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一平 余歡禮 余攀霞
2019年12月25日,是個平凡的日子。可這一天,對于數萬平江籍在長沙經商的會員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平商大廈正式動工興建,這標志著平江商人企盼在長沙有個家的夢想得以實現。
當天,長沙市平江商會平商創智中心開工儀式現場,數拾輛挖土機和渣土運輸車車頭戴佩紅綢花一字排開,來自項目監理、建筑施工、渣土運輸和建筑設計、裝飾設計單位的負責人和員工代表,與來自長沙市平江商會的會員分別身著紅、黃、藍色服裝,頭截安全帽列隊方陣。《今天是個好日子》——熱烈激揚的歡快歌聲向四周溢去,牽來漫天的蒙蒙細雨,輕輕地撫摸著一張張綻放著喜悅的笑臉,印證著“風調雨順”的吉祥。
“我宣布,長沙市平江商會平商創智中心項目——現在開工”隨著隆平高科技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羅輝的一聲令下,數拾輛挖土機、運輸車同時發動,笛音長鳴,現場一片歡呼,掌聲如雷。
今天,長沙市平江商會宣告,平商創智中心項目正式破土動工!
今天,長沙市平江商會宣告,平商總部基地戰艦正式啟動遠航!
長沙市平江商會平商創智中心項目位于隆平高科技園長沙市芙蓉區亞太路與張沖路交匯處。項目占地占地16.11畝,總建筑面積4萬平米,總投資約5.2億元。建成后規劃入駐企業30家以上,年產值力達6億元,年納稅總額1000萬元以上。隆平高科技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羅輝,長沙市平江商會會長、平商聯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喻森林,商會黨支部書記兼執行會長黃榮波,商會執行會長、平商聯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武龍,秘書長孔迎春及商會副會長、理事、會員等200余人參加開工慶典儀式。長沙市修水商會會長徐庭貴率商會企業家代表親臨現場表示祝賀。
開工儀式上,喻森林會長神彩飛揚信心滿滿,高興地說,一直以來,長沙市平江商會秉持“同心同德同盟,共建共擔共享”的文化理念,帶領全體會員心懷桑梓,夢圓長沙,創業拼搏,力推長沙、平江兩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繁榮。并夢想憑借長沙為平江人創業天下之門戶和省會都市之優勢,建造自己的商會大廈,且將其打造成為平江人在長創業孵化基地,天下平商在長企業總部基地,構架天下平商大格局,創造平商天下新輝煌。
湖南平商聯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長沙市平江商會為實現產業強會,強力推進商會商務發展,利用股權交叉互持,最終實現平江商會會員利益共同體架構而組建的核心組織,平商創智中心是平商聯創擔綱打造的第一個項目,該項目將高標準、嚴要求,精心組織、精心管理、精心施工,以一流的質量、一流的速度和一流的效益,確保項目順利建設,早日竣工,努力把平商創智中心項目建設成為聳立于隆平高科技園的創智型新地標,為隆平高科技園和美麗星城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開工儀式上,項目監理單位、項目建筑施工單位等項目合作方負責人紛紛上臺莊重承諾,將認真履行職責,精心組織施工,以一流的建設速度,一流的作業效率、一流的施工質量,高標準、嚴要求,將平商創智中心建設成一流的樣板工程和一流的精品工程,向隆平高科、向平江商會交出一份一流的滿分答卷。
平商奠基宏偉大業拔地起,創智啟航九鼎財富乘風來。平商創智項目奠基開工,必將載入輝煌平商的歷史史冊,成為平江商會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湖南平商聯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長沙市平江商會為實現產業強會,強力推進商會商務發展,利用股權交叉互持,最終實現平江商會會員利益共同體架構而組建的核心組織,平商創智中心是平商聯創擔綱打造的第一個項目,該項目將高標準、嚴要求,精心組織、精心管理、精心施工,以一流的質量、一流的速度和一流的效益,確保項目順利建設,早日竣工,努力把平商創智中心項目建設成為聳立于隆平高科技園的創智型新地標,為隆平高科技園和美麗星城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開工儀式上,項目監理單位、項目建筑施工單位等項目合作方負責人紛紛上臺莊重承諾,將認真履行職責,精心組織施工,以一流的建設速度,一流的作業效率、一流的施工質量,高標準、嚴要求,將平商創智中心建設成一流的樣板工程和一流的精品工程,向隆平高科、向平江商會交出一份一流的滿分答卷。
平商奠基宏偉大業拔地起,創智啟航九鼎財富乘風來。平商創智項目奠基開工,必將載入輝煌平商的歷史史冊,成為平江商會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記者慕名走訪了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大槐樹鎮的秦壁村。
該村座落于洪洞縣城東南1.5公里的洪崖壁下,北臨澗河,西靠霍候一級公路,處于山西省大運經濟發展軸線之中。全村常住人口5300人,耕地面積4838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近年來,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秦壁村積極響應上級號召,落實黨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在村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帶領全村百姓將秦壁村打造成一個宜居、宜業、經濟繁榮的“美麗鄉村”。
