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月

各國女性政要人物衣著比較:特雷莎·梅、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希拉里·黛安·羅德姆·克林頓、昂山素季。
在國際舞臺上,政治人物的一舉一動往往都會受到世人矚目,尤其是那些明星級別的或特征鮮明的政治人物。以至于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往往都會有一個團隊,專門負責其個人形象打造,而服飾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體現。 除過去所說的情商和智商外,“衣商”也成為了政治人物不可或缺的要素。活躍的政治人物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服飾,紛紛選擇能夠彰顯個人特征的衣著,并借此來塑造或延伸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從而形成了政治家的“服飾政治學”。
服裝也是一種信息傳達的媒介,而對服飾的選擇和駕馭往往也可以折射出政治人物的內心世界。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毫不掩飾自己是流行時尚的愛好者,在眾多場合都會選擇各種時尚亮眼的搭配,更是“豹紋”的愛好者。而據心理學研究,豹紋圖案的衣著是一種狂野、強勢和叛逆的內心投射。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米歇爾夫婦則偏好休閑和平民風格的服飾,與其親民的特點也頗為相稱。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時常不太恰當的穿著——似乎總是大一號的西裝,在公開場合不扣西裝扣,領帶過長顏色過于鮮艷等,加上他在國際場合中與國際禮儀不符的舉止,使之常常成為媒體揶揄的對象。

身著軍裝的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





馬德琳·奧爾布賴特所佩戴的這些胸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胸針外交”的窗口。
同時,女性政治人物在國際舞臺上也不斷涌現,她們的衣著服飾本身就容易引起公眾和媒體的關注。她們也需要以這種方式來傳遞出其或低調、或自律、或可靠、或強勢、或嚴謹的風格和品質,從而淡化以往社會女性柔弱的形象。這恐怕還是由于傳統上政治和外交依然被定義為男人的世界,是長期以來社會給女性角色和定位所帶來的結果。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她們的日常著裝都體現出了這種風格。希拉里還曾用“在白宮,我們知道誰穿褲子”這句話來論述她眼中的服飾政治學,意即誰是權力的掌握者,誰就有選擇的權利。
根據色彩心理學的理論,服裝的不同顏色往往會給受眾不同的心理暗示。白色代表素雅理智,紫色代表高貴典雅,藍色代表穩重寧靜,黑色代表莊重冷酷,黃色代表明亮活潑,紅色代表熱情自信,綠色代表鎮定平和等。不同的顏色選擇,往往是政要們對當時當事的一種心理投射或政治期許。
對男性政治家來說,在絕大多數國際場合中,西裝幾乎都是必選項。而在西裝的顏色里,黑色代表穩重莊正,藏藍色代表沉穩冷靜,是最為穩妥的顏色,因此大多數男性政治人物也會選擇這兩種顏色。不過在近年來的國際舞臺上,選擇寶藍色這種更加活潑清新顏色的政治人物也開始增多,典型的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2018年的七國集團首腦會議上就特別選擇了寶藍色西裝,使得原本英俊的他,在一眾西方政治人物中顯得十分耀眼。韓國總統文在寅也多次在公共場合選擇寶藍色西裝,年輕活潑的形象曾為其在爭取中青年群體的支持中,發揮了不小作用。
在男式正裝中也有灰色,但它一般被認為是屬于比較中性的顏色,代表著低調和內斂。但在現實中,西方政治人物絕少在正式場合中穿著灰色西裝。原因在于過去的傳統認為,男性在正式場合應該穿著深色正裝,而灰色往往是一些東歐人或缺乏品味人士的選擇。因此可以看到,西方政治人物中,除奧巴馬等少數人在正式場合穿過灰色西裝外,大多數人確實很少選擇這種顏色。在1960年美國首次舉行的總統大選電視辯論中,之前呼聲很高的尼克松被年輕而富有魅力的肯尼迪挫敗。事后人們認為,除了兩人在辯論中的臨場表現外,尼克松當時身著的那件與背景顏色相似的灰色西裝,給觀眾帶來一種著裝不得體的感覺,成為其減分項。
與男性相比,女性政治人物在服裝顏色的選擇上就相對自由很多。但總的來說,她們依然偏好藍色、紅色、白色等傳統色調。藍色被認為代表著一種平和的力量,因此不少女性政治人物都偏好藍色,甚至在2019年4月布魯塞爾召開歐盟會議的時候,還出現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同穿藍色外套“撞衫”的尷尬情況。
