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
本期我們聊的話題,就是肺炎高熱。在老年人中,肺炎的發生比率是比較高的,而肺炎引起的高燒,是一個必須要處理的問題,否則持續的高燒會引起身體的嚴重消耗,甚至導致嚴重的后果。
關于這個問題,我的心得,就是向民國名醫張錫純學習來的生石膏粳米湯。
生石膏的神奇作用
關于生石膏,一般醫家都認為它太寒,可是張錫純在研究了《神農本草經》以后,再加以實踐,認為它僅僅是微寒,“是以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對于這個問題,我是支持張錫純的,在肺炎患者高熱的時候,我會把生石膏用到五十克到六十克左右。
在張錫純的醫案里,生石膏的應用非常廣泛,各種疾病中的發燒,他都會用,一般用的比較多的是外感熱證,各種咽喉腫痛等等。其實這樣的疾病,我們多會用一些清熱解毒之藥,甚至有些人會認為這些藥可以殺滅病毒細菌,就是所謂的外邪。可是,生石膏并沒有這種殺滅什么的作用,它只是幫助人體降溫,用中醫的話說,是透邪外出,清熱,給身體創造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然后,再去化驗,白細胞就降下來了,肺炎的病兆消失了。
現在很多中醫用西醫的思維方式,認為病毒細菌一定需要用藥物殺死,所以除了使用抗生素,往往使用很多“清熱解毒”的中藥。但是,生石膏的病例,體現了完整的中醫思維,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張錫純的醫案,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他就是單純用的生石膏,稍微配合幾味其他中藥,什么“清熱解毒”、“殺死細菌”的藥物都沒有用,患者就燒退了,然后身體就恢復了。那么,到底這些外邪是誰殺死的呢?是人自己的身體,其中的奧秘,耐人尋味。
生石膏與米湯的“絕配”
在配合生石膏熬制的過程中,張錫純曾經用過兩種食物,一種是粳米,也就是今天的大米,他曾經用粳米和生石膏熬,兩者分量相同,等大米熬熟了,這個生石膏粳米湯就好了,他就給患者喝這個米湯,效果居然非常好,喝下去以后,因為米湯溫熱,所以可以發汗,同時生石膏清熱透邪,這樣燒就退了。這個思路,來源于張仲景的白虎湯。在白虎湯里面,張仲景就用了粳米,為的是使得汁液粘稠,可以使得藥物逗留中焦,同時米湯可以輔助胃氣,祛邪外出。
后來,張錫純又獨出心裁,使用了懷山藥配合生石膏,因為懷山藥本身就有大補脾肺的作用,我做過很多次實驗,熬懷山藥糊糊,溫熱的時候喝下去,就會緩緩發汗。這是飲同樣溫度的熱水達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一直提出,懷山藥有扶正助汗的作用。
但是,我的體會是這樣的,單獨用懷山藥和生石膏熬湯,退熱的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后來我分析是缺乏了粳米的逗留中焦的粘性,所以,我在使用的時候,會把粳米和懷山藥都放進去,一起熬,這樣,效果就非常突出了。
患者虛弱要加入黨參
最后是黨參,張錫純說:“惟熱實脈虛者,其人必實熱兼有虛熱,仿白虎加人參湯之義,以人參佐石膏亦必能退熱。”這也是張仲景的思路,張仲景在白虎加人參湯里,就用了生石膏和人參相配伍,后世曾經有中醫總結,對于身體虛弱之人,如果單純用大量的生石膏,則恐正氣難以支持,恐生變證。因此,張錫純在用大量的生石膏的時候,如果患者是比較虛弱的,則會配合黨參,這就是名家的高明之處,滴水不漏,考慮周到。
因此,我在這個方子里面,會用生石膏,配合粳米、懷山藥、黨參,在正氣非常不足的情況下,會把黨參換成人參。
所以這個方子是這樣的:生石膏六十克、粳米三十克、懷山藥三十克、黨參十二克。
添水熬粥,等到大米熟了,把米湯倒出來,放溫。
危急時刻的“救命方”
在喝的時候,要記得不是一下就給患者喝下去的,而是先喝一小碗,看看是否微微出汗,如果微微出汗,等半個小時,看看是否退熱,如果燒退了,就不必再喝后面的了。剩下的藥物,可以放在冰箱里保存,看看第二天是否會用到。如果沒有出汗,也沒有退熱,則繼續喝一小碗,再觀察,依此這樣下去。張錫純說:“必煎湯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溫飲下,熱退不必盡劑。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懼,且欲其藥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涼不至下侵致滑瀉也。”
根據我的經驗,一般情況,通常一晚上就可以退燒。有的時候,第二天發燒會稍有反復,但是熱度往往不高,可以繼續服用,直到不再發燒。
此時,該用什么治療肺炎的藥物,還用什么藥物,但是,在燒退去以后,則治療的效果會好很多。
如果黃痰較多,配合復方鮮竹瀝口服液,多用幾支則效果更好。
這個生石膏湯,完全是張錫純的思路,我的體會是療效迅速,可以短時間扭轉病情,給醫者留下治療的空間,我現在推薦給大家。如果說什么方子可以救人,這個方子,確實在危急的時候,可以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