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建筑藝術節“木構復興”展及分展策展人左靖策劃的“木之迷思”當代藝術分展在上海chi K11美術館及購物中心空間呈現。本次活動由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建造學社及新世界中國聯合主辦、李翔寧策展。
K11建筑藝術節“木構復興”展覽以傳統木構為軸心,致力于在上海主城區一個富有日常生活氣息的環境中,借由數十位建筑大師及非遺傳承人的文化力量,完成一次中國傳統木作與生活方式的復興。

K11建筑藝術節“木構復興”展現場
自從民國營造學社式微后,學界對傳統木構的討論往往基于學術層面的研究與探索,甚少見于創造。“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傳統木構撐起了中國古代造物文明的大傘,也是上千年傳統手工的集大成者。面對這傳承千年的木構遺產,建造技術和建造產物都需要革新,以一種新生的姿態投入當代大眾的生活。

K11建筑藝術節“木構復興”展現場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展覽呈現了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聯合建筑師王灝及建造學社近年來的木構研究與實踐,勾連起從建筑到聚落、從營造技藝到工匠文化、從空間美學到生活方式的多個互相滲透的層面,并結合以“木”為主題的當代設計與藝術作品,展示出一種傳統生活方式的新陳代謝的可能性。

《七柱式》_王灝、龔家輝、盧德力等
2015年秋,王灝與左靖等在碧山成立了建造學社,試圖重續一口營造學社的精、神、氣,探索與建立從榫卯到現代木構的通透系統。至今,王灝與建造學社一起,建立了一個結合教學、研發、工作室、項目的有機實踐機制,一方面汲取那些能夠裨益當代建筑學與生活營造的思想養分,一方面則通過當代力學和建造技術,為傳統木構營造這一龐大系統注入新的活力。及至2018年,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與王灝展開了為期兩年的學術研究合作,進一步梳理傳統木構,并探討其創新潛能。

《泗水歸堂》一王灝設計團隊_2020
K11建筑藝術節“木構復興”展覽精選了近五年來王灝及建造學社最具代表性的木構實驗作品。其中既有專門為本次展覽創作的裝置作品“七柱式”、“蝴蝶梁”與“泗水歸堂”,也包括了自在谷建造學社基地、郁宅、潘村、小越館、前童潤舍、陽明博物館等系列木構實踐。與此同時,展覽呈現了王灝與建造學社在浙東地區的研究過程中所發掘、保存的諸多傳統木作構件樣品,以及基于傳統木構技藝創新的“鶴嘴柱”“新螺旋藻大廳”“編木拱”等新木構構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將展示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聯同建筑師王灝制作的傳統木建筑研究紀錄視頻,也特別呈現了建筑師王灝為未來寧波K11購物藝術中心創作的新木構建筑的展示模型。這些豐富的展覽內容并不局限于上海chi K11美術館展館內,更是以一種有機結合的方式穿插于K11購物藝術中心中,形成了一個面向市民和城市開放的“共享式”展場,從而最大程度地呈現出當代木構與城市生活之間的緊密性。

《小越館》_王灝設計團隊_2016

《新螺旋藻》_陳佳琪、王灝_2016
展覽分為序“七柱式”“木構與水”“木構與工藝”“木構與生活”“木器與藝術”五個板塊。作為序曲,建筑師王灝在面向城市的K11一層圓形廣場創作了“七柱式”裝置。七棵巨大的從宋代柱式到當代設計下的新柱式,聳立在廣場上,古今榫卯設計思想被嫁接在一起,形成了木構的傳承與革新的續脈。當代榫卯工藝與生活方式的結合,表達著建筑師試圖重塑自然結構下詩意生活的理念。“木構與水”與“木構與工藝”板塊位于chi K11美術館大展廳內。在展廳中,一個室內大型水裝置串聯起了各個展項與參觀路徑。天然的石材經過高精密的加工所形成的循環水系,構成了展廳的空間骨架,同時也隱喻了江南水系的再造。“木構與工藝”板塊的各個展品,則如珍珠般串聯在水系兩側,形成了一個當代版的“曲水流觴”。

K11建筑藝術節“木構復興”展覽現場
由策展人左靖策劃的“木構與生活”主要位于B3層的ArtStore區域展廳,而“木構與藝術”則分散點綴于chi K11美術館至地上四層的重要空間節點。在交通要沖以及中庭空間,一系列與木器有關的當代藝術裝置作品被呈現。在“木構與生活”板塊,當代“小木作”榫卯家具與碧山工銷社“長效設計”理念下的生活器皿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木作文化下生活方式的閉環。

《木構與生活》_左靖

《角柜計劃》_陳曉陽&銀坎保

《如如之心》_邵譯農
從傳統木作結構與建筑的實驗與探索到結合當代設計的抽象性與實用性和傳統美學的小木作改良制品,再到以“木”為主題的當代藝術作品,K11建筑藝術節“木構復興”展覽試圖重現傳統建筑與生活方式的當代美學,在一座喧囂繁忙的城市中再造一個諍情畫意的世界。
這個夏天,上海K11建筑藝術節以傳統木構為軸心,探索中國5000年技藝與智慧的現代復興,同時利用公共空間,將展覽的藝術文化延伸至整個商場的各個角落,打破藝術遙不可及的普遍印象,啟發大眾的創造及藝術潛能。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18日。