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一

春雨未停,黃昏時街燈四起,地面被路燈映出瀲滟流光。辛嘉在公司樓下接到母親電話時,她尚未撐開手中的雨傘。消息并不令人開懷,外公前段時間左腿受傷,行動不便,而外婆近來身體狀況也不好,二老身邊需要人照顧。
母親遲疑著問辛嘉,能否將工作暫緩,回老家暫時照料幾日。她思忖近日剛完成一個繁重如山的項目,請年假可行,未作猶豫便答應了。
掛斷電話后,細雨如絲落在眉睫,引得愁緒不斷。辛嘉想起上次見外公外婆是在幾個月前,那時他們依舊前后忙碌,為她的歸家歡欣不已。可畢竟年歲已高,病來如山倒,與老人的每次分離,都是倒數的告別。
請假事宜辦得很快,兩天后辛嘉乘坐前往福州長樂機場的航班,一路輾轉不停,只為抵達童年時的樂園。她成長于東海沿岸的閩地,那里氣候宜人,四季溫潤安寧,是茶葉生長的天然寶地。5歲那年,父母因工作投身到西北建設,她被送往外公身邊寄養,直至小學四年級才轉學到福州市區。其間幾年光陰,是田野上奔跑不停的歡樂時光,是故鄉井邊蓊郁茂盛的參天榕樹,也是兩位老人照顧關懷下的快樂童年。
航班即將降落時,綠意如蓋鉆進辛嘉的眼簾。她仿佛重回蟬鳴四起的夏季,聽見街頭巷尾的叫賣聲,在余熱未散的晚風中,嗅聞一縷清香飄散,專屬于閩地的茉莉茶香。
記得那時初到古村落,年幼的辛嘉極度不適應。沒有玻璃櫥窗中的精致商品,缺乏任意選購零食的機會,外公外婆所生活的小鎮一隅,發展的腳步仿佛被時光拖住,如此緩慢寧靜。
她知道父母工作不易,使過幾回小孩脾性后就作罷,安心跟在長輩身后。那樣的生活后來她總算尋覓到樂趣,可以和同齡伙伴玩耍到酣暢淋漓,滿身是汗也不覺疲累;也可以外出看各種植物,四季芳香不斷,她戴著外婆編織的花環到處亂跑,銀鈴般的笑聲灑落原野。
而最喜歡的,還是夏日時節。
村子盛產茉莉花,每逢盛夏,香氣便縈繞飄散。她跟隨外婆一起去采花,提著竹編小背簍穿梭在綠叢白花中,感覺自己似人間仙子。大暑前后,烈日當頭,她邊摘邊玩,幾乎忘卻炎熱了。直到疲憊不已時,便躲在林蔭道旁的樹下睡覺,蟬鳴聲無處不在,卻讓人覺得安心。
傍晚時分回到家,先暢快地吃掉幾塊外婆放在井水中冰鎮的西瓜,然后她溜到作坊中看外公做茶。新鮮采摘的茉莉花,裊裊香氣彌漫整個房間。經過工人挑選后,外公開始窨制,他不時翻動降溫,讓花朵與茶葉在交雜間呼吸新鮮空氣,締造融合之味。
辛嘉不懂為什么要這樣,撐著下巴聽外公講:“福州茉莉花茶手工制作很麻煩,需要將茶葉和花朵進行混合,然后在逐漸涼爽下去的午夜進行散熱。我現在進行的這個過程叫做窨制,讓花香滲入到茶葉中……”
她聽得似懂非懂,只覺得自己似乎置身于香氣王國。繁雜工藝在夜間進行,后來辛嘉實在扛不住,便窩在板凳上沉沉睡去,朦朧間察覺到外婆進來,然后是細碎的說話聲,后來不知道被誰抱起。等她翌日蘇醒過來,熾熱陽光破窗而進,昨夜的茶香與花香似乎是一場夢。
但那并不是夢。
不久后,外公將新做好的茉莉花茶拿來給外婆和她品嘗,老式的搪瓷杯,隨意丟進一小撮茶葉,注入熱水后香氣便裊然而起。他們坐在院落里喝茶,直到夕陽跌落山頭。晚飯后茶味淡去,外婆拿著舊蒲扇給她講故事,多是一些妖魔鬼怪的傳說。那是月漫清輝的夏夜,她躺在竹榻上能夠清晰地看見夜幕中繁星閃爍,耳邊是外婆哼唱的閩地歌謠,究竟唱的是什么,她聽不出來,只覺得旋律動聽,嗓音溫柔。