而美國的希拉里在擔任國務卿時,曾在2010年中期選舉后的一次慶祝民主黨繼續獲得參議院掌控權的活動上,選擇了一件亮黃色的外套上臺,這被媒體解讀為她向外界釋放信號,表明她今后有意繼續競逐美國總統的寶座。但當2015年4月她正式決定參選美國總統后,在公開場合的服裝顏色選擇上,又重新回到了藍、白、紅的基礎色調。她曾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貼出一張自家的衣櫥,里面最多的依然是藍、白、紅這三種顏色的服裝。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服裝顏色的選擇上也十分用心。據她團隊中的助手回憶,在去國外出訪前,撒切爾夫人一般都會主動提出,希望選擇一種跟東道主搭配的顏色。如當她要去東歐的波蘭訪問時,會選擇穿綠色的衣服,因為在波蘭的文化中綠色代表著希望和喜悅。而當她要去以色列訪問時,她會選擇跟以色列國旗色相對應的淺藍色衣服,以顯示對以色列的支持。
黑色這種穩重的顏色,在一些政治人物那里,往往能夠發揮出額外的效果。美國小布什政府時期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賴斯對黑色服裝有明顯偏好,原本強硬的外交姿態在黑色大衣和黑色高筒靴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冷酷,也更加彰顯當時美國外交政策的保守性和強硬性特征。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經常以黑色套裝和“頭盔式”的發型出現在公開場合,更增添了其“鐵娘子”的冷酷氣場。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在總統競選期間也喜歡以黑色套裝為主,搭配斑點和荷葉邊設計的襯衫,意在給選民營造一種堅定而可靠的形象。
國際政要除西裝或套裝這種通用服裝外,還會有一些特色服飾出現。典型的如每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多次出現的東道主的特色民族服裝,以及某些成員領導人的特色服裝。
1993年,首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西雅圖的布雷克島舉行。而這種相對更加自由的“非正式”會議模式,有助于在嚴肅的政治場合營造出一種相對輕松自在的氛圍,成為國際政治活動中的新形式。當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打破慣例,直接身穿牛仔褲亮相,一時引起矚目。此后,每年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除了哪些領導人會參會,會議將討論哪些議題外,東道主將為各成員領導人提供什么樣的特色服裝,也頗受關注。
東道主為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成員領導人提供的民族服飾呈現出鮮明的特征。尤其是當東道主為南美或東南亞地區的成員時,它們往往會拿出具有強烈民族特征的當地服飾,這樣既可以在這種國際聚焦的時刻吸引全球目光,進行對外形象宣傳,同時也體現出東道主獨具特色和深厚歷史的民族文化傳統。當然,也有一些成員由于缺乏一致認同性的民族服飾,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成員,其民族服飾特征相對不那么突出,因此在會議上也會有其他選擇。加拿大采用簡單實用而又略顯粗獷的牛皮夾克,澳大利亞采用獨具特色的“德瑞莎·波恩”過膝防水外套,新西蘭則采用帆船夾克。
但APEC會議上的“時裝秀”也有過例外,2010年在日本橫濱會議期間,東道主日本并未如外界預期的那樣,向參會的成員領導人提供日本的傳統和服。2011年美國夏威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2012年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會議,亦是如此。對此,有人將原因解釋為這些東道主或是顧慮提供某些民族服飾會引發人們對一些歷史傷痕的記憶,或缺乏廣泛認同的民族服飾,等等。
某些國家的領導人也通過別具自身特色的服裝,作為其特殊的對外政治符號。這其中最典型的當屬緬甸的昂山素季和阿富汗的卡爾扎伊。在公開場合和國際舞臺上,被稱為“緬甸蝴蝶”的昂山素季以其風格鮮明的民族服裝和打扮,形塑了頗具特色的個人形象。昂山素季在公開場合中基本上都穿著緬甸傳統的名為“羅衣”的民族服裝,或顏色明艷,或素色淡雅,意在向經歷過重大歷史變遷和社會轉折的緬甸社會中傳遞出一種開放、親善、柔和、寧靜而又不失莊嚴的政治形象,并增強緬甸社會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同樣,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經常穿著具有當地特色的阿斯特拉罕羔羊皮帽和藍綠紫三色相間的阿富汗長袍,并特別將阿富汗不同部族的標志都編織在其長袍披風上,目的在于贏得各部族的認可與支持,同時凝聚長期分裂戰亂的阿富汗人的民族團結。
