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丹 林維茹 劉國艷
1濰坊醫學院,山東濰坊,261041;2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皮膚科,山東濰坊,261041
PHN是帶狀皰疹常見的并發癥,呈刀割樣,燒灼樣疼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也相當棘手,因此早期識別、加強臨床干預,預防PHN的發生至關重要。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年齡、皮損嚴重程度和急性期疼痛程度與PHN的發病有關系[1],但尚無更多的相關因素分析結論。本文收集本院513例帶狀皰疹住院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PHN發病相關獨立危險因素,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入選標準:①臨床符合帶狀皰疹(HZ)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①不能表示疼痛相關癥狀;②出現引起皮疹部位疼痛的相關疾病而影響VAS評分者,例如闌尾炎、膽囊炎、偏頭痛、腰腿痛、肋間神經痛等。PHN診斷標準[3]:皮損完全消失后疼痛(PHN疼痛特點:HZ 皮損區皰疹消失后 1個月仍有局部的抽痛或固定的灼燒痛、間歇性刺痛、痛覺過敏)持續1個月及以上。病例入選情況:入選的513例HZ患者,依據隨訪發病后1個月是否有PHN,分為兩組,病例組:111例,男54例,女57例;對照組:402例,男195例,女20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上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1.2 相關危險因素 主要包括3方面:①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吸煙史;②疾病(HZ)特征:誘因、部位、皮疹嚴重程度、臨床分型、前驅癥狀、早期治療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急性期疼痛程度;③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
1.3 評價指標 急性期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按0分無疼痛到10分疼痛無法忍受進行評價,分為:輕度疼痛0~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皮疹嚴重程度按手掌法評分計算[5],輕度:皮疹面積<3%;中度:皮疹面積為 3%~5%;重度:皮疹面積>5%。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標準,將吸煙史定義為:(1)吸煙者,從開始吸煙至發病至少累積吸煙達100支;(2)現在仍在吸煙者,符合吸煙者條件且發病前1個月及發病后仍繼續吸煙;(3)既往吸煙者,符合吸煙者條件,發病前已戒煙至少兩周。
精神/焦慮評估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法,按照量表協作組提供的資料:總分≥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14分,肯定有焦慮;超過7分,可能有焦慮;小于7分,沒有焦慮癥狀。(本研究中HZ患者發病誘因為精神/焦慮的評分在7~21分之間,無嚴重焦慮患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 24.0統計分析,數據采用頻數/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單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將單因素分析P<0.15的危險因素納入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變量選擇采用LR前進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PHN發病相關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年齡、吸煙史、誘因、部位、皮疹面積、臨床分型、前驅癥狀、早期治療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糖尿病與PHN的發生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性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PHN發病相關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將表1中P<0.015的部分變量作為自變量,病情發展為PHN為因變量,將變量轉換為二分類變量后進行變量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LR前進法篩選變量,校正其它變量后,年齡≥60歲[OR=6.013(1.694~21.341),P=0.006]、有吸煙史[OR=3.391(1.219~9.436),P=0.019]、發病誘因為精神/焦慮[OR=6.800(1.310~35.296),P=0.023]、早期治療時間>7天[OR=22.071(4.049~120.314),P=0.000]、急性期重度疼痛[OR=21.996(2.864~168.946),P=0.003]、糖尿病[OR=3.163(1.281~7.811),P=0.013]為PHN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注:糖皮質激素用法為靜脈滴注甲潑尼龍0.5 mg/kg·d(連用1周后逐漸減量)
在本次研究中,PHN發生率為21.6%,比Opstelten等[6]報道較高,其原因可能系收住院患者病情較嚴重。年齡是臨床公認的PHN的危險因素,本研究處于60~69歲患者其OR值為6.013,大于69歲其OR值為5.785。表示老年患者PHN的發病風險至少增加5.785倍,本研究結果與既往報道相符。究其原因考慮老年人組織及神經修復能力降低及VZV介導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逐漸下降相關[1]。關于有吸煙史的HZ患者與PHN發生的關系國內外觀點存在爭議,本文研究顯示,HZ患者有吸煙史患PHN風險更大,目前關于其機制尚未明確,考慮吸煙使細胞介導的免疫功能受損,T細胞失活,機體免疫功能發生紊亂,進而誘發病理性改變,增加病毒感染機會[7]。
患者精神處于焦慮狀態是無明顯誘因患者患PHN的6.800倍,提示焦慮狀態使帶狀皰疹患者發生PHN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對病人進行適當的醫療關懷,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治療、心理疏導、心理咨詢及心理危機干預,降低患者的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度和積極性,有助于降低PHN的發病率。以HZ患者早期治療時間<3天為對照,早期治療時間>7天的OR值為22.071,明顯高于48 h內治療患者的OR值,說明早期治療是預防HZ患者發展為PHN的重要因素。急性期疼痛是由周圍神經炎性反應和皮膚損傷引起的,潛伏的 VZV 激活后開始大量復制,引起神經纖維壞死導致皮膚出現皰疹,發生炎性反應[8]。病毒引起的炎性反應越嚴重,急性期疼痛程度也就會越嚴重,就會出現“瘢痕愈合”,即重塑性改變,進而發生 PHN[9],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度急性期疼痛是PHN發生的危險因素。
合并糖尿病也是HZ患者發生PHN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這可能與多數糖尿病患者存在著代謝紊亂,機體的神經、血管可能出現結構異常相關,患者常伴有神經損傷和炎癥反應,故糖尿病患者合并帶狀皰疹,皮疹不易康復,且易對患者的神經造成損傷[10],增大了PHN的發生率。
Bagdonaite等[11]認為糖皮質激素可作為抗病毒治療的輔助治療措施,預防 PHN 發生,本研究 PHN 組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OR<1),靜脈滴注甲潑尼龍通過抑制磷酸脂酶A2活性,抑制前列腺環素生成發揮抗炎作用,縮短皰疹愈合時間,因此,靜脈滴注糖皮質激素可以有效緩解神經痛及后遺神經痛的出現。當然,如果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時要權衡利弊再使用,同時不可盲目加大使用劑量和療程[12]。
綜上所述,當HZ患者合并上述發生PHN危險因素時,應綜合評估患者進一步發展為PHN的風險,及早識別出高危患者,加強患者教育,使其正確認識PHN并積極對待,及時給予抗病毒、營養神經治療,并保證足療程,權衡利弊后,也可靜滴糖皮質激素控制皮損進一步發展。同時,在臨床治療中,也應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配合心理治療,以預防PHN的發生,提高患者遠期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