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概述了效益審計的工作流程,具體包含:審計工作方法、查證途徑、評價機制;并且提出了在財政預算中,執行審計時所采取的效益審計,應制定的工作流程為:構建符合標準的績效評價體系、開展有序的審計流程、進行區域性財政活動評價,促進國家財政工作有序發展。
關鍵詞:財政預算;效益審計;專項資金
引言:加強審計監督力度,建設以評價為核心的預算效益審計體系,是黨政對審計工作的崇高要求。財政資金的經濟回收評價,成為審計報告的重要內容;審計機關執行經濟回收預算,逐漸發展成為審計工作的核心項目。因此,財政預算審計程序中,加強審計監督力度,踐行效益審計工作勢在必行。
一、效益審計的工作流程
(一)審計工作方式
財政預算執行審計過程中,采取效益審計方式,應與傳統執行審計工作相區別,著重關注審計工作的方法與策略,并且給予一定創新。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的執行方式,利用審計調查的工作職權,獲取具有較大范圍的、內容相對靈活的投資項目信息,有助于審計工作的繼續展開;提升專項審計的工作比例,以揭露不良投資為基礎,避免財政資金損失,提升財政資金的管理能力;加強審計技術的廣泛應用,開展智能審計流程,減少人為工作失誤,提升審計工作精準性,深度挖掘財政存在的潛在危機,發揮審計工作價值,開啟高效性審計工作。
(二)審計查證途徑
審計查證方式,具體表現為:常規審計技術、現代財務管理政策;常規審計技術包含:審閱方法、核對方法、抽樣調查、盤點排查等;現代財務管理政策包括:量本利分析法、線性計算規劃法、投入產出計算法、凈現值法等。其中量本利分析方式,屬于一項以決策角度出發的審計技術,依據項目產值、投入成本、經濟回收,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開展比較分析,選取具有經濟性的投資計劃。
(三)審計評價機制
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期間,應科學開展效益審計評價流程,分別采取定性、定量方式;定性是以成功經驗為評價參考因素;成功經驗,指的是權威性評價專家的經驗理論,對項目成功概率給予結論性評價。項目成功性質,分為五個劃分層次:絕對成功、一般成功、小部分成功、未獲取成功、全面失敗。定量指的是差額評價法、相似項目對比分析評價、分化項目評價法等。
二、在財政預算執行審計中應用效益審計的方法
(一)構建標準化績效評價方式
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工作流程中,應確定效益審計的工作重心,以資金流向作為效益評價的關鍵內容,保障財政資金的效益評價具有時效性。當前,國內財政支出項目包括:已有項目財政支付,國有企業的經營性投資:交通,運輸等項目;公共機構的財政扶持、比如醫院,具有公益性醫療社會效應,學校,是公益性的教學機構,圖書館,公益性信息文化建設,敬老院,公益性幫扶老人生活機構;政府部門辦公經費,出差費、員工餐費、住宿費等[1]。
審計工作人員應設立評價的核心內容:項目投資風險等級評價、單位經營性狀態評價、部門業績完成比率評價;并且以核心內容展開評價標準與審計工作內容。審計部門充分借鑒國際審計流程,確立評價工作的審計對象,明確審計項目所包含的范圍,依據項目性質應采用的審計方式與評價途徑;分析國內經濟發展趨勢,結合國內經濟實景,制定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采取指標評價方式,保障審計工作的順利完成,推動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工作的良好實施。
(二)有序開展效益審計工作流程
效益審計工作,應制定具有流程性質的工作體系,以便于審計工作有序化、流程化,減少重復作業帶來的工作繁瑣;制定有序性工作流程,有利于嚴格開展審計財政項目,保障審計工作的全面性;有序化的審計工作,促進效益審計工作高效率完成。
第一,開展大型財政投資項目的審計工作。在大型財政投資項目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開展審計工作,來獲取普遍性經濟回收信息;選擇具有潛藏風險的投資項目,開啟效益審計流程,排查風險元素,財政部門保障經濟回收。以重大潛藏風險作為切入口,提升財政投資風險鑒別能力,保障國有財政投資的經濟效益[2]。
第二,審計署應開展區域性審計試點工作,配合效益審計工作順利開展,輔助效益審計人員探索效益審計工作的必要性,并且采取正確推廣措施,讓效益審計被審計部門廣泛應用,綜合提升國內經濟水平。
第三,增強審計部門之間協調合作效應,獲取各地區財務部門的政策扶持,保障效益審計的良好發展,讓效益審計滲透在財政支出的各個環節中,發揮其職能價值,加強財政投資項目的經營性監督效果,促進效益審計工作良好完成。
(三)開展區域性財政活動效益評價
第一,結合公共財政的基礎性建設需求,分析地區財政支出的經濟回收效益,總結經濟效益所應關注的審計目標、監督內容、所適用的審查方式等;
第二,依據區域性財政支出規律,科學制定區域性財政經濟回收評價體系,研究審計目標的權重指數,加強效益審計監督力度,分析投資項目發展趨勢;
第三,收集地區性財政支出經濟回收數據,并且以經濟效益數據為基礎,開展審計評價,建立地區財政支出經濟回收評價適用性標準,為區域后續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第四,開展區域間經濟效益對比,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審計評價流程,大力支持全區域財政支出的效益審計工作,以審計評價數據作為區域性發展與決策的參考性內容。
結論:綜上所述,預算績效審計工作處于發展階段,適用于國家財政部門,有利于提升財政審計工作效率,增加財務支出的監督職能;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相適應的審計工作,提升審計工作的精準性,深入挖掘投資項目的風險因素,保障財政部門資金安全。
參考文獻:
[1]尹琦慧,孫恩慧,馬璐瑩.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監督對策分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8):252.
[2]宮世琦. 國有企業效益審計指標體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
作者簡介:
程欣欣( 1989-),女,蒙古族,籍貫: 黑龍江泰來縣 ,單位:呼倫貝爾市預算編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