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偉聰
摘要:目前,隨著第三支柱的迅速發展以及第一、第二支柱委外投資的進一步推進,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的速度正在加快。目前在我國,加快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運作已是大勢所趨。本文從現狀和問題入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析了當前養老保險在投資運作,投資策略和資本方面的一些挑戰。最后,給出了養老基金在運作模式,投資管理等方面的市場化發展戰略,提出了養老基金市場化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
一、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現狀
在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越來越成為一個需要人們去重視的一個話題。為了引起人們對人口老齡化這個問題的重視,聯合國大會在一九九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通過了一項決定。聯合國大會決定,將每年的十月一號定為國際老年人日。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和經濟后果所確定的分類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七時,這意味著該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8年底,我國的65歲及以上人口為15831萬,占總人口的11.4%。這意味著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和相應的對策可以描述為眾多。面對越來越嚴重的養老金支付壓力,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推動養老金的市場化運作,構建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目前,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可謂繁多。比如調整產業結構,調整養老保障系統等等。中國的養老基金投資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一直在實施只存存銀行和購買政府債券的規定。十多年來,平均運行率僅為2.32%,而且大部分時間都低于價格上漲,面臨著大幅貶值的風險。相關人士預測,要實現養老基金的收支平衡,許多國際媒體聲稱,在將來將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二、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規模小且上交節奏緩慢
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委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熱情不高。資本解散的低意愿和緩慢的步伐將使資金收集困難,不會形成規模效應,這回限制基金的投資業績的改善,造成基金投資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是由于養老保險的籌劃程度的。因此,很多養老保險的資金比較零散,比較分散,根據統籌標準,我國的上海,北京,青海等地已經實現了省級的基本養老金制度。大部分省份仍為縣級??傮w規劃水平低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資金平均規模很小,扣除日常開支和儲備資金后,可用于委托投資的資金規模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委托投資基金歸集鏈條長,資金上解至社保理事會需要經過多個層級,這一過程中很可能出現道德風險,降低了基金歸集規模。第二點是在理事會和地方之間缺乏一個能夠使得雙方進行有效的共同的機制,因為兩者之間互相存在信息不對稱,導致他們對于如何進行投資管理也存在不同的意見。理事會不清楚地方上對于基金的收益要求以及安全要求,地方上也不清楚理事會在投資過程中是如何進行投資或者說是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的,這種不對稱導致地方上投資熱情低落。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的歸集規模以及效率變成了妨礙其投資活動正常開展的一個極大的障礙。
(二)投資運營模式存在缺陷
在相關政策出臺之后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向了中央政府運營模式,委托社保理事會對全國范圍內各個省級行政區的養老保險基金進行管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還不夠完善,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在投資工具上缺少避險的工具和具有穩定回報的長期品種;也缺乏相應的專業化人才,并且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中,市場的管理運營不到位,所以投資的風險性比較大。這都成為我國社?;鹗袌龌l展的阻礙。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機制還不夠健全,基金的投資方式還不夠完善。所以為了保障基金的安全性,相關部門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比如規定全國養老保險金的貨幣資產投資、國債以及銀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50%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不得高于40%等等。因此這樣就會形成投資收益率較等現狀。在市場化發展的初期,做出相應的限制是有必要的。但是隨著規模的增大,這不應當成為一個長期的投資運營制度選擇。
(三)投資策略偏向保守
