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成 宗靜賢
家庭是社會組織的最基本單位,家庭檔案是家庭及其成員生存活動的原始記錄。目前,我國已經跨入歷史發展的新時代。家庭檔案是社會的財富,為了使檔案工作適應新的形勢,探索拓展檔案資源建設,將家庭檔案納入檔案館(室)的征集范圍勢在必行。
一、家庭檔案的基本定義
家庭一般是以婚姻關系和集中統一的經濟實體為基礎的一種社會生活組織形式。家庭檔案是“家庭在生存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即家庭成員在家庭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音像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
(一)家庭檔案來源家庭
家庭檔案的形成者是家庭。一個家庭及其組成人員是家庭檔案的主體,家庭檔案是家庭生存活動的歷史記錄。家庭檔案反映一個家庭及其成員在家庭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歷史原貌,是家庭歷史的真實寫照。
(二)家庭檔案形式多樣
家庭檔案的種類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家庭檔案從類別來分,主要有家庭歷史、成員簡歷、自傳、日記、書信、出版物、手稿、照片、錄音帶、錄像帶、票證、憑據、收藏品等。家庭檔案從表現方式來分,有文字、圖表、聲像等;從制作手段來分,有手寫、印刷、復制、攝影、錄音、攝像等;從載體形式來分,有紙質、膠片、磁帶(盤)、光盤、電子軟件、實物等等。
(三)家庭檔案具有價值
家庭檔案是家庭歷史的原始記錄,真實地記述了家庭成員當時活動的原貌。經過鑒定整理的家庭檔案,對于家庭或社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保存、查考和利用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檔案館(室)征集的家庭檔案,社會利用價值將會擴大。比如,我家珍藏的“三封家書”,是平津戰役結束后曾經駐在我家休整達四個多月的人民解放軍戰士給我家的3封來信,包括解放戰爭時期2封、抗美援朝時期1封書信。“三封家書”對于家庭來說,隨著解放軍戰士的逝世和當事家庭老人們的離世,家書的使用價值逐漸縮小,社會利用價值反而逐步擴大。它對于研究地方軍民關系,解放戰爭史、軍隊發展史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因為這三封家書記錄了當時駐我家的人民解放軍番號、全班姓名、駐軍的大體時間,南下行軍路線、參加戰役、休整學習等情況。從《家書》與我在報刊發表的《解放軍駐在我家的日子》,反映出當時軍民的魚水深情、全班戰士們的成長進步和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同時,也真實地記錄了這個班在解放海南島后,全班戰士又跨過鴨綠江開赴到朝鮮戰場,完成“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使命。
二、家庭檔案的主要特征
家庭檔案不同于個人、名人檔案,也不同于家族、家譜檔案,更不同于其他各類檔案。個人檔案是一個人一生生命軌跡記錄的縮寫。名人檔案是指在國內外有影響的著名人物,其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歷史記錄。家族檔案是多個家庭一姓之近族,在社會生存活動中形成的歷史記錄。家譜檔案是以同宗共祖血緣世系的宗族為記錄對象,反映一姓氏的歷史圖譜。
(一)私有性
家庭檔案不同于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檔案,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檔案的所有權屬于國有。家庭檔案的所有權屬于私有,檔案具有隱私性不對外公開,僅供家庭成員保存利用。家庭檔案是社會的財富,隨著時間的推移,依靠子孫輩輩相傳,達不到為社會服務的目的,更不能做到長期保存。只有把家庭檔案捐贈給國家,其“私有性”才能轉變為“公有性”永久保存下來,更好地發揮家庭檔案的社會和歷史作用。
(二)基礎性
家庭是社會的基礎,是最廣泛最基層的社會組織形式。家庭檔案是社會的縮影,能夠反映人類社會活動的軌跡和歷史原貌。一個家庭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家庭檔案,是豐富國家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時效性
