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機關幼兒園 桓建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稱“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技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的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發展的基礎。”按照國際研究結果,兒童每天至少需要戶外活動一個小時,最好能保持2~3個小時的戶外活動。
在健康運動教育的目標制定中,我園認真解讀《指南》健康領域動作發展目標,對兒童健康發展合理期許,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既考慮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又考慮兒童終身發展的根本需要,避免揠苗助長,制定了整體運動教育目標。在此基礎上我園針對各年齡段幼兒,細化階段目標,制定適宜的運動目標,明確幼兒每一成長時期動作發展子目標,全方位促進幼兒運動水平健康領域的均衡發展。
我園健康活動從對幼兒運動環境的創設和打造開始做起,結合3~6歲兒童運動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同時依據幼兒園已有的環境特色,合理利用空間,以“有準備的環境”激發幼兒運動的意愿,把握環境創設的定位和原理,全面規劃幼兒園的總體環境。
我園合理利用現有運動場地,將中心操場進行游戲化創設和情景打造,室內體育館集收納與運動于一體;充分挖掘與利用各區域運動環境,將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有效結合,兼顧環境的運動性、挑戰性、情境性、安全性,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適宜幼兒運動發展,環境創設充分體現我園“健康教育為先導”的園本課程核心理念。
建立課程意識,利用運動游戲有目標、有層次地引導孩子們從運動基本技能培養到綜合運動水平的發展。以健康發展為目標,以興趣激發為手段,我園健康活動合理分類,支持幼兒在大膽嘗試、愉快體驗獲得發展。
材料的投放與游戲的創設依據課程的整體目標來設計。游戲的創設不只是微觀的,更需要通過宏觀的課程意識進行整體建構。在材料投放過程中目標先行,中心課程組細化不同年齡段、不同階段幼兒運動目標,教師依據目標層次,持續創設適宜的戶外運動游戲,避免了材料的盲目性和目標的混亂性。游戲創設和材料投放中,我園不僅考慮單個游戲的運動技能發展目標,更結合健康課程目標循序漸進,不同游戲的目標具有層次性、遞進性,有計劃有目標地創設游戲,有效幫助教師在創設和指導運動活動中樹立目標整體意識和層次遞進意識,促進幼兒發展。
1.自然環境區
這一區域利用園所自然環境依勢創設,主要包括樹圍攀登架、蕩繩梯、沙堆平衡球、梅花樁小路、平衡墩(見圖1)以及雨天用的走廊滑滑梯、室內體育館的大型攀巖墻、投擲墻等。以上運動場景是根據幼兒喜歡自然、熱愛探險的天性,創設生態化運動游戲情景,為孩子們走跑跳、攀爬、平衡運動增添趣味性和挑戰性。這樣自然生態運動情景的打造,把健康活動的目標蘊含其中,突出游戲特點,符合孩子們運動探索的興趣,讓幼兒在主動參與中獲得健康領域的發展。
2.民間游戲區
傳統民間游戲的運動魅力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減弱,跳竹竿、滾鐵環、跳皮筋、踢毽子、跳格子、木梯游戲等,依然受到當下孩子們的喜歡。我園充分發揮民間游戲的各種運動魅力和發展幼兒運動水平的價值,大力開展適宜于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各種民間游戲。民間游戲不僅有器械游戲還有一些徒手游戲,深受孩子們喜歡,如“貼人游戲”中孩子們通過游戲練習追逐跑。

圖1.走平衡墩
3.體能訓練區
這一區域主要關注孩子們的體能訓練,如足球、籃球、四人接力賽、跳鞍馬(見圖2)、組合梯、羊角球、騎小馬、騎小車、花樣拍球、平衡凳等游戲。相比于其他游戲區,體能訓練區的運動量較大,對幼兒的挑戰性更強。我園整合幼兒運動發展目標,開展更有難度和挑戰性的運動游戲,在更高層次拓展幼兒的體能發展。

圖2.跳鞍馬
4.低結構材料游戲區
低結構材料便于取材和幼兒自主收放、便于幼兒自主探索、游戲更加靈活,得到我園各班級的積極推廣。如滑溜布(見圖3)、竹竿游戲、滾筒、輪胎游戲、海綿棒、百變充氣棒等。除了專門的運動器械,班級教師還圍繞本班幼兒動作發展目標,探索應用更多低結構游戲材料,將更多低結構材料應用于本班體育游戲中,以教育的視角,探索低結構材料更多的運動價值。

圖3.玩滑溜布
我們將發展運動、增強幼兒體質作為園本課程建設的首要內容,對幼兒健康發展合理期許,以有準備的環境、適宜的運動內容、科學的戶外活動管理方法,形成園本運健康教育特色。
在健康課程目標的指導下,我們持續豐富園所健康環境,結合室內外環境的布局,合理利用空間,滿足不同幼兒、不同活動的需要。我園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共同打造、大環境與小環境相互補充,為孩子們提供有準備、有目標的健康教育環境。
依據《指南》發展目標,設置園本體能課程計劃,提供幼兒園適宜的戶外健康器械,由專職體能教師指導幼兒戶外運動的開展。同時,各個班級挖掘低結構材料,將其應用到健康活動中,創設符合班級幼兒興趣和需要的運動游戲。
錯峰安排戶外活動時間,保障幼兒每日兩小時戶外運動時間。我園在運動時間、運動場地上進行科學配置,采取錯峰安排戶外活動時間段,根據小班和中大班幼兒運動特點的不同,有節奏地安排戶外活動時間,保障場地的有效利用以及戶外活動的順利開展。
開放式戶外游戲活動管理,促進幼兒自主游戲。我園戶外活動的開展模式從最初的組織幼兒調整為現在的組織運動項目,同一年齡段幼兒在同一時間開展戶外活動,可自由選擇游戲方式,即由班級認領相關運動項目,負責訓練自己管控的運動內容,幼兒可跨班級選擇喜歡的運動游戲進行體驗。這種運動組織方式,促進了運動游戲資源的更廣泛利用,使教師組織和管理起來更加方便有效,同時也拓寬了孩子運動游戲的空間范圍和運動種類,使孩子在不同運動游戲中各種能力得到發展。
教師在園本課程思想指導下,挖掘游戲價值并不斷創新游戲玩法,特別是經驗豐富的老師更能在游戲過程中秉持“運動鍛煉”的原則,使幼兒的運動游戲由靜到動、動靜交替,由簡到難、循序漸進。
教師樹立積極的安全觀,指導戶外運動的開展。戶外運動的內容既注重幼兒運動體能的提升,同時又有必須的保護措施。
運動游戲中采取幼兒自己收放器械的方式,鍛煉孩子們的運動自主性,同時拿取器械輔助鍛煉孩子們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造新的游戲玩法,發展幼兒運動創造能力,同時幼兒也能根據自身運動發展的需要,設定愿意挑戰的游戲。運動游戲實踐中老師重視引導孩子們創新玩法、自主創建和修改規則,孩子們在游戲中自主規劃游戲場地、鋪陳器械,這一過程是幼兒對游戲的自我控制、對運動能力的自我評價過程,有效促進了兒童在運動中的自我發展。
戶外運動中,孩子們的動作技能學習和鍛煉難免因為動作發展的不熟練等原因出現摔跤、動作完成失敗等現象,這是孩子們挫折教育的契機,我園教師會及時給予引導、策略支持以及態度上的鼓勵,幫助幼兒重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