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倩
2018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比率已到達12%,離老齡化社會的門檻14%已經近在咫尺。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我國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大了對社會養老服務的財政投入,也制定了詳細的社會養老服務策略。雖然現階段,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整體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理論研究缺乏、地區差異過大等問題。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給我們整個國家帶來的挑戰,解決好養老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解決現在的問題的關鍵在于要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大管理和各方面投入力度,實現本土化的老年社會服務工作發展,逐步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一)服務對象由單一化到群體化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傳統的老年服務工作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的發展需求,以至于出現了服務對象單一化的問題。老年社會工作應該面向絕大數的老人,不應該局限某一部分,群體化是社會養老服務發展的趨勢。
(二)服務主體由政府到全社會參與
我國大眾接受著很好的傳統文化教育,老人的撫養都是兒女承擔。對于老年人的社會養老,我國政府也提供了一些補貼,這對于家庭來說非常重要。但是,隨著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出現,單單依靠政府往往是不夠的,政府只能是給予一定的補貼,畢竟難以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老年社會工作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參與,比如,各企業或者一些公益組織經常性地對一些老人進行關愛活動,給老年人帶來溫暖,通過社會的共同參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將會不斷地被完善。
(三)服務內容由經濟救助到多種形式
以往的養老社會工作,主要是對老人進行一定的經濟幫助,從而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導致老年人的需求也在發生一定的變化,僅僅是生活的救助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老年社會工作的要求。所以,社會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人服務體系,要從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大眾娛樂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出發,不斷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為了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我國在不斷地加強養老年社會服務體系的建設,各項政策的實施,也為老年社會工作提供了保障。政府的政策給老年社會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是社會發展的一項舉措。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做好養老服務,才能讓年輕人更有時間和精力去工作和創造。老年社會工作雖然是一項新興產業,同時也是我國的一項重大工作。雖然在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但是我國的老年社會工作在不斷努力和完善中。各地區的社會養老工作進展得比較順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府對于老年社會工作的重視,充分證明了我國本土化老年社會工作是有一定基礎的。
(一)不斷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社會養老工作是我國非常重視的工作,也因此,我國建立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這個體系的構建解決了老年人的后顧之憂,為老年社會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老年社會工作應該抓住這個機遇,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向全社會宣傳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展現出老年社會工作是一項重要任務,直接能夠解決老年人的困難。依靠政府的效力和優勢,加大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宣傳力度,尤其是對社會工作理念的宣傳。
(二)加強老年社工人員的培養
老年社會工作需要有具體的人來開展,社工人員是保障老年社會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所以,加強社工人員的培養是亟需解決的問題。針對社工人員的培養,相關部門可以提高其待遇,為他們的晉升提供機會,使他們能夠得到基本的社會保障。通過多種舉措,擴大社工人員群體,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老年社會工作需要大量的投資,可以通過競爭的方式,讓更多的資本參與進來,促進養老服務,不斷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三)重視老年社會工作本土化教育
社會養老服務發展的基礎是社工人員,對于社工人員的教育需要加強。本土化教育的模式是社工人員重要的教育內容。在進行養老教育的過程中,有必要加入一些老年本土服務課程、老年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老年社會工作教育等內容。通過教育的過程,讓社工人員充分了解老年社會工作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還可以建立老年社會實習基地,讓高校的學生也參與到養老服務工作中去,更好地了解社會工作,對于以后社工人員的整體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對于現階段的社工人員要進行定期的學習和交流,加大培訓的力度,不斷地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升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