一片片綠油油的蔬菜、一排排整齊的大棚、生態園中桃紅梨白、一片片的桃樹林和梨樹林,點綴著這里的秀榮。這是在洪洞縣大槐樹鎮秦壁村可以看到的情景。
走進秦壁,便會看到平坦堅實、總長達27.5公里的水泥路,實現了“村連村”、“戶戶通”、整齊劃一的led路燈、硬化標準的“四縱四橫”,蔬菜基地田間循環道路、煥然一新的18個垃圾池和填埋場、超過12萬平方米的栽植綠化面積、和諧美麗的新型農民社區、村莊環境狀況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為秦壁村步入快車道奠定了基礎。
秦壁村是山西省首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之一,先后被授予“中國蔬菜特色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十大特色產業村”等榮譽。2011年,中組部授予秦壁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14年該村被評為“全省最美旅游村”。
“現在村民們不用外出打工,在自家地里掙的錢要比打工還多。”村支部書記劉小平感慨地說,近年來,秦壁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工程,率先在洪洞縣乃至全市走出一條以種植無公害蔬菜為主導產業的致富路。相繼建立4000畝蔬菜基地、蔬菜批發市場及冷庫,還成立了晉豐種植有限公司蔬菜協會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生產的大蔥、黃瓜、豆角、辣椒4類產品均獲得國家綠色產品認證,并注冊“秦壁牌”商標,年產銷蔬菜2200余萬公斤,產值達3000余萬元,并在全縣設立7個蔬菜直銷點,為附近社區居民提供新鮮綠色蔬菜。走在了全市新農村建設的前列,并建設完成了108座冬暖式大棚和育苗連棟大棚,蔬菜批發市場、冷庫、蔬菜協會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便民服務體系應運而生,為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雙豐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由蔬菜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社與會員簽訂的購銷合同,給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按保護價收購產品,讓村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劉小平書記告訴記者,“秦璧村有傳統的栽植大蔥歷史,原先由于農民科技素質低,在大蔥的育苗上沿用傳統技術,育出的蔥苗質量差、效益低。”他說,也有村民種植豆角、黃瓜等蔬菜,但都是零星種植,形不成產業,嚴重制約秦璧村的蔬菜產業發展。
劉書記介紹道,為了方便對菜農的技術指導,小麥研究所的專家幫助村里建立起科技站,晚上用多媒體進行蔬菜技術培訓,短短一年時間就提高了村民的種植水平,菜農的收益比過去增加了30%以上。
山西是煤炭大省,而今,面對煤炭經濟寒潮,山西省正在轉變發展思路,政府提出“要加快把旅游業打造成山西新興支柱產業”。
為了應對現代快節奏生活下人們對短期、雙休日觀光度假的市場需求,突出高附加值的創意農業、高品質的有機農業、高科技的生物農業和高信譽的品牌農業,有效整合秦壁及周邊生產、生活、生態資源,秦壁村積極響應上級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以高人氣的休閑農業為切入點,以現有地方資源為基礎,以旅游市場為導向,以科學技術為動力,以品牌打造與增資為目標,打造成一個集農耕文化、科普體驗、認購采摘、健康養生、觀光旅游、歷史人文、休閑度假、兒童娛樂、科技農業等于一體的大型規模綜合文化示范園。
秦壁生態休閑農業旅游文化示范園項目規劃占地5000余畝,總投資9197余萬元,走進核心園區可以看到:精品農業展示區、文化創意研發區、生態農業觀光區、休閑娛樂區、農耕文化演繹區、綜合服務區六大功能板塊,融科學性、藝術性、知識性、觀賞性于一體,構建“休閑、創意、科技、有機、品牌”多維理念融合的產業鏈和價值體系。其中的休閑觀光采摘園,在秦壁設施農業基礎上發展而來,是臨汾市內設施最為完善的高標準觀光采摘果園。占地2000余畝,集油桃、葡萄、草莓等新品種引進、研育開發、精品高效生產、良種苗木繁育、栽培新技術推廣、產品苗木營銷服務及旅游、觀光、采摘、商務、娛樂于一體。大力規范、引導和發展農家樂、農業旅游園以及現代新農村等鄉村旅游產品,以文化體驗型鄉村旅游產品為特色,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為游客提供一種真實的、感性的、可觀的、可體驗、可參與、全方位的本土文化體驗空間。目前園區已發展成為一年四季一季觀花,三季采果之休閑觀光格局。果園采用園林式設計,風格玲瓏精巧,優雅經典,園內種植有上百個珍稀喬木及花灌木,環境優雅并配有自助餐飲,設施完備,游人可盡情享受綠谷之美自然之樂。
記者了解到,2000年,年僅33歲的劉小平高票當選秦壁村村委會主任。由于他年富力強、視眼開闊、敢想敢干、敢為人先,村民們懷著莫大地期望為他投出信任的一票。這沉甸甸的一票成為了秦壁村發展的歷史轉折點,從此步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快車道。村委班子通過上下同心,不計付出,把秦壁村打造成山西省首批新農村示范村。
2006年,秦壁村的新農村建設在劉小平和兩委班子及村民共同努力下,以蔬菜產業為主導的“一村一品”工程走在了新農村建設的前列。在他的積極努力和爭取下,4000畝綠色無公害蔬菜獲得國家綠色認證,大蔥、黃瓜、菜豆、辣椒四類產品注冊“秦壁牌”商標,蔬菜批發市場、冷庫、蔬菜協會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便民服務體系也應運而生,為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雙豐收提供了堅強的保證。
