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
荷蘭下令收回“中國不合格口罩”事件正在發酵,事情原委仍在調查中。在當前全球疫情緊急的背景下,要求中國出口和援助如此規模的醫用物資,確實給中國的企業造成巨大壓力。然而盡管如此,我們也需要在這一非常時期加強對內監管和對外協調。
首先,應加強醫療物資出口的檢驗、檢疫工作。作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中國的產能占全球一半以上。當前正值疫情在海外迅速擴散的關鍵時期,多國面臨口罩資源緊缺問題,我們一方面呼吁外國政府注意中國官方急的情況下,一些中國廠家為了趕訂單臨時轉產,并且未與買方進行有效溝通,出現產品規格和質量不符合對方要求的現象也在所難免。當前國際醫用標準通常由發達國家制定,特別是英聯邦國家的醫用物資標準還與世界衛生組織有所區別。另外,這些標準還時常變化,有些地方政府還有自己的特殊規定。這都增加了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相關醫用物資生產企業的市場風險,一些臨時轉產的外貿企業更是如履薄冰。即便是那些熱心捐贈的民間組織一旦出現質量要求不對接公布的合格采購名單,因為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是經過中國政府出口認證的,質量有所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強海關對出口醫用物資的檢驗、檢疫。應針對當前醫療物資的出口增加必要的超常規管理,督促企業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接單生產并出口,力爭把不合格的醫療物資產品擋在國門之內,就地銷毀,讓所有運往世界抗疫前線的物資都做到質量過硬。事實上,無論是內銷還是外銷,不合格的醫療產品都不該被投入市場。同時,還應依法對劣質醫用物資的生產企業進行嚴厲懲處,問題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中國商務部3月30日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嚴把質量關,維護出口秩序,醫療物資出口中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將依法懲處。
其次,我們應積極與歐盟對接生產標準,為醫用物資開通“綠色通道”。由于中外對于醫用產品的標準不一,在外方訂貨緊的問題也難以免責。
因此,我們在鼓勵中國企業繼續擴大生產醫用物資的同時,也應及時與歐方對接生產標準,建立起醫用物資標準對接的“綠色出口通道”。這樣既能使企業生產的產品符合歐方要求、降低市場風險,也能加快通關速度,盡快投入使用。
最后,從長遠考慮,我們可幫助歐洲建立醫用物資生產線,提高本地產量。西方之所以出現如此嚴重的醫療物資緊缺問題,根本原因在于西方近幾十年來奉行的去工業化政策,該政策造成歐美許多國家的制造業發展停滯。雖然提升產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疫情對全球的影響保守估計也將持續數月,考慮到口罩等醫療物資的日常高消耗,盡快擴大當地的生產線,才能較大程度緩解歐洲多國出現的醫療物資短缺問題。▲(作者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