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潔芬
隨著一系列國產動漫影片的票房大爆冷門,讓廣大動漫迷對國產動漫的未來重燃希望,希望國產動漫業能再現1961年《大鬧天宮》時的輝煌。雖然動漫迷們翹首以盼充滿信心,但業內人士卻苦不堪言,面對重重困難,力求突圍。
(一)人才
人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人才儲備不足。目前,動漫行業的從業人員的輸出主要是高校動漫專業和社會培訓機構,近年來,我國已經有近300所高校開設了動漫專業,但總體來看,動漫人才的輸出仍然無法滿足國內動漫產業對動漫人才的需求。而社會相關培訓機構,很多是缺少專業資質,只是為了搶奪動漫產業的紅利,最后導致人才輸出的質量不高。而且培訓機構教授的主要是技能方面的知識,但這只是基礎,動漫人才更需要創新和審美方面的素養。而且教育培養和產業脫節非常明顯。比如特效公司的人才主要來自社會培訓機構,21世紀前10年,培訓機構對行業有很大幫助,課程體系、教學質量不低,對接得很不錯。但是從2012年開始,當國內的后期行業一直在追趕好萊坶快速奔跑時,商業培訓機構沒有及時跟上腳步。人才補給在2013年左右斷層了。
第二,人才結構不夠完善,一部動漫的制作需要掌握各種技能的人才的通力配合。制作一般需要劇本、美術、分鏡、模型、特效、渲染等各方面的人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特效等中后期制作中國水平不差,其實是前幾個環節更加薄弱。一部電影的好壞,劇本是基礎,分鏡是關鍵。往往分鏡定下,故事的敘述效果也就定了。分鏡導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奇怪的是,國內動畫和影視專業里,幾乎沒有“分鏡專業”,一般只有一門分鏡課而已。分鏡的地位長期以來被弱化,國內很少有專業分鏡人才。除此之外,如果影片涉及三維技術,那就還需要一個視覺開發團隊,專門研究如何把平面設計變成3D的可能性,需要用到哪些技術、哪些軟件,表現某個環節時是否會出問題,是否需要重新研發等等。涉及動漫后期的部分,最近視效預覽屢被提及,視效預覽在電影中能充分幫助導演規劃制作,好的視效預覽師其實相當于導演,他必須既懂導演這一套,又會后期特效技術。而在國內,這樣精通前后期的復合型人才非常難找。除此之外,動漫配音人員、制作統籌人員、藝術指導等人才也都缺乏穩定的定向輸出。一方面,動漫制作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緊密合作,但現實情況是,細化下來,實際很多環節的專業人士都是空缺狀態,最后不得不由其他崗位的人員兼任,這樣效率既低出來的效果很多時候也不夠理想。
(二)資金
動漫產業作為國家非常重視的文化扶持產業的一部分,吸引了很多資本的進駐。動漫制作經費驚人,前期不得不吸納一些外在投資,但因為投資公司對動漫行業的特點并不了解,或者說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只希望能盡快看到投資的動漫項目完成后播放,開始賺錢。這種急功近利的思維與動漫制作需要深耕細作、慢慢打磨的特點是背道而馳的。很多動漫從業人員的兩難之處就在此處,一方面,如果不吸引投資,項目會面臨經費不足的窘境,但一旦有了投資方的加入,項目就進入嚴格的流程化管理階段,投資方對于作品完成度的關注高于對作品質量的關注,為了趕上進度,制作方不得不降低對于作品質量的要求。
1.高壓低薪,人才大量流失
目前,很多動漫企業的人員都是超負荷工作狀態,特別對于一些立志做原創動漫的企業更是如此。企業人員的收入是直接和業績掛鉤,這種績效管理方式其實并不適合動漫企業的管理。因為動漫制作強調“匠心”,作品需要慢慢打磨,不能盲目追求速度,這樣才能出精品。像宮崎駿工作室的員工就采用的是固定薪酬制。皮克斯員工2000多人,“養”起來的研發人員就有200多人。索尼可以投入上千萬美元用于技術研發,不急著賺錢。比如皮克斯、迪士尼、夢工廠等在創意階段有30多個步驟,從創意、分鏡、樣片再到投資,一路經歷各種評審環節,庫存里有大量這樣的項目,有些作品如《史萊克》一直到10年以后才真正進入制作。但國內的業界形態就是,一部動漫項目一旦接受投資,就要不斷接受投資方的進度檢查,被催促著盡快出作品,在這樣的模式下,很多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工作就被直接對付過去了,只求進度趕上。高強度工作、相對較低的薪酬待遇,這導致很多真正有能力的動漫制作人員,最后迫于生計,不得不放棄理想,向現實低頭。大量動漫制作人員,被出價更高的游戲公司、CG公司、影視后期公司挖走,去做純技術的工作。
