學、文學藝術這些大學問。
知識分子認為這些學問有大用,老百姓覺得這些學問沒啥用,今天我們就說說自由技藝的具體應用——具體到能用來找工作掙錢。
美國的安德斯寫了一本書,叫《你能做任何工作:“無用的”自由技藝的驚人力量》,用中國話說,這本書就是文科生就業指南。但是請注意,這可不是說文科生不好找工作——這本書說的是在今天這個新形勢下,文科生其實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過去理工科出身的人工資高,中美兩國整個社會都比較崇尚理工科。而安德斯說,最新的調研數據顯示了一個趨勢,現在美國的就業市場中新創造的崗位中,文科生的優勢越來越大。
你的關鍵技能不是什么具體的專業知識,而是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從2012年到2016年,美國新創造了101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只有5%——也就是54萬個崗位是在計算機相關的領域。就算你把所有和互聯網、計算機相關的技術崗位加在一起,也不到10%。
那么剩下的90%的新工作是什么呢?大部分都和文科有關系——也就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這個世界可能不再需要更多程序員了,但是只要人工智能跟真人還有區別,就業市場就需要文科生。
文科生不但存活了,而且正在反擊。
不過,這里所說的文科生,可不是那些只知道死記硬背考試知識點的人。想要抓住這波機會,你得是一個比較高端的文科生。
什么文科才是好文科?
我以前認識一個美國人,他兒子考上了斯坦福大學,結果選擇了學中文。我當時一聽就覺得非常奇怪,美國根本不缺會說中文的人,你一個美國人中文學得再好又有啥用呢?
結果過了幾年,他兒子從斯坦福畢業,馬上就在 Google 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職位。
這個現象非常有意思。學中文的人,為什么能在 Google 找到工作?這是因為美國的文科教育和我們設想中那種死記硬背的文科教育有很大差異。
比如有個男生叫喬希,大學學的是人類學。這是一個非常冷門的專業,比較愛研究什么熱帶雨林中的原始部落之類。這樣的專業,除了知道一些趣聞談資,還有什么用嗎?
喬希在大學的時候,有一天講課的是一位女教授。教授帶了一把指甲刀,當著學生的面剪下了自己的指甲,然后把剪下的指甲放在一張紙上,讓全班同學傳看。同學一看這也太惡心了。
這時候教授說,指甲還長在我手上的時候,你們都夸指甲好看,可是我把它剪下來,你們就覺得很惡心,這說明什么道理?說明同樣一個東西,我們對它的評價并不完全是由東西本身決定的,而是和它所處的環境、文化這些背景條件有關系。我們研究人類學,就要學會理解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文化中意味著什么。
這就給了學生一個考察復雜世界的眼光。你學了人類學,就可能擁有一種比直來直去更高級的思維方式。
這就是自由技藝教育的價值所在:它培養的是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比如喬希學到的一個技能,是他特別擅長聽別人說話。哪怕這個人和他的文化背景非常不同,他也能理解這個人。現在有很多人是技術盲,買了復雜的科技產品不知道怎么安裝使用,他們可以找喬希。喬希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他開了個小公司,專門幫不懂技術的人用電子產品。他就把自己的人類學技能和技術結合在了一起,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市場定位。
現在喬希已經進入人機交流領域,成立了一個公司專門幫企業設計網站和軟件的用戶界面,非常成功。
你可以是個文科生懂點技術,也可以是個工科生同時攻讀自由技藝,總之這種通才,是今天最需要的。
最重要的自由技藝能力是什么呢?其實就是我們曾經說過的“批判性思維”。
安德斯總結,最值錢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大概有五種。
第一是探索新事物。
好的文科教育特別強調調研能力。并不是教授在課堂上講什么,你考試的時候照著寫就能得分——你得能提出自己的觀點。除了完成指定的閱讀材料,你得會尋找新素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就要求探索新事物的能力。
如果沒有人管你、沒有人告訴你應該做什么,你能不能自主決定去探索什么?有這樣的能力,你才能隨時適應新局面。
第二是獲得洞見。
給你一大堆各種各樣、雜亂無章的信息,你能不能獲得一個洞察。比如現在有一個商品在市場上的各種銷售反饋,那你會不會判斷這個商品的前景如何?這就是市場研究要干的事兒。
想要獲得這種能力,也許你上大學應該選擇的專業是……藝術史。
法國畫家馬奈的《奧林匹亞》,描寫一個裸體女性和一個黑人奴隸在一起。這幅畫1863年剛出來的時候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你能給解讀一下嗎?