家庭檔案是具有一定時限的,其形成、發展、終結具有特定的規律性。家庭檔案全宗的起止時間,一般以婚姻為基礎而形成,以夫妻雙亡、其他成員組建新的家庭而終止。沒有婚姻關系而組建的家庭,家庭檔案全宗一般以組建家庭之時開始,以家庭的主要成員去世、其他成員組成新的家庭而終結。
三、家庭檔案的收集范圍
(一)家族歷史:包括家史、家譜,家族長輩、先人的簡要歷史資料。
(二)成員政歷:包括每個家庭成員的簡歷、自傳、日記、人事報表、工作總結、出席會議,以及入學、入團、入黨、應聘、培訓、出國、升職、職稱評定,論文著作、在報刊發表作品的出版物和手稿等有關材料。
(三)證書證件:包括戶口簿、身份證、出生證書、死亡證書,學生證、畢業證、學位證,工作證、軍人證、任命書、聘任書、資格證書,結婚證、獨生子女證、軍烈屬證和其他各種榮譽證書等證件。
(四)音像資料:包括家庭及其成員的照片,結婚、壽慶、旅游、聚會等重要活動中形成的音像資料。
(五)收藏珍品:包括書法繪畫、郵票錢幣、歷史票證、報紙書刊、名人軼事、紅色紀念、精選實物等珍貴藏品。
(六)交友聯誼:包括親朋好友的住址、電子郵箱、電話號碼,同學、老師、同事名錄,重要來往活動的文字記錄、信件、賀卡等有關資料。
(七)財產金融:包括購置房地產憑證、家庭收入支出賬目、銀行卡折、股票基金等各類投資交易證卡、有價證券、工資條、保險憑據、借據、合同契約、貴重物品清單和發票等有關材料。
(八)說明書類:包括家庭購置的主要耐用消費品的說明書、保修卡及維修地址、聯系電話等有關資料。
(九)醫療保健:包括每個家庭成員疑難病癥的病歷處方、診斷書、醫療保健卡,心電圖、化驗單、體檢表、影像底片及檢測報告,大病住院和意外傷害記錄等有關材料。
家庭檔案的整理分類,一般可以按照“問題內容——家庭成員”,結合時間順序進行組卷和排列。
四、征集家庭檔案的原則
家庭檔案的征集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政策性強、業務要求高。需要依據家庭檔案的自有特征,有計劃地開展征集工作。
(一)加強檔案業務指導是征集家庭檔案的基礎
我國已經跨入歷史發展的新時代,家庭檔案也是近年來提到日程上的檔案新種類。檔案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適應新的形勢,重視家庭檔案的研究與建設,針對家庭檔案的特點,及時出臺配套的法規制度并且規劃好家庭檔案的征集工作。各級檔案主管部門要將家庭檔案納入業務指導的重要議程,在充分發揮家庭使用價值的基礎上,更要重視社會的利用價值,確保征集后的案卷質量。
(二)選擇有代表性家庭是征集家庭檔案的關鍵
家庭檔案涉及到千家萬戶,檔案管理部門要在日常深入指導的基礎上,根據征集規劃精心挑選征集對象。選擇具體征集對象時,需要考慮不同類型家庭的代表性。首先要把平時業務指導范圍(一般以家庭居住區劃分)內的家庭,按照家庭主要成員的職業分類,比如:公務員、教師、醫生、民營企業主、國企職工等等。然后在同類型家庭中,再按照家庭的經濟狀況分為經濟條件較好、中等、較差三類家庭。在認真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從家庭檔案收集整理的案卷質量較好的家庭中,篩選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較好、中等、較差”三類家庭的家庭檔案作為征集對象。把經過精心策劃、指導、篩選出的有代表性的家庭檔案作為征集對象,既能保證案卷的質量,又能反映出本地區家庭檔案歷史記錄的全貌。除此之外,對于勞模家庭、文明家庭、英模家庭、殘疾人家庭、收養組成的家庭、獨身孤寡等特殊家庭形成的家庭檔案,也要有選擇地納入征集對象。對于這些特殊的家庭檔案應突出特色,根據自身的特點,要有意識地增加反映特色內容的有關材料。
(三)堅持雙向自愿原則是征集家庭檔案的準則
家庭檔案的性質屬于私家所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強迫征收,必須遵守自愿的原則進行征集。家庭檔案的征集工作,應當按照征集規劃的時間順序,有預案、有步驟地進行。首先,要在業務指導中發現重點指導目標,內定征集對象。其次,要適時深入宣傳征集檔案的法規政策和意義,爭取家庭檔案的主人主動提出為國家捐贈自家檔案的愿望。最后,與家庭檔案的主人協商,征求對捐贈檔案的要求和意見。并依據有關國家政策法規和捐贈者的意愿,簽訂“捐贈、接收家庭檔案協議”。
征集家庭檔案,一般在主要家庭成員在世時簽署“捐贈、接收家庭檔案協議”,等到家庭檔案全宗終結后,再由移交方委托的移交代表人移交給檔案館(室)。“捐贈、接收家庭檔案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捐贈家庭檔案的全宗名稱、檔案目錄、案卷數量、起止時間等;捐贈方和接收方的權利與義務;捐贈前的家庭檔案屬于家庭私有,家庭檔案的捐贈人自愿捐贈;捐贈后的家庭檔案歸國家所有、永久保管;捐贈檔案的解密開放時間;移交方委托的移交代表人;移交的具體時間、地點、方式;在家庭檔案解密前,接收方允許捐贈方的后人憑據協議原件和個人有效證件,調閱、復制捐贈的家庭檔案,并為此提供方便等內容條款。
