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春季當屬肝木,養生首倡養肝。下面給大家介紹三味名字中帶有“棗”字的養肝佳品:棗皮、大棗、酸棗仁。
棗皮滋補肝腎好精神
春天容易出現疲勞、困倦、乏力等癥狀,多因春天肝經當行、肝血不足所致。春天,肝氣升發氣化最為活躍,促使人體各項生理活動發揮流暢。若肝臟中精血不足,不能源源不斷化生肝氣, 可令人體的精氣神不旺,表現出神疲乏力、哈欠連天、不耐勞動。
山茱萸,又名棗皮,是傳統的補肝養神之品。具有滋補肝腎之陰、斂汗固精補虛之功效。經典中成藥六味地黃丸中就含有山茱萸,廣泛地運用于治療各種肝腎虧虛,如小兒發育遲緩、手足筋軟無力,老年人因年老體衰而精氣神不足以及房勞過度、精氣虧虛之證。若出現神疲乏力、頭目眩暈、腰酸耳鳴、小腿酸軟無力、潮熱盜汗、小兒遺尿、老人尿頻等,常用山茱萸泡開水飲用,可以改善諸癥。此外,山茱萸具有止汗作用,能治療因春季當風導致皮膚毛孔開泄、時時自行汗出。可謂“一杯棗皮水,固護好精神” 。
大棗養血安神悅心情
春令時節正是肝木疏泄最為旺盛之時,若是情志不暢或者思慮過度,都會影響肝氣的疏泄條達,引發不思飲食、面容憂愁、胸悶脹痛等癥。
大棗是最為常見的滋補氣血之品。《金匱要略》中就有治療婦女情志不調的方子名叫甘麥大棗湯,針對女性悲傷憂慮、哭笑無常、納食欠香有特別效果。因大棗屬于藥食同源之品,家中常可自做一道藥膳食用:取一小捧小麥片和少許糯米、數枚去核大棗;將炙甘草10克,加適量清水煎煮后濾出水,加入糯米、麥片、大棗,用細火慢慢熬成粥即可食用。“一盅麥片大棗粥,養護脾胃暢氣血。”
酸棗益肝除煩舒心睡
春季養肝之關鍵,可少不了一個舒適安心的好睡眠,那么酸棗仁是好幫手。酸棗仁作為一味益肝安神、催人入睡的好藥,廣泛應用于治療各類失眠。《金匱要略》所錄的酸棗仁湯正是治療失眠的妙方:“酸棗仁二升炒,茯苓二兩,知母二兩,川芎二兩,甘草一兩,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后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待溫分三服。”注:“兩”是古時單位,一“兩”折合現在為31.25克。
酸棗仁湯主治的失眠,多因肝陰不足、虛火擾心所致,癥見心中莫名煩躁、不得安睡、潮熱盜汗、口苦口干等。故有“睡前小杯棗仁湯,解煩安睡入夢鄉”之說。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 周岐鳴 ? 郵編: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