她在外公外婆身邊度過了5載季節流轉,每年夏天都在茉莉花茶的香氣中做了很多清甜美夢。她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小小年紀已經非常愛喝茶。知道外公做茶的過程,明曉如何分辨花茶的等級,后來竟也能夠嗅聞和感知那些自然香氣的好壞。
辛嘉剛過10歲,因母親工作調動,她離開村子回到城市求學,如此一別,便是10多年。暑假時也多是去參加各種興趣班,再也不像之前那樣痛快地擁抱整個夏天,而她與外公外婆的見面也十分短暫。時間馬不停蹄,終于在25歲這一年,她再度于春和景明之際回到這里。
老屋經過翻修,生活設施齊全,留在村子里的年輕人不多。隨著經濟發展,這里種植茉莉花和手工制茶的人越來越少,外公是為數不多的一個。可他逐漸老去,各方面都不似前些年那般。辛嘉見到他時,老人拄著拐杖,依舊和善慈祥,可眼角的皺紋卻流露著歲月的無情。辛嘉想起多年前那個精神矍鑠、徹夜做茶的老人,不禁眼眶發熱。
生活依舊波瀾不起,村子里的人醒得早,辛嘉在半睡半醒間聽到外面的交談聲。她迅速起床,攔住正在做早飯的外婆,自己開始在廚房中忙碌。時間的線被拉得很長,吃完早餐后辛嘉才意識到以往這時間,她剛睡眼惺忪地起來,準備收拾去上班。
但在這里并不行,她看書、回復郵件后,日頭剛爬到不高,她便跟在外婆身后去查看茉莉花田。此時正是生長季節,花田碧綠如翡翠,有農人在修剪和施肥。群山如黛,天高風凈,一切美得如同宮崎駿的動漫世界。
辛嘉對這些農活并不陌生,然而久不運動,她忙碌兩個小時后便覺得渾身酸痛。但也覺得十分暢快,仿佛骨骼在原野之間得到了舒展。辛嘉看著眼前的綠意盎然,向外婆詢問這些年村子里茉莉花茶怎么樣。
“活太累,收益不穩定,年輕人很少有愿意做這個的。”外婆唏噓不已,“我和你外公干不了多久了,以后這田就只能荒廢,作坊也得關閉。”
辛嘉憶起看過的一句詩,曾經的福州“千家萬戶遍植茉莉,婦孺白首皆焙香茶”。這種花田綿延、制作花茶的盛景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卻是越來越難見到。
那幾日,辛嘉除了做一些農活,便是陪伴兩位老人。他們零散地談起很多她成長時候的故事,外婆說辛嘉年幼時便很愛美,知道用花朵熏衣。彼時辛嘉差不多8歲,憐惜采摘下來的茉莉花期太短,她便從地里端回來一草帽的新鮮花朵,堆在最喜歡的棉布裙中,希望減慢枯萎速度。然而十分悶滯,打開衣服時花朵早已枯黃一片,如同揉皺的白色綢緞,哪里還有之前潔白芳香的模樣。她拿去給外婆看,老人又氣又笑,不知該說她浪費還是過于天真。
也是在那時,辛嘉開始堅信,這是需要人憐惜的植物,與茶相遇,它能夠煥發更為絢爛的生命。
“有次公司談合同,和對方約在一間茶樓,點了鐵觀音和茉莉龍珠。鐵觀音的清香還可以,但是那款茉莉花茶,與外公做的相差太遠。”辛嘉喝了一口茶,極為惋惜地說道,“現在去市場上買一份貨真價實的福州茉莉花茶很難,做的人不多,質量也良莠不齊……”
外公嘆了一口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福建得趕緊加快步伐啊,我們這里是茉莉花茶發源地,氣候得天獨厚,制茶歷史也悠久,缺的就是那些能夠傳承技藝的人。”
一盞潤澤的茶,在辛嘉唇齒間縈繞,她品嘗到的卻是人間百味。