2.技術
一部動漫作品的完成,除了人員的組成合作,還需要一些擁有技術專利的公司合作。但現實情況是,出于對知識產權和人才流失方面的擔心,國內的很多公司并不愿意進行合作,這就導致出現了技術壁壘的現象。卡梅隆拍攝《阿凡達》前,花了多年時間研究3D立體拍攝,他找到一家制作公司,對方已擁有相關技術,但要符合電影拍攝需要,必須再聯合其他幾家公司一起研發,于是瑪雅、索尼等來自全世界各大公司的技術人員合作,結束后各自擁有專利。后來,索尼把新型攝像機直接取名為卡梅隆3D攝像機。
在動漫制作領域,因項目需求,各家頂尖大公司派遣技術人員通力合作,擁有各自專利的新產品。這種模式,在中國動漫產業內,甚至整個影視行業都很少見。
3.運營
運營的問題中最突出的是作品的宣傳傳播和價值變現問題。國產動漫作品包括一些爆款作品,它們的走紅除了本身的質量過硬外,受到關注和追捧主要靠播出后的口碑傳播,前期的宣傳力度都是不夠的。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經費不足,所有的經費都放在制作上,根本無暇顧及宣傳推廣費用。另外再就是價值變現的問題很突出,按現有的模式,打造出一款爆款動漫IP非常不易,但打造成功之后,就是簡單的通過授權IP的方式獲得利潤,再加上票房收入,就開始專心制作下部作品,白白放過IP熱度最高的時期,這是非常可惜的。
(一)開展校企合作,定向培養人才
對于人才儲備和人才輸出方面的困境,最優的解決方案是和正規院校開展校企合作,企業協助校方進行專業設置,課程設計,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工作,并提供實習機會和參觀學習的機會,甚至可以提供技術人員到高校進行專題講座,課程講授,這樣校企緊密聯接在一起,才能培養出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另外對于人才數量不足方面的問題,動漫企業可以對外開設動漫培訓業務,從中篩選有潛力的人才。另外就目前而言,動漫培訓這塊市場是一塊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但目前市場上的培訓機構良莠不齊,甚至很多沒有專業資質,如果有知名動畫公司開辦的培訓機構,肯定更有信服力。
(二)資金來源多樣化,篩選投資方
目前動漫企業之所以這么被動,還是資金來源太單一,項目要持續下去,就只有尋找投資方,雖然動漫項目的投資額一直在上升,但投資方的專業認知卻一直沒有提升上去。只有從投資具體的動漫項目轉為投資有潛力的動漫公司,愿意進行長期的扶持培養,市場上存在幾家長期穩定投入藝術和技術的大公司,才能形成良好的動畫產業生態圈。動漫企業自身也需要積極開拓各種相關業務,形成多樣化的資金來源渠道,比如提供收費表情包,制作動漫廣告,開辦動漫培訓班,制動動漫短視頻等等。
(三)績效解綁,穩定高薪留住人才
為減輕制作人員壓力,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動漫的精雕細琢上去,就應該解綁績效工資掛鉤的方式。以作品質量決定獎懲。定期進行不同項目間的技術交流,以及作品評比等各種方式來促進動漫水準的提升。對于在各領域特別拔尖的人才,以高薪和有發展的平臺來留住人才。
(四)打破技術壁壘
企業對于自身技術外泄的擔心是很合理的,所以在擁有不同專利技術的企業合作之前,最好能簽署保密協議,分清權責,一旦出現技術盜用的情況,動漫公司協助技術公司一起發起訴訟追責。另外也要讓各技術公司明白一點,技術永遠不可能故步自封,不同技術公司通過合作,是能夠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各自實現技術的飛躍,形成新的專利技術。
(五)設置專門的lP運營部門
IP運營是lP價值轉化非常重要的過程,企業最好能設置專門的lP運營部門,對公司已有的知名IP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管理,lP運營得成功,既能一定程度延長已有IP的熱度和生命力,給后續作品的制作留出時間同時又創造價值,另一方面,通過運營IP,動漫企業也能逐漸脫離資本的掌控,自己慢慢拿回主導權。
綜上所述,中國動漫現在正處于艱難的轉型階段,需要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運營管理經驗,解決人才技術資金各方面的問題,這必然是一個慢慢摸索完善的過程,但只要堅持下去,終會迎來中國動漫產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