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宗云,葉少平,劉新春,向 欣,袁金娥,雷淼淼
(1.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大麥青稞研究中心/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溫江611130;2.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溫江611130)
大麥是四川省水稻、玉米、烤煙等大春作物的良好前茬作物。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啤酒業的發展,對啤酒大麥的需求越來越大。為此,筆者所在課題組為選育適合四川生態環境,宜于間套作、開發預留行的高產、熟期適中、稈矮、抗逆性好、品質優的啤酒大麥新品種,從2004 年起以川農大3 號為母本、浙農大5 號為父本雜交,經系統選擇育成川農啤麥1 號。該品種2011 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審定編號為川審麥2011006。
2004 年在四川溫江正季以川農大3 號為母本、浙農大5 號為父本進行雜交,當年在昆明夏繁F1代,當地秋播后代,后經3 年系譜選擇于2006—2007 年進入鑒定圃,并提純穩定成系,編號F0635。F0635 在2009—2010 年度四川省大麥新品種(系)的區域試驗中,在5 個試驗點的產量變幅為204.1~457.0 kg/667 m2,平均產量339.7 kg/667 m2,居第二位。與對照(云啤4 號)相比,F0635 的4 個點增產,1 個點(冕寧點)減產,增產點率達80%。與對照(云啤4 號)相比,F0635 增產幅度為-58.7~135.9 kg/667 m2,平均增產56.1 kg/667 m2,增產率為-14.8%~58.98%,平均增產19.78%[1-3]。方差分析表明,F0635 與對照(云啤4 號)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F0635 在2010—2011 年度四川省大麥新品種(系)區域試驗中,在6 個試驗點的產量變幅為244.5~415.0 kg/667 m2,平均產量343.6 kg/667 m2,居第一位。與對照(云啤4 號)相比,F0635 在6 個點均增產,增產點率為100.0%。與對照(云啤4 號)相比,F0635 平均增產54.4 kg/667 m2,增產幅度為0.28%~44.76%,平均增產幅度為19.31%。方差分析表明,F0635 與云啤4 號(CK)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2 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居第一位。2010—2011 年度在四川省5 個點進行生產試驗,F0635 的產量變幅為360.70~391.44 kg/667 m2,平均產量381.22kg/667m2。對照(云啤4 號)在5 個點的產量變幅為304.7~342.2kg/667m2,平均產量為317.22kg/667m2,平均增產64.0 kg/667 m2。F0635 在5 個點較對照(云啤4 號)產量增加5.41%~27.50%,平均較對照增產20.5%,增產點率為100%。
該品種2011 年通過了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川農啤麥1 號,審定編號為川審麥2011006。其選育過程見圖1。
該品種芽鞘淡綠色,幼苗直立,長勢旺,葉色淡綠,葉片直立,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植株緊湊,平均株高90 cm。穗層整齊,落黃轉色好。穗長方形,長芒黃色,平均穗長6.4 cm,平均穗粒數27.68 粒。黃殼,籽粒黃色、長形、飽滿度好,平均千粒質量39.9 g。

圖1 川農啤麥1 號選育過程
該品種系春性中熟二棱皮大麥,全生育期167~180 d,平均174 d,抗倒伏。經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釀酒技術中心檢測,籽粒蛋白質含量11.8%,水分含量10.7%,3、5 d 發芽率均達98%。啤酒麥芽水分4.7%,浸出物(絕干)78.2%,α-N 166 mg/100 g,總氮1.81%,可溶性氮0.76%,庫爾巴哈值42%,色度3.5,糖化力266,黏度1.73 mPa·s,達到啤酒大麥、啤酒麥芽的一級或優級標準。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高抗條銹病、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田間未見條紋病、黑穗病?,F場測產驗收。驗收鑒定組在綿竹市齊天鎮對川農啤麥1 號高產示范片田塊中,采取通用抽樣方法抽取川農啤麥1 號驗收田塊,以農戶同等肥力和管理水平種植的當地品種為對照,用收割機進行全田實收。實收結果表明,川農啤麥1 號品種面積1 587.46 m2,濕收質量1 237.15 kg,取樣質量1.0 kg,經曬干扣除雜質,并按標準含水量13%折算后,折合總干質量為954.74 kg,折合產量401.2 kg/667 m2;當地對照品種面積為1 027.18 m2,濕收質量581.35 kg,經曬干扣除雜質,并按標準含水量13%折算后,折合總干質量533.0 kg,折合產量346.1 kg/667 m2。川農啤麥1 號比對照增產55.1 kg/667 m2,增產達15.9%。
2019 年4 月28 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省、市有關專家組成驗收組,對四川農業大學和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聯合實施的“高產、優質、抗病”啤酒大麥新品種川農啤麥1 號示范推廣應用進行了
要求深耕、細作,溝渠配套,能灌能排。酸性土壤在耕地時可適當施一些石灰。對稻茬田,應在稻田四周開好排水溝,適時曬田,在土壤水分適宜時隨耕隨耙。對旱地麥田,可在前作收后淺耕滅茬,及時深耕曬垡,播前耙地[4-5]。
在四川、重慶、貴州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以10 月中旬至11 月上旬立冬前播種為宜。
播種量10~12 kg/667 m2,一般要求基本苗在14 萬~15 萬株/667 m2。實際播種量可根據土地肥力、施肥水平、播種方式等因素有所調整。一般土壤肥力較好、施肥水平高,撒播時可適當增加播種量。
可采用直播、撒播、條播或窩播(12~20 cm)。條播時,行距為20~25 cm;窩播時,窩距為12~20 cm。機械化播種時,行距為20~25 cm。撒播時,注意撒播時種子的均勻性。
播種后,如果用條播、窩播,可用土覆蓋5 cm 左右;如果用撒播方式,播種后,用鐵撈耙將土撈1 遍即可。
采用底肥一次性簡易施肥法。根據土壤肥力、農家肥用量和天氣狀況,適施底肥。底肥用農家肥1 000 kg/667 m2,也可用美豐復合肥(四川美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質量分數:N∶P2O5∶K2O=22∶8∶10)30 kg/667 m2、尿素5 kg/667 m2。
播種后,如遇連續干旱應及時灌水,速灌速排。根據天氣狀況,可分別于分蘗期、孕穗期和灌漿期澆灌3 次。
在播后3 葉期前化學除草1 次,可使用“麥歌”(15%炔草酯WP 可濕性粉劑)對水噴霧。常用綠麥隆50 g/667 m2與丁草胺50 mL/667 m2對水60 kg/667 m2在3 葉期前下雨后噴施。人力充足時,可在分蘗期至拔節期人工中耕除草1 次。
抽穗期重點防治蚜蟲。如發現蚜蟲,可用10%吡蟲啉1 500~2 000 倍液噴霧。
宜在蠟熟末期收獲,以保證籽粒產量和品質。收獲后及時晾曬、入倉。
川農啤麥1 號的適宜種植區域較廣,可在四川除川西高原外的多個地區種植,在云南、貴州、重慶、江蘇、浙江、湖北、安徽、內蒙古均有較好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