為期一周的年假結束后,辛嘉辭別外公外婆回到上海。離別那天,兩位老人很早起來為她整理特產,兩罐茉莉花茶被外公硬塞在行李箱中。“喝完了就再回來拿,外公還能再做幾年。”
回歸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辛嘉的時間再次被馬不停蹄的會議、策劃和執行所填滿。想家的時候,她便拿出茉莉花茶泡一杯喝。茶湯清新澄明,仿佛迎來一整個春天的和煦陽光。
進入5月后,她下班去超市采購,路過花店時進去詢問是否有茉莉花。陶盆中的花枝纖細,已經結出細如米粒般的花苞。她遲疑了片刻,還是空手出來,心中已經做好決定。這生長于都市花店的茉莉,與她記憶中的繁盛大相徑庭,那貫穿于鄉愁中的芬芳,只能回到福州尋找。
辭職前,辛嘉向母親打了一個電話,她問道:“前段時間外婆生病,你們是騙我的吧?”
母親笑過后沒有隱瞞:“你總說工作壓力大,身體不好,讓你休息也不聽。兩位老人只能想出這一招,讓你回去修養幾天,恢復元氣后再奮斗。你外公腿腳不便是真的,他說做不了幾年花茶了,告別前讓你回去再看看。”
掛斷電話后,辛嘉輕輕拭去了眼角的淚。
“與其他很多花茶不同,高端的福州茉莉花茶是見茶不見花。因為在窨制的過程中,我們將花去除只保留茶,這樣一來制作的成品,既有明前綠茶的鮮爽甘甜,又不失茉莉獨特的清香潤澤。”夏夜清幽,外公的聲音回響在茶葉制作間里。
辛嘉在他的指導下,將無數花朵覆蓋在茶葉上,然后用手進行翻動,以保證溫度不要過高影響花香。如此循環窨制,最高可達9次,從最初的困倦疲憊,再到逐漸適應,一個月后辛嘉終于做出了第一款自己的茶。
她將茶葉放入壺中,鄭重其事地為兩位老人各沏了一杯。花香有些散,茶葉火候有些過,但外公還是喝得津津有味。他想起10多年前那個在花田里穿梭的小姑娘,如今在這里找到自己的目標,心里十分欣慰。
這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經驗豐富的制茶師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對每個環節了然于心,因為細微差異便會帶來天差地別。辛嘉虛心學習,記錄下每個變化。并和外公溝通后,升級了篩選茉莉花等級的機器,以確保更高的效率。
第二年,她的付出初見成效,所制茉莉花茶終于得到外公展眉點評。她將茶葉命名為“歸鄉”,是它們,帶領她回到故里。在做茶之余,她也在嘗試聯系茶藝師、芳香理療師等來到這個村落,為茉莉花帶來第二次生命。
春茶夏花,四季流傳,有些美好的相遇,經歷了季節的見證。辛嘉想,就像她手中的這杯福州茉莉花茶,清明時節采茶葉,盛夏伏天摘鮮花,然后在炎熱寂靜的深夜,將兩者合二為一。過程雖苦,但她心中一直有著美好憧憬:在福州,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飲上清香之茶,聊一些舊民俗和老故事。這些從有福之州流傳的味道,應當被源源不斷地傳承。
又是一年盛夏,辛嘉帶著兩位老人行走在田野間,晚風帶來悠長香氣。他們給了她無憂無慮的童年,如今,便由她竭盡所能給他們安寧祥和的晚年。千朵萬朵的茉莉花次第綻放,山河依舊遼闊深遠,那些芬芳的花朵,是自己追尋的夢想,是老人執著的堅守,也是這個時代愈加昌盛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