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2017年10月,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關懷生產生活、關注文明文化、關切民族命運意義上的發展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里子”,是鄉村文明之根脈,文化振興不僅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文化滋養和支撐,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和源泉。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創造了輝煌的農耕文明,歷史積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依靠鄉村社會的維系和傳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边@樣的國情也決定了在鄉村振興中文化鑄魂的重要性。
曲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個性化、多樣化、樣態豐富的曲藝文化使我們民族擁有了活力無限、源遠流長的強大基因庫。千百年來,曲藝作為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之美、人文之美。鄉村振興戰略中,曲藝作為“文藝輕騎兵”,當大有作為。
在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進程中,要注重曲藝的保護利用與傳承。鄉村的曲藝資源非常豐富,這些涉及歷史記憶、文化認同、情感歸屬和經過歷史積淀的文化具有很大的挖掘潛力,要注重對這些無形資源的再認識再發展,讓它們成為村民們永遠守望的精神家園,實現鄉村文明再生產,長久地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要注重曲藝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統曲藝要積極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提升與現代文化的交融互補對接能力,把握好文旅融合產業升級契機,充分利用互聯網傳播途徑,乘鄉村振興之東風,讓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浸潤鄉村,一方面彌補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短缺,糾正社會對曲藝價值認識的偏差,另一方面在助力鄉村振興中實現文化富民、文化惠民,進一步推動曲藝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使其成為發展鄉村經濟、凝聚民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