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飛
春季生機蓬勃,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然而春雨綿綿、乍暖還寒,氣候很不穩定,您日常保健除了要做好身體調節外,也需特別注意飲食調養。春季飲食若能巧配五味,將對健康大有裨益。
甜味補脾。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也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肝屬木,脾屬土,土木相克,春天肝旺會傷及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化解的方法是多吃些甜味食品,補充人的脾胃之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氣血的源頭,只有脾胃旺了,才能延年益壽。因此,要多吃甜味食物:谷類如大米、小米、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薏米;蔬果類如豇豆、扁豆、黃豆、甘藍、胡蘿卜。
吃酸養肝。《黃帝內經》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按照中醫五行的觀點,肝屬木,與春相應,肝氣在春天最旺。如果春季養生不當,易傷肝氣,因此春天飲食重在養肝。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春季可以適量吃一些酸性食物,常見的酸味水果有酸棗、梅子、干山楂、檸檬、菠蘿等。
溫補陽氣。《黃帝內經》說“春夏養陽”,中醫認為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可以使人體免受外界風邪的侵襲。春天應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抵御疾病的能力。養陽的食物大多性溫,有蝦、牛肉、雞肉、姜、蔥、土豆、韭菜等,這些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就可以。但是,春季不可過食大熱、大辛之品,如羊肉、參、茸等,以免耗氣傷陰。
味淡滋陰。冬季人們習慣于進補,膏粱厚味進食較多,不少人會出現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不足的情況。春日暖風或晚春暴熱襲人,容易引起體內郁熱而生肝火,或致體內津液外泄,可適當吃些性涼味甘、清解里熱、潤肝明目、滋養肝臟的食物,如蕎麥、薏苡仁、薺菜、菠菜、芹菜、菊花苗、萵筍、茄子、荸薺、黃瓜、蘑菇。北方春季多風沙,人們容易出現舌苔發黃、口腔潰瘍、口苦咽干、喉嚨疼痛、扁桃體不舒服、鼻子出血等癥狀,飲食更應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還要注意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水果蔬菜。
野菜解毒。每年的三四月份,是盛產野菜的季節。適當食用野菜,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薺菜是最常見的一種野菜,其維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高2.5倍以上,維生素B2含量高于雪里紅,居蔬菜之首,可以用來做餡,也可焯水后涼拌、攤雞蛋、煲湯煮粥等。馬齒莧含有核黃素、抗壞血酸等營養素,還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預防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馬齒莧可炒食、涼拌、做餡,如馬齒莧炒雞蛋、馬齒莧餡包子等。提醒您:不要自己采摘野菜食用,應向有銷售資質的商鋪購買,以防所購野菜重金屬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