如果你能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自己調研,把這幅畫的來龍去脈弄明白,你就具備了市場研究的能力。
面對很多的信息,你知道選擇哪些信息,忽略哪些信息。面對很少的信息,你也能像考古學家一樣自己分析出來大量的見解。這就是功夫所在。
第三是選擇和決斷。
按照事先定好的規則去完成一件事情,是非常簡單的技能。可是如果現在根本沒有規則,你能不能自己制定規則,帶領別人完成任務?這就涉及到領導力了。你的判斷可能會出錯,但大量犯錯的經驗積累起來也是你的財富。
第四是理解他人。
年薪十萬美元以上的崗位,都會要求一定的團隊組織能力,說白了就是你得會使用權力。想要使用權力,你就得知道團隊中每個人都想要什么,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在哪里——你得能理解人。
這種能力可以從文學作品中得來。多讀些嚴肅小說,你就會分析每個角色的訴求、動機和利益所在,人物之間又存在什么沖突,沖突又是如何解決的。
第五是影響力。
你能不能說服別人接受你的觀點?首先你要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這和寫作水平、演講水平有關。其次你得有共情能力,想要說服一個人,最好站在這個人的角度說。
我們知道,“文法”可是從古羅馬時代就在自由技藝“七藝”中排第一位。今天這個社會各種紛雜混亂的聲音非常多,影響力就越來越重要了。
如果你真的掌握了批判性思維的這些技能,你的后勁不可限量。
你可能會經歷很多坎坷。一位學心理學的女性的經歷很有代表性。她當初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丈夫是失業在家的軍人,家中非常貧困。她在免費的社區大學偶然選了一門和心理學相關的課程,結果表現優秀,被教授推薦去了伯克利。
畢業以后進了政府部門,工作幾年有了經驗出來加入一家公司,年收入達到十三萬美元。因為對政治運作極其感興趣,又回到了政府部門,現在身居要職,正在主導部門改革。
工程師技術好就行,文科生需要人生經驗。年輕的時候多換幾份工作,都是非常正常且有必要的。你要學會隨機應變,才知道怎么在不同的工作中使用你的核心技能。
當前最好的一條路,就是把自由技藝和新技術結合。有人用LinkedIn上的數據統計發現,總體來說,自由技藝專業畢業的學生,在Google、微軟、Facebook 這些高科技公司找到工作的比例是9%。但既然文科生的特長之一是人生經驗,能不能找到這樣的工作跟你是不是名校畢業關系不大。
事實上,這份統計中名校畢業的文科生進高科技公司的比例大概是9.9%,而普通大學畢業的也達到了7.5%的比例,差距并不大。
現在你對文科生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觀呢?其實咱們仔細想想,這個局面一點都不奇怪,復雜的世界需要復雜的人才。
在這個時代,你說你只想把技術做好,其他一概不管,那是不行的。你想過簡單生活,但這個世界并不簡單。如果你只能做一些純技術的工作,趕上你這個技術熱門的時候的確能掙很多錢,但你應該非常慶幸自己的運氣好。
不會面對真實世界是危險的。這個世界歸根結底,屬于那些能處理復雜問題的明白人。
你的關鍵技能不是什么具體的專業知識,而是批判性思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