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徐海燕
“我是黨員,我先上……”
2月1日,省電力公司融媒體中心記者徐強在朋友圈發布一條微信,獲得點贊無數。照片中,這位58歲的老黨員手拿相機,眼神堅定。他的身后,是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河南版“小湯山”醫院。
就在這一天,徐強又一次來到河南版“小湯山”醫院電力保障工程建設工地。為了拍好照片,他幾次跳進電纜溝內,兩腳沾滿了泥土。因為戴著口罩、爬高上低、不停變換拍攝姿勢,他有點呼吸不暢,身上也出了汗。鄭州供電公司員工韓彥和徐強是攝影老搭檔,這天他也在工地。“平時他老跟不上我們,但他拼的時候,我們跟不上他。”韓彥說。
這已是58歲的徐強連續第四天到工地報到了。早在1月27日鄭州供電公司剛剛接到醫院電力保障工程建設任務之時,徐強便得知信息。經歷過2007年抗冰搶險、2008年抗震救災宣傳戰役,徐強敏感地意識到,這是省電力公司的要事,這是國家的大事,他要去拍攝,留下珍貴的建設瞬間。
春節期間,單位重要工作一直未停,徐強作為攝影記者也一直在加班,甚至除夕晚上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聽說徐強又主動去拍工地,女兒徐雙很擔心:父親曾做過心臟支架手術,不能過于勞累;疫情蔓延,他除了口罩外,并沒有別的防護。
“姑娘啊,疫情當前,電力不能缺位,記者不能缺位,黨員更不能缺位!”對于徐強的堅持,女兒最終選擇理解,她在微信上說:“老爸一把年紀了還是吵著要沖到前線。作為家屬,只愿一切安好!”
在工地的幾天,徐強將鏡頭對準了緊張的施工場面、樸實的建設者,用一幅幅紀實照片展示了平凡之軀演繹的電力速度、河南速度。他的照片配發在新聞稿件中,相繼被電網頭條、《國家電網報》《河南日報》《大河報》等媒體采用。
1月31日23時27分,河南版“小湯山”醫院供電保障設施成功送電。“我們的電力工程建設,也是一場與疫情的競跑。見證并記錄工程建設,是我的責任所在。”徐強說,他還策劃了一組反映保障河南主網安全的圖片新聞,將陸續在自辦媒體和社會媒體發布。他說,要讓更多的人看到,在非常時期,電網堅強,電網人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