五、征集家庭檔案的意義
家庭檔案是社會的財富,它真實地記錄了以家庭為單位的人類社會活動歷史原貌,是豐富國家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征集家庭檔案,不僅豐富了檔案館(室)的檔案內容和門類,而且對于提高全民檔案意識、傳承社會文明、記錄社會歷史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征集家庭檔案,拓寬了檔案資源
征集家庭檔案,將家庭檔案納入檔案館(室)的征集范圍,不僅拓展了檔案工作領域、增加了檔案館(室)的門類,而且豐富了檔案的內容、創新了檔案服務工作機制。家庭檔案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它的使用和保存價值是比較短暫的,但是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它的利用和保管價值卻是長久的。檔案館(室)及時征集家庭檔案,就能避免許多珍貴歷史檔案的自然流失。家庭檔案最終將成為社會的文化遺產,拓寬家庭檔案資源,將對檔案事業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家庭檔案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局部微觀歷史面貌,它是研究本地區的歷史狀況,制定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編寫地方史志不可多得的史料素材。以我家保存的1951年由縣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為例,它詳細地記錄了家庭成員、土地(包括附屬物152座墳)、房產的準確信息,真實地反映了歷史原貌。如今按照家庭使用價值衡量,土地早就歸國家所有、房產無影無蹤 ,“土地房產所有證”沒有任何使用保存價值,但是卻具有社會歷史價值。家庭檔案征集后,“土地房產所有證”將在研究本地區解放初期農民家庭戶籍、人口、土地、房產和農村國民經濟發展進步中發揮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歷史資料。
(二)征集家庭檔案,增強了檔案意識
當前,家庭檔案已經成為現代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通過征集家庭檔案,可以促進平民百姓對檔案的理解和認識,增強社會檔案意識。家庭檔案的建立,使檔案貼近了群眾的生活,揭開了檔案神秘的面紗。不僅讓每個家庭充分認識家庭檔案在自家的使用價值,而且深入理解家庭檔案對于社會的利用價值和深遠意義。使人們自覺掀起人人收集、全家建立家庭檔案,自愿為國家捐贈家庭檔案的愿望。
(三)征集家庭檔案,傳承了社會文明
征集家庭檔案,使家庭檔案進入了保險箱,成為國家的寶貴財富。國家永久保存了自家珍貴的歷史記錄,是每個家庭樂見的事情。家庭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也是傳播社會文明的重要載體。開發家庭檔案對于傳承社會文明、培養家庭美德,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推進社會的進步,將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比如,我家保存的1952年我家與其他3戶農民簽訂的“打井協議”,簽訂協議的三家代表人已經先后去世,水井、水車早已蕩然無存。“打井協議”對簽訂協議的家庭,雖然已無任何保存使用意義,而其社會價值猶存。“打井協議”和我在報刊發表的《小時候看打井》,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農村鄰里之間團結協作、生產自救、戰天斗地的歷史原貌。真實地反映出廣大農民響應黨中央“打井抗旱”的號召,積極投身打井抗旱運動,推進農業機械化,爭當先進農民的縮影。
總之,家庭檔案征集工作是新時代拓展檔案資源建設的新課題。為了使檔案工作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檔案館(室)應當有計劃、有選擇、有重點地將家庭檔案列入征集范圍。進一步豐富檔案館(室)藏檔案的種類和數量,填補家庭檔案的空白。家庭檔案的征集工作,是一項政策性較強、技術性較高、具有開拓性的創新工作,應當引起各級檔案部門和檔案工作者的重視。
作者單位:天津市檔案局 南開大學農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