而另一種看似普通實則很特殊的服飾便是軍裝。眾所周知,軍裝是軍隊的制式服裝,一般為軍事人員在工作中穿著。不過,在現實中,卻也有少數國際政要在公開場合或國際活動中偏好選擇軍裝。如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等。喜愛穿軍裝露面的領導人,毫無例外一般都與軍隊有深厚的淵源,很多人之前便是軍隊的將領。對他們而言,軍裝既是權力的象征和身份地位的顯示,也是對外釋放某種強力政治信號的工具。泰國前總理英拉雖然并非軍人出身,但也喜歡在多個場合穿軍裝出場,立刻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不過吊詭的是,英拉和她的哥哥他信一樣,都是在軍事政變的情況下失去執政權,從此流亡海外。
和服裝的款式、顏色這些整體上帶來的印象相比,服飾中的配飾往往也蘊含著一些政治密碼。這其中男性配飾為領帶,女性則為胸針、珠寶等。在有些時候,這些配飾中所傳遞出的政治隱喻,甚至可能達到超預期的效果。
很多男性政治人物參加某項大型公開活動前,都會認真挑選領帶的顏色和款式。對他們來說,藍色或其他深色系領帶是選擇最多也是最安全的顏色。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就對藍色、紫色、綠色領帶具有強烈偏好,尤其是他招牌式的綠色領帶,據說是為了彰顯其環保意識。紅色也是不少國際政要喜歡的顏色,尤其是如今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只要在眾人關注的場合中,特朗普幾乎都系著大紅色且偏長的領帶,以至于被細心的媒體發現,紅色領帶太長而不得不用膠帶綁著。美國時尚界的人士還曾揶揄說,特朗普對消防車一樣的紅色似乎情有獨鐘,而那確實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曼哈頓土豪們的審美風格。
而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胸針,則是國際政治中最著名的配飾。在卸任后,奧爾布賴特曾經專門出版過一本名為《讀我的胸針》的書,還曾專門舉辦過胸針展覽。奧爾布賴特在書中敘述了多個她在外交場合,通過胸針來表露政治意涵的故事。她共擁有200多枚胸針,其中的大部分往往并不是昂貴的珠寶制品,很多都很便宜,有些甚至來自于舊貨店,但它們往往都能在外交場合發揮特殊的作用。
她用佩戴太陽、鴿子、蝴蝶、熱氣球、瓢蟲等胸針來表達對盟友的友好與平和;用雄鷹、火箭、山羊、蛇、黃蜂、螃蟹、斑馬等來表達美國的強權和她強硬的談判立場;用蒼蠅、蜘蛛等,來表達對交往對象的厭惡。這些被她稱為在國際場合中表達政治立場、談判意圖和情緒的秘密武器,以至于在她任期內涉及重要談判或外事活動時,對方都要先通過她佩戴的胸針來預判她當時的態度和意圖。
帽子也是一些政要熱衷的搭配。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據稱伊麗莎白女王可能有數千頂各種顏色和款式不一的帽子。她在公共場合出現時所佩戴的帽子,總體來說會選擇相對素雅的色調,以免過于引人注目;而當她參加英國皇室的一些活動時,她往往會選擇服裝和帽子顏色相對明艷的色彩,來反映她彼時內心的放松心態。
而政治人物佩戴的眼鏡,除了實用性功能外,有時候也會起到一些政治性功能。2014年2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參加朝鮮勞動黨的一次大會上,非常罕見地佩戴眼鏡發言,后來他又多次以佩戴眼鏡的形象出席會議或在朝鮮視察,這被觀察者解讀為有意展示其謹慎和勤政的對外形象。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也曾在卸任后,以佩戴黑框眼鏡的素顏出鏡,曾被媒體解讀為塑造新的形象,但后來據稱,實乃希拉里的頭部神經受傷所致,而被媒體過度解讀。
除此之外,國際政要的手表、手包、皮鞋等這些配飾也往往被賦予了政治密碼。俄羅斯總統普京是腕表的愛好者,擁有多塊名表,并且都戴在右手上,而非大多數人日常佩戴的左手,以顯示其穩健而又干練的“硬漢”形象。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喜歡用韓國本土品牌的皮包進行“親民秀”。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召開內閣會議時,其充滿棱角的手包,據稱會給內閣成員帶來不少心理暗示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