國內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層級劃分,還存在著種種問題,比方說投機思想濃厚,在股票的注冊或者交易方面,還缺乏足夠的規范,缺少保護投資者的法律條文,在這種情況下,養老基金貿然進入股市會承擔極大的風險,基金理事會之所以不愿意將資金投入此領域當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基金理事會內部的管理不透明,而且其信息披露具有遲延性,普通大眾沒有途徑了解到基金投資的內部層次,同時再加上媒體在報導新聞時所帶來的一些誤導性或者是其報導無法全面的反映真實狀況,堅持認為進入股市的話會對其安全性產生難以承受的影響,這種情況也導致了投資的決策者在決策的時候總是保持著慎重的態度。對養老基金的投資過程進行監管的工作是由多個部門共同進行的,但是目前的問題是各監管方的權責不明,而且因為缺少足夠的監管人員并且監管人員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同時還缺乏足夠的社會監督,所以造成了監管工作難以落實到位,資金被無故占用,消息不能全面而具體向大眾披露,缺少透明度。
三、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提升養老保險統籌層次
將全國范圍內的養老基金進行統籌管理能夠將資金的規模效應最大化的開發出來,能夠極大的促進養老基金投資過程的專業化和市場化。若想在全國范圍統籌管理的話,則必須將各方之間的關系協調好:首先,群眾福利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沖突。對于地方上來說,他們認為將基金留在地方上讓地方對其進行統籌可以對當地的經濟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若是由中央來統籌的話則地方經濟會受到損害。然而事實上若能夠通過中央統籌使得基金能夠建立良好的發展狀況,則受益的是全國的普通民眾,若是統籌不當的話則有可能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危害;然后是協調好整體和局部的經濟。我國有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這些區域內部當前的基金狀態都有差別,東部沿海地區的某些省份可能現存的養老基金比較多,而北部或者西部的一些省份的養老基金可能已經發生了虧空,若是由中央來統籌的話,可能一些現存的養老基金剩余較多的省份的利益會受到影響,但是我們清楚的知道,養老保險制度屬于基本國策,維護其平穩是處于整個國家的利益需求;最后,協調短期和長期的關系,改革可能會在短時間之內遇到較大的困難。
(二)完善投資運營模式
為了投資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就必須要搭建一個良好的運營機制。這里認為建立一個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歸屬于國務院的投機機構,使其能夠以公司的形式市場化運營。具體實施的話第一步就是創立一個獨立的機構,其在運營過程中追求的目標是達到足夠的長期收益而不再過分的注重短期收益;第二步是在獨立的投資機構和客戶之間搭建起一對一溝通的模式。溝通在運營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溝通不僅能夠使地方上對資金的流動過程以及所遵循的投資策略有充分的了解,還能夠讓投資機構對地方所能夠接收的風險以及希望達到的收益有充分的了解,這樣便在極大的程度上消滅了信息不對稱;還有發掘一個在兩者之間順暢的周轉資金的通道。在預留一定的資金以保證未來可能需要進行的支付工作不中斷的前提下將剩余資金委托他人進行投資,在按照市場規則扣除管理費后,將管理收入返還給客戶。
(三)提高投資管理能力
在能夠保證安全以及收益的前提下,逐漸增加管理能力。首先,在投資過程中拋棄以往的短視的態度,多考慮長期的收益,除了一些固定收益的產品或者貨幣類型的產品之外,還應該多考慮一些其他的債券、基金類的產品等來增加長期收益。通過建立目標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績效管理能力。在對完成資產配置的工作以后,需要對投資的各項產品根據其特點設定不同的投資目標。比方說,對基金類產品,要結合通常情況設定最低投資目標,對債券、股票等產品要設定平均投資目標,然后以投資目標的完成情況作為評價投資行為的核心指標。通過此系統可以增強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在所配置的資產擁有相對來說比較高的收益水平的時候,就要通過此系統來評估未來可能存在的風險,然后對收益率進行換算。
結論:
新的挑戰意味著新的機會,在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發展的浪潮中,結合自身實際規劃,以市場化為核心要務,不斷完善其發展模式,爭取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市場化發展,滿足市場化發展的需求。本文國內當前的養老保險在將來的市場化進程中有可能碰到的種種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了相應的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案。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為我國今后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并且為我國的保險行業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楊延偉.養老保險基金的市場化發展是必然趨勢[J].金融經濟,2017
[2] 尤靜波.對于西方國家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模式對我國的啟示和借鑒[J].時代經濟,(2017)
[3] 楊北冬.我國社會養老保險融資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6
[4] 趙鑫,劉陽,夏蘇蘇.民營養老機構融資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5
[5] 馬智利,魏靜,馬敏達.我國養老地產項目融資模式應用研究——以共有產權模式為例[J].建筑經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