在農業科技服務方面,劉小平經過多方奔波,不辭千辛萬苦與山西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實現“聯姻”,秦壁村成了3家的科學實驗基地,并有專家在秦壁村常駐指導。秦壁村村民在科學種植、合理施肥、測土配方等方面定期進行每年不少于30次的科技培訓,從根本上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水平,帶動了周邊村莊2萬余畝蔬菜基地的發展。目前,全村已有83人獲得了省農廣校頒發的農業初級專業技術職稱。
秦壁村以全新的形式“基地+農戶+市場”引領著全村的經濟發展。每年年初,在村支委的領導下,由蔬菜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社根據年初與會員簽證的購銷合同,給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中、產后服務,按保護價收購產品,為農戶降低了投資風險、縮減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利潤。
秦壁不僅要美,更要有“內涵”。秦壁村黨支部深刻地認識到,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必須不斷提高全體村民的整體素質。為此,秦壁村投資修建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各種健身器材齊備,活動項目逐步豐富;修建了占地200余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動中心,包括農家書屋、活動室、棋牌室、展示室、資源共享室、教育培訓室等,共有藏書3000余冊,定制報刊雜志15余種;另外還配備了10臺電腦,3臺投影儀;教育培訓室內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備,可同時容納120人進行培訓學習;投資130余萬元建起了一所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的高標準教學樓,為基礎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秦壁村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積極推進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充分利用農閑時節,以村民大會的形式,先后邀請縣、鄉司法人員來宣傳各種法律法規,使村民法制意識明顯增強。其次是大力構筑精神文明載體,在逢年過節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全面動員、人人參與。展示剪紙、燈展等傳統民間技藝、成立威風鑼鼓隊、秧歌隊、籃球隊、演唱隊、民兵連等,秦壁村的百人威風鑼鼓隊,曾多次代表省、市、縣到外地參加表演,贏得了廣泛好評,甚至還登上過中央臺的大雅之堂。與臨汾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中央七套《誰不說俺家鄉美》等單位共同策劃完成了不同主題的大型文藝演出,進一步擴大了秦壁村的知名度。反映農村經濟發展、思想道德、文化環境、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文化娛樂活動也很有特色,由該村“藝術?老人”組成的農民業余文化宣傳隊,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吹拉彈唱,充分顯示了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強烈,也展示了樂在農戶的風采,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明修養。再是堅持易風移俗與樹新風結合,提倡喪事簡辦,喜事新辦,開展了“五星級文明戶”、“衛生模范戶”“好媳婦兒”、“好婆婆”等創建活動,并實行動態管理。“幫扶弱勢群體,構建和諧村居”也一直是村工作的主旋律,逢年過節,村里給十幾戶困難、貧困戶送去生活用品,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黨的溫暖與關愛,全村呈現了一派祥和、文明、知禮、明信、各業發達的蓬勃景象。秦壁村先后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綠色小康村”、“中國蔬菜特色村”、“山西省最美旅游村”、“山西省文化示范村”、“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等榮譽。黨支部書記劉小平同志先后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農村優秀人才”、“國家級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 ”等榮譽。
秦壁人也在用內外兼修的方式塑造著秦壁村精神文明的底蘊。既不是一場高喊“脫貧致富”口號的運動會,也不是涂抹一張外表華而不實的水彩畫,而是如秦壁村這般集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綜合發展的有機結合體,是實實在在提升農村百姓的幸福感。
讓農村變成“花園”,讓農業更為賺錢,讓農民變成“老板”,美麗鄉村的建設在未來一定會讓“三農”產生質變,將農村改造成世外桃園,讓城市向往農村。
如今的秦壁村已發展成為集采摘、休閑、觀光、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文化創意生態農業園區,形成鄉村環境與農業協調發展的良性生態循環,有力推動了綠色、健康、文明、清潔的現代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